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幼儿 操作性学习 教学策略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性学习是幼儿探索发现、寻求新知的有效途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知事物规律,理解抽象概念,发展空间思维能力。然而,面对每班0--0名幼儿的大班额现象,如何开展操作性学习活动成为难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大班额的操作活动不但教师难组织,材料难准备,教师的意识也逐渐淡化,操作性学习常被被一言堂、一体化所代替。为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能力,积极组织教学研讨,开展问题成因分析,采取有效地方法策略,促使数学操作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1.缺乏良好的操作常规。 2.缺乏充足的操作材料。 3.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 4.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操作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策略 (1)做好操作前期的准备。在开展操作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好教具学具,并保证数量。在每个小组的学具筐上贴上标签,分类整理和摆放在操作界面上,便于幼儿取放和整理。同时根据内容需要还应注意幼儿的座位形式,留足空间,方便幼儿讨论交流和师幼互动。以免出现挤兑、争抢和挑选的现象,从而影响操作秩序和效果。(2)交代清楚操作规则。在操作前尽量让幼儿保持安静,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听清操作要求和步骤。教师在讲规则时语言要简洁明了,精炼不罗嗦,让每位幼儿能听懂。操作中两位教师严格按照操作要求,不松懈,不放纵,并及时引导不守规则的幼儿,从而保证良好常规的形成。 (1)购置与内容匹配的高结构材料。幼儿园及时补充与教材相匹配的挂图、教具、学具等,并实行专人管理,形成管理制度,保证教师按序取放、按时归还,若发现教具丢失、损坏现象,相关负责人员应及时查缺补漏。教师也要及时上报教学中所需的高结构教具学具,如常用的时钟、几何图形、贴绒玩具等,以保证幼儿在高结构材料中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选择适宜的生活材料。数学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教师没有大量的时间来准备教具学具,只能以生活材料和废旧材料为主,就地取材,既常见便于幼儿操作又节省时间,如幼儿的彩笔、图书、剪刀、彩纸、毛线,饮料瓶、纸盒、鞋袜等,让幼儿在熟悉的材料中学以致用。还发挥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协助老师收集和制作一些简单的操作材料,既了解孩子所学的内容,又体验亲子学习的重要,同时也减轻教师准备材料的压力,满足了每个幼儿的需求。 (1)熟知大班数学的知识内容。教师通过学习《指南》《纲要》和查阅大量的资料,进一步熟悉掌握大班幼儿所学的基本知识内容,以数量、时间、空间三大部分为主开展教学研讨,将各部分的知识点逐一罗列,共同分析各知识间的联系、规律和先后顺序,形成清晰的内容体系一览表,方便教师对照检查教学内容。(2)遵循学科知识的特点。在梳理出系统的教学内容后,严格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规律开展教学,对每个知识的特点、规律再次进行案例梳理罗列。如:《排序》先按特征排序—指示排序-----匹配关系排序等,避免教师知识体系混乱,教学无章法的现象。(3)园本教材符合数学内容要求。幼儿园倡导开发园本教材,数学又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因此可借用本土资源的相关题材,但不能脱离数学内容的编排体系,随意更改基本的知识和教学规律,例如;比较多少,可在养蚕的的时候比较蚕沙、蚕茧、桑叶,狮头柑成熟的时候开展数物对应等,让园本教材灵活运用的数学活动当中。 (1)关注个体差异,选择正确的操作方式。 (2)运用情境游戏,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与一日生活有机结合,感知数学的有用。 (4)注重过程性评价,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