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猴王出世》教学实录《猴王出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的一篇略读课文。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2、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发现语言秘密,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生:(齐)预习了。生:我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都画下来了,另外我还读了五六遍。生:好。生:我先画出了好词好句,又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加上了拼音,还找到了一些读不通、读不懂的句子,去查找了它的意思和如何断句。师:你思考过吗?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的语句下面画一画。呆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自学。)生:(读)盖自开辟以来……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生:石猴是因为自己有本领,帮助众猴找到了水源,可以使它们有安身之处,众猴就得履行自己的诺言,拜他为王,可以说他是凭着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生:在这里是指他能进到洞里又出来,并能带给大家一个安身之处。……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生:(读)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这句话。)(学生齐读。)……生:家!师:谢谢你。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师:你能把这个排比句读给大家听吗?师:刚才这位同学发现了四百多年前的排比句,两个排比句,真了不起!吴承恩先生写石猴,遣词造句非常讲究,里面有很多秘密。你发现了一个,我们就按你的发现先走进去看一看。(出示第一分句: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同学自己读,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读。)师:真是大发现呀!这几个词全都是写石猴的动作,如果把它读出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节奏呢?师:很有激情很活跃,那你为什么读得像打太极呢?请你再试试。(该生再读。)师:你的声音很好听,可我怎么也没有听出石猴在山上行走、跳跃,只听到一群小学生非常遵守纪律地坐在教室里!我也来读一读,好不好?师:你们也这样读一读。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生:昆虫。师:这石猴与狼虫———师:虎豹———师:獐鹿———师:猕猿———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呀?请你把它读出来。(指名两个学生读,读得很有感情。)生:它们就像诗一样,对得非常整齐。生:朝。生:游。生:峰洞之中。生:(带着古诗文的韵味读)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师:如果把这三个分句,连成文中的长句子,你还能读好它吗?自己先试试。(学生自由练习。)师:最后一句读得最好。这三个分句,第一个分句要读得跳跃,老师建议你读后吸一口气,再读下面的句子。(再指名读。)师:读到这儿,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拿出笔,在这个句子边上写下批注。(学生默读、批注。)师:我看同学们都很有收获,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不要怕出丑,要勇敢。首先,从这么多的语句中,我感到,吴承恩在写这里的时候用了拟人的手法。猴子是不会说人语的,但是他却把人语用在了猴子身上,他把这个猴子说得活灵活现。再加上“他瞑目蹲身……”这里的“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和“跳”字把石猴的动作描写得十分生动。生:周。师:刚才他说得非常好,我还想建议你们再读读猴子的语言,读读他说的话,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感到那好像是强人所难的样子。师: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作品与二流作品之间的区别,往往只差几个字。同学们,像这样描写石猴的语言———短促、重复,文中还有几处,你读一读,再感受感受。(学生跳读课文,感受石猴的语言特点。)生:(读)石猴喜不自胜……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生:在这儿指福气和运气。师:还有吗?师:请你关注这个“都”字,可以加上动作,试试。师:像不像猴王啊?师:让我们一起来一遍,加上动作。“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师:读到这里,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请你在相关的句子边上写下批注。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师:同学们,上了这堂课,大家一定发现: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去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因为———(出示)师:希望同学们一生都与经典相伴。下课!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