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读重点段,抓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的品格特征和爸爸的心愿。
2、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加深对祖国西部的了解,感受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白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去往x疆的列车上,兄妹俩因为白杨展开了争论。通过兄妹俩的对话,我们知道了白杨树长得高大挺秀。(板书:高大挺秀)
二、精读重点段,体会白杨的品格特征。
1、白杨树还具有哪些特点呢?爸爸是怎样向兄妹俩介绍的呢?请默读12段,想一想,你从爸爸的介绍中了解到了什么?勾画重点词句,进行批注。(出示第12段)
2、汇报交流。
预设一:白杨树非常直。适应性、生命力强,在哪儿都能生长。
(1)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通过联系上文中白杨生长在戈壁滩的恶劣环境体会到。
(2)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里?
创设情境,填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小结:是的,不管是热闹繁华的城市还是环境恶劣的茫茫戈壁。哪儿需要它,它就能在哪里扎根生长,它的适应性、生命力就是那样的强。
(3)指导读出白杨的适应性、生命力强。
预设二:白杨坚强不屈、不怕困难。
(1)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抓住句中的关联词“不管……不管……总是……”来体会。
(2)读到这里,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启发学生想象白杨抗击风沙雨雪的画面。
(3)引读,读出白杨的坚强不屈,不怕困难。
3、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关注重点段落,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想画面等方法读懂了爸爸的话,了解到白杨适应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高贵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
4、感情朗读,读出崇敬、赞美之情。(提示读好句子中的关键词)
、借助提示,背诵爸爸的话。
三、理解爸爸的心愿,深入领会思想。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你读懂了爸爸的心吗?默读课文13至1段。
1、交流爸爸的心愿: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希望下一代也能为边疆建设做出贡献。
2、爸爸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能理解吗?
结合14段中三处“只知道”来说一说。
3、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
结合第1段中的句子体会。
出示: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高大的白杨”指的就是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的是孩子们,建设边疆的接班班人。“迎着风沙成长”是说孩子们在父亲的影响下,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建设好边疆。所以爸爸嘴角浮起微笑,这是看到希望后露出的欣慰的笑。
4、再读爸爸的话,体会爸爸的心。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就如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一颗颗种子。让我们再次回味父亲的话,让这种子的根扎得再深一点。
四、总结写法,深化中心。
1、补充资料图片。
在一代又一代边疆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边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看这些图片,文字,你想说什么?
2、课题是白杨,课文仅仅是写的白杨吗?
借白杨来赞美像爸爸一样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他们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还奉献了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扎根边疆。(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明确写法。
白杨的品格与边疆建设者们身上的精神是一样的,作者借白杨来歌颂赞美边疆建设者,这种写法我们以前学过,借物喻人。父亲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这叫托物言志。(板书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五、拓展阅读。
1、自读阅读链接《帐篷》,谈体会。
2、推荐阅读借物喻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