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合唱《风筝的歌唱》”教学内容和策略
内容摘要:歌唱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比较普遍,然而合唱教学在幼儿园的应用就相对较少了。对于幼儿合唱教学的实施与开展,本人也只是有一些粗浅的个人经验。本文是针对大班歌唱活动《风筝的歌唱》中所运用到的合唱教学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实践,将有助于激发幼儿在合唱学习中的兴趣,更好地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关键词:幼儿 合唱 策略
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而合唱它又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它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少年儿童合唱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但3—岁幼儿合唱却鲜为人知。因此,合唱教学相比其他音乐教学在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上都没有先前的范例可参考,对教师而言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本人多年来一直担任幼儿园小丫丫合唱团的指挥,对合唱教学有兴趣,对歌曲改编加工及幼儿组织指挥有一定的经验,尝试开展过多次合唱活动。
《风筝的歌唱》是一首3/4、4/4拍相结合的歌曲,曲风亲切、曲调优美,富有诗意,两段歌词简单,排列有规律,唱起来朗朗上口,让我很是喜欢,于是选来给孩子们学唱,通过第一个课时的学习,发现孩子们和我一样也深深的喜欢这首歌,茶余饭后乐此不疲地哼唱,而且还摇头晃脑煞有那么一点“感觉“,我想何不抓住孩子们这份热情来进一步丰富歌曲的演唱呢?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歌唱的愿望,提高歌唱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渲染歌曲的情绪,丰富幼儿审美情感,于是我决定通过这首歌曲给幼儿渗透合唱的训练,(说明:本人多年来一直担任幼儿园小丫丫合唱团的指挥,对歌曲改编加工及幼儿组织指挥有一定的经验),在第二课时先尝试加简单衬词的合唱形式,并试图通过多媒体、图谱、指挥、多维合作等形式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重难点,基本掌握此演唱方式,并通过欣赏其他合唱方式进一步激发不断学习提高的愿望。
一、教学方案:
大班音乐活动:《风筝的歌唱》(合唱)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合唱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歌曲柔美的性质。
2、能看指挥与同伴、教师合作演唱。
3、初步学习加衬词的合唱形式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创编。
活动准备:
1、多媒体制作《风筝的歌唱》
2、两种合唱形式(轮唱、两个声部合唱)演唱D
3、合唱图谱一幅,风筝一只
4、活动前已学会歌曲《风筝的歌唱》
、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回忆、复习歌曲。
——与风筝一起听歌曲入场,初步回忆歌曲内容。
教师指导语:“让我们随着音乐,跟着风筝一起飞一飞吧!”
——跟随琴声完整地复习歌曲。
教师指导语:“刚才大家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还记得吗?让我们再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完整地唱一唱吧!”
——欣赏多媒体画面再次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师指导语:“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关于这首歌曲的视频,里面的画面很优美,歌声也很动听,这次让我们跟着歌声再一起唱一唱吧!”
(二)学习加衬词的合唱形式。
——欣赏两位教师示范合唱两次,初步感知加衬词歌唱的特点。
教师指导语:“方老师也想唱一唱这首歌,我邀请了另一位老师
与我一起来演唱,请小朋友们听听看,我唱的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
——出示合唱图谱,引导幼儿发现并理解图谱含义。
教师指导语:“让我们看看是这样的吗?”
——结合图谱,引导幼儿自主的学习加衬词的合唱形式。
——通过师幼、幼幼、主客之间的合作进一步练习加衬词的合唱。
——以欣赏自己合唱录音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教师指导语:“你们觉得自己刚才唱的怎么样?让我们听听到底好不好听呢?”
——引导幼儿找出不足再次录音并欣赏。
(三)尝试创编简单、适宜的衬词为歌曲伴唱。
——通过幼幼商讨、个别表现、师幼合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积极创编衬词,并尝试演唱。(如:加衬词“呼”“沙”“哩”等)
(四)欣赏多种形式的合唱,激发幼儿再次学习的愿望。
教师指导语:“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段真正的合唱表演,让我们看一看、听一听还有哪些不同的合唱形式呢!”
——先后轮唱
——两个声部合唱
——简单总结
教师指导语:“不同的合唱能为我们带来美好的听觉享受,让我们回教室再一起分享吧!”
二、教学策略
1、多种感官参与的教学策略
歌唱活动中合唱教学的开展不是单一的演唱训练和合唱技能的掌握,而是要通过形象、有趣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让幼儿能够运用多通道来学习歌曲,从而集中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
该策略就是老师在活动中充分运用、发挥幼儿各个感官的能力所在,如:用眼睛观察老师所提供的图片、视频以及老师与幼儿互动合唱的指挥;用耳朵倾听范唱和自己演唱的录音等。使整个活动幼儿和老师的各感官都在相互交替着运用,从而让活动形式变得更加丰满不单一。
2、指挥暗示的策略
在成人的大型合唱中,指挥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在幼儿合唱教学和演唱中也同样不例外。当幼儿基本掌握合唱的方法和内容后加入指挥的帮助将有利于歌声的统一,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幼儿脱离图谱进行演唱,帮助幼儿理解今后合唱教学中指挥的运用,培养幼儿在合唱中看指挥的好习惯。
3、环节叠加的教学策略
该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每个环节中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的叠加。更好的落实了《纲要》中所强调的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教学要求。活动中的叠加层次为:回忆复习——欣赏范唱——掌握合唱方法——多种形式的学唱练唱——合唱方法延伸。让幼儿一步一步地从接触到了解再到最后的掌握,教学策略始终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
4、运用图谱的教学策略
因为幼儿对歌曲合唱形式的不了解,在活动中运用图谱是非常适宜的。该策略就是老师出示两个声部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并引导说出图谱的大概含义,帮助幼儿理解两个声部的演唱形式,掌握合唱中接唱的位置,为下一个环节幼儿看指挥合唱打下基础。
、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策略
新《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可见,师幼互动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双向互动的新型师幼关系,是幼儿与教师互为教育伙伴式的互动,是一种自动化的融通性互动。
该策略是在幼儿完全掌握了歌曲两个声部的演唱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来运用的。第一声部歌曲的句末尾字处、第二声部紧接着演唱拟声词:啦啦啦作歌曲的衬词,在演唱歌曲的环节中老师通过有趣的师幼式合唱及幼幼式合唱,引导幼儿较好的巩固了对该歌曲合唱演唱形式的掌握,更增强了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通过三次不断的实践尝试证明,大班合唱活动:《风筝的歌唱》老师运用到的各种有效、直观的教学策略,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在掌握歌曲本身的同时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并反应出老师的教学轻松而自然,幼儿的学习也是认真而投入,且学习气氛活跃,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当然,对于合唱教学中的教学策略还远远不止这一些,如:有经验迁移的策略、难点前置到练声的策略、等都可以在合唱活动中进行运用和尝,根据歌曲运用更多的合唱形式和教学指导策略,使其合唱活动也能在幼儿园普及和发展,丰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