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析幼儿园教师人本化管理
【摘要】 人本管理就是要在管理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考虑主体的一切行为与感受的一种管理方式。幼儿园是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一个人从童年转向青年的重要阶段,幼儿转折的好坏多半与自身的情况,以及与幼儿教师有关。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强化幼儿园的老师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程。管理好了幼儿老师,可以说就等于使幼儿园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除此之外,幼儿园的幼儿素质的培养,以及幼儿活动的开展也都是由老师来主要领头羊的。因此,重视幼儿教师才可能在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取得突破性展。
一、更新幼儿园管理者人本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引导正确的个人行为和表现,思想是行为发生的前提基础,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把正确的思想观念作为工作者行为表现的基础原则。在对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人本化管理过程中,要求把根本的思想转变为出发点,幼儿园幼儿园管理者通过向幼师实行人本化的管理,切实考虑到幼师的需求,给予幼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进行幼儿园规章的编制时从幼师的视角出发,满足人和制度的协调共处,另外还要求及时听取幼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采纳教师的实际意见有利于幼儿校园实现更好的育儿质量。幼儿园幼儿园在对校园进行管理时,要求密切联系幼师的成长发展包括教师的身心健康、职业追求、自身价值追求和未来发展计划等角度开展管理工作。幼儿园通过增加教师的技能培训课程、聘请专家开展教育宣传讲座,举办不同幼儿园间的教师交流讲座等形式为幼儿园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提升机会和途径,同时建立教师考核机制,要求教师注重批评和自我批评。 幼儿园的管理者想要对幼儿教师开展顺利的管理工作,要求幼儿园先对管理者进行管理。通过管理好管理者提升其工作质量,从而推动对幼儿教师的管理。要求幼儿园加强管理者的思想品德修养提升,管理者通过自律和规范个人思想道德和观念,从内在出发,做好个人的行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教师,做到帮理不帮亲的管理态度。从而从根本上为教师的行为准则提供榜样。正如俗语所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管理者要求幼儿教师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规范行为表现,则管理者自身也要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行为准则要求,才能保证管理者对幼师实行人本管理的有效实现。
二、幼儿园管理者要实施民主化管理,创建民主化管理氛围。 通过大量的实证可知,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传播者和传承者,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是极高的,但是教师对职位地位的认同感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因此管理者对教师管理时,要求赋予教师一定的决策权和建议权,让教师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去,增强教师的存在感,实现教师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创建民主化管理氛围。 幼儿园管理人员应当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让教师职工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民主管理中去,实现对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自我监督和监督工作。另外,幼儿园通过明确管理事项的民主制度,让教师获得职工代表制度下的审议建议权、审议监督权等各项权利。教师作为高素质、高知识水平、高理论水平、逻辑思维强、强传授技能的人员,其意见和建议对幼儿园的管理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教师职工代表制度的还要定期开展教师工作报告会议,让教师和其他职工开展会议,听取幼儿园近期的工作,对幼儿园的领导层级开展测,有效规范幼儿园领导层级的领导工作,并且让教师职工对幼儿园的现状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意见和建议的汇报,整理后得出相应的措施对幼儿园现存问题进行解决和协调。幼儿园的党支部和行政部共同开展会议,重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成立专门的意见整理归纳,管理者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通过给出解决措施,完成幼儿园幼儿园的管理工作的革新和发展。
(2)定期召开幼儿教师座谈会。 1.关注教师的心理需要。 (1)教师有被尊重的需要。 (2)教师有自我实现的迫切需要。 2.构建和谐人际氛围。 (1)尊重教师。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给予教师更多参与幼儿园管理和决策活动的机会。同时,领导层级的人员可以加强对教师的本职工作的肯定和赞许,给予教师更多实现自我发展的渠道,实现教师对教学工作能力的提升,激化教师的尽责工作。 (3)接纳老师。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难免会出现管理者和教师间的摩擦和冲突,这时管理者应该给与教师更多的理解,设身处地从教师角度看问题,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尊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允许个性的存在。
四、重视激励制度,增强教师归属感 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2.校园文化激励法。 [1] 翟晓云. 幼儿园管理中对幼儿教师人文关怀的缺失与思考[].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4) [3] 袁小平. 从对峙走向融通——对教师管理的两种基本范式的哲学思考[].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4(01) [] 王琦,尹可珍. 民办幼儿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政策的视角[].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