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 英语名言 英语美文 作文大全 教育随笔 半年总结 年终总结 调查报告 自查报告 演讲致辞

防止幼儿自我概念的扭曲与变形

时间: 2018-01-18 19:59; 作者: 邓勇  电脑版浏览
防止幼儿自我概念的扭曲与变形
自我概念就是对自我的认识,是一个人在心理上所构建的自我形象。幼儿期是这种自我形象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这种人生最初的自我形象影响着幼儿对自我的感觉和期待,从而极大地影响幼儿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幼儿的自我概念是随着认知的发展、经验的丰富,在环境的影响之下逐渐构建起来的。由于幼儿自我评价能力低,认识自我往往有赖于重要他人对他的评价和反馈。因此,家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幼儿可从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我是什么,我不是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可以成为什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和教师日常对幼儿的评价并不都像平面镜,很多时候倒像一面哈哈镜,幼儿在这面镜子中看到的往往不是积极客观的自我,而是一个变形了的自我。由于幼儿尚未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他们会错将哈哈镜里看到的自我当成真实的自我来接受,以致形成扭曲的自我概念。
一、消极的负面评价
1.贴标签
标签效应众所周知,当我们给幼儿贴上好孩子或坏孩子的标签时,他们往往会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例如,宁宁初到幼儿园时适应得较慢,不太愿意与人交往,教师便得出了初步结论‐‐宁宁比较孤僻,不喜欢讲话,并把这一看法告诉了宁宁的父母。宁宁的父母虽然知道宁宁在家的表现并非如此。但还是将信将疑。这一评价让宁宁也听到了。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太会请宁宁发言,因为她认为宁宁是不爱讲话的。渐渐地,宁宁真的进入孤僻不爱讲话的角色中了,当别人与他交谈或邀请他加入游戏时,他的习惯性反应是拒绝,他身上的标签至此已实至名归。
除了言语评价之外,教师的非言语评价也能起到贴标签的作用。例如,一个幼儿委屈地跑来告状:老师,明明又打我了!教师白了这个幼儿一眼,厌恶地皱了皱眉头,就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了。这时,幼儿会知趣地走开,因为他从老师的反应中知道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我是一个麻烦的孩子,不值得老师为我伸张正义。类似的情景多次发生后,他就会固化自己的认识,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可见,对于认知水平低、自我意识薄弱的幼儿而言,标签是很容易贴上去的,也很容易证明教师判断的正确性。久而久之,教师会变得更加武断并习惯于给幼儿贴标签:你爱打人。你就是爱挑食。……有的教师还刻意把幼儿分成两类:好孩子和坏孩子,让幼儿自己对号入座。
这些标签就像哈哈镜,使幼儿获得了扭曲的自我角色认知,并在无形中践行,其后果可想而知。纠正这一偏差的关键是将幼儿从已有的角色中释放出来,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1)寻求机会让幼儿试着另眼看待自己,看到全新的自我。(2)让幼儿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3)记下幼儿那些闪光的时刻。(4)当幼儿又出现问题行为时,对他表达你的感受和你对他纠正问题行为的期望。
2.习惯性的消极否定
观察发现,在教师每日的评价行为中,无论是言语评价还是非言语评价,均是否定性评价占明显优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说教、挖苦、警告、谩骂、威胁的词语已经植入我们的语言当中,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
例如,在下楼做操之前,教师拿着全班幼儿的作业纸,一张一张抽出,说:看,小敏,写完了,但是,不漂亮!小林,才写四行!她当场撕掉了小林的作业。教师继续进行着这样的评价,并连续撕掉了名幼儿的作业,大家都吓坏了,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大部分教师作出的消极否定评价是比较隐蔽的,例如,对幼儿的活动不加关注,跟幼儿说话时心不在焉,用反语讽刺挖苦幼儿,经常对幼儿说不,以命令的口气说话,只看到幼儿不尽如人意之处,等等。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怎么变得懒于探索、畏首畏尾了呢?他们不该是如初生牛犊般对万事万物充满探究兴趣的吗?孰不知,孩子的这些变化与我们的评价息息相关。在我们习惯性的消极否定中,他们所感受到的都是自己的不好、不乖、不能干、不令人满意。他们经常在哈哈镜中看到丑陋的自己,久而久之便构建起消极的自我概念,甚至可能产生习得性无助,即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无能者和不受欢迎的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他们会变得缺乏自信,对任何事情均浅尝辄止,缺乏探索和挑战的兴趣。
可见,消极否定的评价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摧毁性的。然而,出于工作的压力、儿时教育的熏陶、追求完美的心理倾向等原因,否定性评价好像植根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总会躲过我们理智的控制以各种方式跑出来,伤害幼儿同时又让我们自己后悔不已。如何能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伤害幼儿呢?关键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深刻反省并修正自己习惯性的消极否定评价行为。例如,上面例子中的那位教师可以尝试这样改变:(1)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今天好几个小朋友作业没有认真做,这让老师很失望!客观上,教师不可能总是笑容满面,当遇到令自己感到失望和愤怒的事情时,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但要切记,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发展是我们的目的,所以,任何时候都应该对事不对人,要给幼儿自我反省的机会,而不是毫不留情地攻击幼儿。(2)表明自己的期望,说明弥补的方法:我希望有的小朋友能把字写得漂亮一些,有的小朋友要多写几行,写完整一些……我想,你们肯定都能更好地完成作业,不会让我失望的!(3)给幼儿提供改正的机会和选择的空间:你们现在可以把作业重新拿回去,争取完成得更好一些再交给老师!如果不喜欢写字,也可以画一幅画交上来,你们自己选择。(4)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真是写不好字,这真是一个问题,我们讨论一下怎么办,好吗?()放弃完美主义倾向,以宽容欣赏之心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研究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表现,欣赏幼儿的个性和创新。
二、简单而频繁的表扬
贴标签、消极否定等负面评价行为是不适宜的,那么赞赏和鼓励就一定恰当吗?来看这样一个场景:一次语言活动内容是看图说故事,幼儿不仅积极举手,而且声音洪亮,教师开始表扬:表扬小文!表扬小嘉!表扬小君!阳阳真棒!我喜欢苗苗!教师就这样频繁地表扬着幼儿。这种场景在当今的幼儿园中极为常见,与习惯性的消极否定和贴标签相比,这种积极的评价是一种进步,然而当某某某,你真棒之类的表扬声充斥着幼儿一日生活的每时每刻时,我们发现受到表扬的幼儿最多只表现出短暂的喜悦,表扬并没有产生持久的激励作
用。其原因何在呢?
首先,简单化的积极评价会让幼儿感到莫名其妙:老师表扬我什么了?他会怀疑这种评价的真诚度:老师是真喜欢我还是敷衍我?其次,会让幼儿感觉受到了控制:老师不就是想让我听话吗?再次,可能会让幼儿感到焦虑:我没那么棒啊,压力太大了!我不喜欢做的事老师总是表扬我做得好,以后该怎么办啊?可见,简单化的积极评价看似有效,实则收效甚微。积极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幼儿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但由于教师的评价太过模糊,幼儿在这面镜子里并不能真实看到自己能干的模样,加之好孩子坏孩子你真棒的标准是教师自己把握的,今天是好孩子,明天又可能是坏孩子,今天真棒,明天又可能是真可恶,幼儿会被这些矛盾的评价弄得一头雾水,无所适从。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进行评价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减少表扬的频率,不要让评价干扰幼儿的学习。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讲,在教学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可以描述一下幼儿值得表扬的地方:小文、小嘉、小君三位小朋友刚才讲故事的时候很认真,声音洪亮,老师很高兴!阳阳的发音很准,很清晰,老师真为你骄傲!苗苗坐得很端正,很认真,老师很喜欢!这样,那些受到表扬的幼儿就会给自己下评语:我很棒!我很行!我很认真!这些评语是幼儿自己得出的,是自己构建的积极自我概念,因而会长久地保持,不会轻易变化。可见,有效的评价应该是这样的:(1)具体描述你的发现,让幼儿自己下结论。(2)真诚自然地描述你的感受,并让幼儿了解你的感受。(3)如果是幼儿自己难以概括的评价,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帮助他作总结。如:你看到椅子倒了就过去扶起来,这叫&lsqu;有责任感&rsqu;。经过这样长期的描述性评价,幼儿就会构建起积极客观的自我概念‐‐勇敢、有责任感、有耐心、乐于助人、爱学习、爱动脑筋,等等。渐渐地,一个优秀、受人欢迎、阳光可爱的自我形象,就会在教师积极有效的评价的帮助下清晰建构起来,幼儿会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和昂扬的精神走上值得期待的人生旅程。 .
    返回栏目
  • 上一篇:阅读活动中幼儿的提问
  • 下一篇:论人力资源管理在民营幼儿园中的重要性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