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对如何激发幼儿兴趣的研究
兴趣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幼儿的认识活动更是受到兴趣的直接驱使和控制,兴趣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然而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兴趣往往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一些办法和手段来培养幼儿的兴趣,以下便是我的几点想法:
一、 奇趣导题,引起兴趣
幼儿好奇心强,极易受新奇、有趣的事物或形式的吸引和影响,只要抓住幼儿这一特点,使活动的导入保持新奇、有趣,幼儿便会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活动当中。
1、 借助多媒体
幼儿感兴趣的事物都在幼儿的身边,如果能把这些拍成录像或把所传达的内容做成展示在他们面前,他们会乐此不彼,兴奋不已。
2、 借助艺术形式
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的工具,幼儿很容易对艺术活动产生热情和兴趣。一首歌曲,一幅图画,一件有趣的小制作,很快便能吸引幼儿注意力。在《小脚丫》一课中,我把一张脚印画展示在幼儿面前,立即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脚丫是怎样画出这么漂亮的画?
3、 通过语言手段
幼儿会赋予一切事物以生命,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如果能巧用语言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春晓》是一节识字活动,由于文字精练,对于幼儿来说不易理解,我把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再用生动的语言将它展现到幼儿面前,使幼儿易于理解,有兴趣继续学下去。也可以放一些声音片段,也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4、 邀请神秘的客人
神秘的事物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在活动初始告知幼儿来了一位客人,却不告诉幼儿客人是什么,幼儿会立即关注一个问题:这位客人是谁呢?迫不及待的等待老师把客人请出来。
不管是怎样的导入,只要做到新奇有趣,就能吸引住幼儿,引发幼儿的兴趣。
二、 创设情境,假戏真做
幼儿是最好的“演员”,也是最敬业的“演员”,只要你为他们创设出趣味的活动情境,他们便会马上进入角色。在《我是小小解放军》的游戏中,他们越过“小河”,走过“独木桥”,匍匐钻过“电网”,俨然是一个个真正的解放军。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化,幼儿已经不满足于模仿,也想体验真实,教师应满足幼儿的愿望,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提供材料,让幼儿假戏真做,体验真实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在组织活动时,为幼儿设置一些悬念,幼儿才能一步一步受到吸引,产生继续活动的兴趣。在活动《学做小客人》中,小猴子说:再也不到别人家做客了。教师随即提出问题:小猴子为什么不愿再到别人家做客呢?为幼儿设置了悬念,幼儿为了解除悬念,必然会带着问题继续活动。
四、 使幼儿获得自主感,自发探索和创造
在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幼儿亲自去探索,不要事先作示范和告知幼儿结果,也不要围绕在一位幼儿的身边,提一些没有建树性的问题,让幼儿专心地去探索。当幼儿的探索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在材料和策略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只有幼儿自己找到答案后,才能体会到乐趣,对学习产生兴趣。
五、 满足表现欲,获得成就感
幼儿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学活动是幼儿表现的舞台,幼儿喜欢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这个舞台上,因为自己的成果最能体现出自我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对学习活动真正的产生兴趣。我班有一位幼儿,言语较,较内向,对活动好象没兴趣,其实她只是胆子小,期望的表情转眼即逝,不易捕捉。于是在以后的活动中,每当我捕捉到她期望的表情时,便鼓励她大胆的参加活动,慢慢的,她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获得了成就感,体验到参加学习和活动的乐趣,就能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兴趣也更为浓厚。
六、 注重评价,激励为主
每当幼儿有了一点点成功,便会迫不及待的请他人同他一起分享,期待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许,而教师的接纳、赞许和分享将是对幼儿最大的鼓舞。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鼓励时,不是要不断的对幼儿说“XXX你真聪明”、“XXX你真棒”,而是要让幼儿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支持、关注,重视他们的观点与想法,鼓励幼儿大胆地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的态度应该是中立的,给幼儿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用点头、微笑、触摸以及眼神等向幼儿表示:“我同意你的观点;这样不错”,也可以用 “还有别的想法吗?”这样的语言来表示对幼儿的认可,为幼儿扬起自信的风帆,培养起兴趣点。
七、 捕捉生成教育契机
在活动中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幼儿没有按照教师的预想进行活动,这时,教师应持以审慎的态度,而有的教师将幼儿的思路硬拉回来或用委婉貌似恰当的理由把幼儿思路引到教案设计的思路中来,让幼儿沿着预设活动进行下去。这样,仿佛活动很完美,但幼儿的积极性打消了,幼儿的兴趣点没有了。这时教师完全可以抓住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生成另一个教育活动。
抓住教育契机生成的新的教育活动,正是幼儿兴趣所在,幼儿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研究、探索。
总之,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帮助幼儿拿起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