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陶行知教学思想对折纸活动的启示
【摘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毕生崇尚创造,认为儿童动手能力与创造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如何培养儿童动手能力方面,陶行知有大量精辟的论述。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在折纸教学活动所观察到的现象,为此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使幼儿正确掌握折纸的技能技巧,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动手、不怕困难的精神。折纸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手工活动,折纸活动对幼儿来说充满了新鲜感,不仅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是能让幼儿手、眼、脑、口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根据我班的特色和我个人的子课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每周一下午都安排折纸活动,幼儿从欣赏到能独立折出比较简单的作品,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折纸活动中的一些看法:在小班开展折纸活动,小班的幼儿对纸工有好奇心,为什么一张纸经过老师的手摆弄一下就会变成小动物了?但是在进行活动时,有的幼儿对于老师枯燥的讲解根本听不进去了,有的幼儿耐心有限,折了一点没有进展就不耐烦了,把纸一扔干别的事情去了,要么干脆撕纸了,还有的幼儿就坐在位置上等着老师来帮忙做。一个活动下来,效果不理想。因此,一定到选择合适的素材。例如,我第一次上折纸欣赏活动的时候,刚开始幼儿都很好奇,一张小小的纸能变成各种不同的图形宝宝,但渐渐地就失去了兴趣,于是我马上有出示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造型,既是幼儿生活实践中常能碰到的,又因它们造型奇特生动活泼,适合幼儿的“口味”,很受他们欢迎,如小兔子、花朵、星星等。第二,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具以及言语的刺激等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折小鱼时,我说,“大海里的小鱼越来越少了,我们一起来折些小鱼并把它们送回家吧。”如果是折一些特征比较明显的动物则可以运用猜谜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还有一次,另外,还要进行生动有趣地指导,一次,我把对折好的三角形当成小狗的小脸,请小朋友将三角尖朝下,变成小狗下巴,将两边的角往下折,变成小狗的耳朵,然后添上眼睛,鼻子。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折出了小狗,虽然有的小狗耳朵大小了,有的小狗眼睛一只上,一只下,但孩子还是很开心,因为这是他自己做的小狗,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我们要抓住孩子身边的小事,形成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在耐心、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要善于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随时随地洞悉和了解孩子现阶段感兴趣的事情和幼儿生活中随机地、偶然发生发现并伴随其浓厚兴趣的事物,及时捕捉到教育的时机。另外。3—岁的幼儿往往是行动快于思考的,他们通过感观认知世界,但如果不通过思考,这些认知永远都不会被内化,永远都是表面的认知,如果此时教师能够提醒幼儿,引导他们在说之前,做之前先思考,帮助他们解放大脑,天马星空后的表达才更有意义。例如,在折纸前可以请他们说一说你想怎么折,然后再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位幼儿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学习如何对角折时我发现,很多幼儿无从下手,尽管老师已经示范了很多遍。因而这时候,个别指导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动手能力较落后的幼儿,应当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请折纸能力较强的幼儿给他们当小老师,给予他们信任、宽容、关心、爱护,及时发现鼓励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共同发展。四、注重评价,体验成功我们班的琦琦小朋友一有困难就产生了挫败感,以至于不敢大胆的折,我就利用其他的彩色纸示范讲解,让他先折出简单的图形,使之有成功感,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五、将折纸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折纸活动是需要多观察、多练习、多揣摩的。我将折纸活动渐渐的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使之得到不断的巩固。如:在晨间桌面游戏的时候、课间活动的时候、午间活动的时候、等,都可以随时开展折纸活动。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发挥想象、大胆创作,我事先做好一些折纸的示意图,请幼儿自由探索,自由操作。课间活动的时候,我会组织幼儿到我们的折纸区和展示墙上去欣赏我们的折纸作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折纸活动的艺术美。看一看,我们已经学会折了哪些东西;比一比谁折的作品最漂亮?猜一猜,那些还没教的作品的折叠方法等。总之,经过一学期的折纸活动,幼儿在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愿意折,也喜欢折,这不仅促进了智力的发展,为空间感知觉的发展和为数的感念形成打下基础;而且在想象力、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了提高,我也会继续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思想,运用到实践中,更加关注幼儿折纸水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幼儿折纸能力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