《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松鼠》一课的生字词。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3、引导学生抓住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5、结合语文天地,引导学生学会用表示顺序的词语说话。【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教学准备】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解决课后生字词。2、熟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3、通过松鼠有关资料的查找活动,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回答:松鼠)二、学生交流资料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你对松鼠了解什么,知道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板书课题。)三、自读课文,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们谈感受: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强调统一。)四、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学生总结:并板书:1、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的机灵。2、住的: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3、吃食:松子、榛子、橡栗、鸟蛋。四、交流熟读课文后,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语?五、生字自学检测1、教师检测学生自学生字情况。2、书写生字的练习。六、作业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解决课后两个思考题。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连词造句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3、学生在体会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小作者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导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教师出示灯片(1)进行导入谈话。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一读”:⑴指名读、评一评、再齐读。⑵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松鼠的__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__小眼睛。身上__的毛,得好像搽过油。一条__的大尾总是__,显得格外___。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于小松鼠的喜爱之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⑶找出作者是怎样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征。2、学习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小松鼠不但外形十分可爱,它的生活习性更是可爱。小松鼠是怎样活动的呢?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记相关词语并说一说。看录像感知松鼠的活动情形,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于小松鼠的喜爱之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学习第三自然段:“说一说”:小松鼠活蹦乱跳、连蹦带跳,互相追逐嬉戏,显得十分机灵,小松鼠不但机灵,还很聪明,是建筑师。⑴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课文:问题:小松鼠住在什么地方,窝在哪?窝是怎样搭的?⑵评一评读得怎样。⑶学生复述小松鼠是怎样搭窝的,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教师板书:先、再、然后、还。结合语文天地。让学生学习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练习说话。方法:教师导说──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3、学习第四自然段:“问一问”:⑴指名读或默读。⑵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预设问题:松鼠吃什么?怎么吃?秋天会怎样?三个“它们”分别指的什么?如果学生没有提到三个“它们”分别指的什么,可以由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然后用灯片帮主学生推理判断。⑶适当扩展:你对松鼠还有什么疑问想要了解的。5、全课小结:全文从松鼠的外形到松鼠的生活习性(活动、住、吃)描写了小松鼠那美丽、机灵、活泼、可爱的形象。三、习作1、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话。2、认真观察动物,为作文做准备:⑴外形特征。⑵吃食物时的样子、神态动作。⑶睡觉时的样子。⑷做游戏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