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课时导学案 (1)阅读 (2)体验 1、“他们(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设计语言 第二个环节设计: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当时在此又引开了一个话题:肖邦以什么方式来爱国?简单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战士的浴血奋战,工人农民的辛勤劳作,教师为祖国培育人才等等。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原因。) 在充分体验了当时的情与境之后,我让学生就“特殊礼物”所含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样答案也是多重的,(这是祖国、这是你的根、这是生你养你的土地、这是波兰人民、这是你情感的源泉.
通过这样几个环节,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
(3)学完课文第2自然段,学生领悟肖邦的情感,被肖邦的情感感染,感受到自己的情感。通过写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写出。
二.简单的教学后记
教完这一课时,得出结论,在课堂上,教师一定留自足的空间给学生。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文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得更有趣,学得更实在,我更应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