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做游戏的小主人
[内容摘要] 本文从幼儿自身发展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分析当前幼儿主体性缺失的现状与原因,在正确认识“幼儿主体性”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在幼儿园各游戏活动中渗透主体性发展目标,在实践探索中运用多种方法与措施并积累经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逐步构建幼儿的健康人格,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主体性 游戏活动 主体性发展
主体性不断发展是人类不断发展的本质特征。幼儿期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立的时期,主体性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虽然幼儿的主体意识不强,主体性发展程度较低,但是幼儿期的主体性发展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并且应该创造条件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我从幼儿自身发展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正确认识“幼儿主体性”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在幼儿园各游戏活动中渗透主体性发展目标,在实践探索中运用多种方法与措施并积累经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逐步构建幼儿的健康人格,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在组织游戏的各个环节考虑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1、游戏的设计阶段
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看,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积极与否,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于兴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即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因此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就必须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游戏计划不是教师事先凭想象制订的,而是根据幼儿在生活中的兴趣与需要,根据以前开展游戏的经验总结而生成的。因此,我们在游戏的设计阶段,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游戏的设计之前,教师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捕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根据幼儿的喜好来设计将要开展的游戏。
第二,在具体设计的时候,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现幼儿可能的兴趣和需求,不要仅仅从“我想怎样教”来设计活动,而要根据幼儿的需要来规划自己的设计目标和步骤等。
第三,结合幼儿的能力,我们还可以适当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设计过程,由幼儿与教师共同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内容,使幼儿体验自主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由幼儿一开始就共同参与设计的游戏,会让幼儿更喜欢、更感兴趣,幼儿会更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去。
第四,在设计游戏环境时,一是可以考虑让幼儿参与游戏环境创设的全过程,如准备游戏材料、进行搬运、摆放、收拾等,这些原本通常是由成人完成的工作,让幼儿共同参与后,既是对幼儿能力的一种肯定,又会使幼儿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二是要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各种环境,将单一的、标准化的环境设计为有能力层次的、可自主选择的多种环境,使能力较弱的幼儿通过选择较低能力层次的环境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游戏的乐趣。也能使能力较强的幼儿通过选择能力层次较高的环境,使他们有机会尝试向更高的要求挑战自己,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如我们在设计过独木桥锻炼幼儿平衡能力的游戏时,一般会设计五条“独木桥”供不同能力程度的幼儿选择:有在地上划线当成独木桥、较低较宽和较低较窄的独木桥以及较高较宽和较高较窄的独木桥五种,这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程度选择不同的独木桥来完成游戏,也可以在完成较低难度的游戏后尝试向较高难度的游戏挑战。
第五,结合不同幼儿的能力特点和发展差异,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冒进。如在设计角色游戏的时候,开始的几次要考虑多设计一些角色,以供幼儿选择,角色确实下来后,角色需要做些什么就可以由幼儿来设计;几次玩下来以后,教师就应考虑由幼儿来设计和确定角色;到最后,老师就可以发动幼儿来共同考虑与设计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和游戏的全过程。
2、游戏的组织实施阶段
由于幼儿的心理特点具有有意性水平低,思维灵活性弱、操作探索的坚持性较差等特点,加之生活阅历少,接触事物有限等因素,因此,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应以什么样的身份参与指导,在什么时候介入指导,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指导,这些都将对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我们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加以改进。
第一,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双重身份。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身份既是教育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教师在与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自身的这种双重身份影响幼儿的行为。
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幼儿共享“欢乐”。教师的这种游戏伙伴的平等身份,可缩短幼儿与成人“两个世界”间的距离,有益于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性;还能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主体积极的创造性行为。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这一身份,要求教师站在幼儿的立场,想幼儿之所想,以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性。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指导者,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在游戏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时,不能仅仅作为游戏的纪律维护者或规则的体现者,站在幼儿游戏外监督裁判其行为。而应注意挖掘游戏中的潜在教育因素,启发、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思维、克服困难、解决游戏中的问题、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充分实现和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
第二,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的介入时机。教师在游戏指导的过程中,介入时机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介入过早会影响孩子自主性的发挥,干扰幼儿原本富有想象和创造的活动;介入过迟则可能会抑制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因为无法及时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而影响游戏的进程和兴趣。所以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把握干预的时机。其次是教师要学会等待,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出现后,都需要教师进行干预。当问题出现后,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等待,并观察游戏的对象和同伴的思想及所采取的行为,给幼儿自我协调解决留有空间。但如果停顿的时间将影响到游戏的进一步深入或孩子将要失去信心而放弃时,教师则应及时予以指导解决。
第三,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指导的方式方法。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方式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教师作为游戏的参与者也好,还是作为游戏的指导者也好,都应以友好平等的游戏伙伴身份,通过暗示启发的方法,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进行指导,而不是用“你应该这样”“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语言。
3、游戏的评价阶段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现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僵化的、单一的、成人化的审美趣味、指导方式和评价标准。“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体会”,已成为今天我们评价幼儿游戏活动的基本点。
评价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来不断反思、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更适合幼儿的游戏活动和更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以更好的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游戏活动的评价阶段,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应注意长期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全面评价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社会性发展的水平;详细分析幼儿在学习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活动特点;注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即幼儿在自信心、坚持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
第二,以幼儿的自我评价为主,以过程性评价代替总结性评价,并且贯穿于游戏活动的全过程。采用教师对幼儿、幼儿对幼儿、幼儿对教师、幼儿对自我的多元评价方式,逐渐培养幼儿对各项游戏活动的兴趣,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介入式评价、整体式评价、片断式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自主评价等结合的方式,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准确把握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因材施教提供大量具体、真实、可用的信息,进而针对性地施以教育,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如,教师可以在每次游戏结束的时候,让每个参与游戏的幼儿谈一谈:今天玩的开心吗?哪部分最好玩?玩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想办法如何解决的?明天我们玩什么游戏好?等等,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幼儿自己的评价,帮助幼儿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找出幼儿的兴趣点,也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
(二)在不同形式的具体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1、通过区角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区角游戏顾名思义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把活动式的空间划分成几个区(角),在每个区角都准备可供幼儿选择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材料,幼儿可以凭自己的兴趣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材料、玩伴、游戏方式、游戏时间、游戏进程……他们可以自由的从一种游戏转向另一种游戏。区角游戏是界于正式的教育活动和宽松的自由活动之间的一种非正式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在教师精心组织设计的区域中进行自主性的活动,在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中不断建构以自身为主体的精神世界。通过区角游戏,唤醒幼儿自主意识,培养自主能力,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在区角游戏过程中表现为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
在通过区角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时,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游戏内容把握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因为与幼儿生活联系的内容,幼儿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感知基础,幼儿容易接受和感兴趣。因此,区角游戏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如案例中的语言区,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插图、熟悉的事物图卡,“快乐收藏盒”里更是装载着幼儿生活中的点滴趣事。这样的内容幼儿感兴趣且操作性强,能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更能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当明确游戏规则之后,幼儿在语言区中自主地发起游戏,争着开口说话,成为相互的游戏支持者、语言发展促进者以及语言练习监督者,语言能力、逻辑思维等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2)游戏目标体现递进性和隐含性。 波波嘟亲子网y,}&qut;y
F+8x4r区角游戏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在设置上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目标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目标的实现要隐含在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过程的指导与评价中。例如,在语言区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材料隐含着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通过废旧图书的剪贴,激发帮助幼儿复述、编讲简单故事的兴趣,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二是通过小卡片的拼摆,引导幼儿学习连贯讲述及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三是利用“快乐收藏盒”激发幼儿自主交流的欲望。
(3)游戏材料注重可变性和层次性。 游戏材料的提供富有变化,注意层次性,材料的数量和种类随幼儿活动的需要和目标不断地调整,以保持孩子对探索的兴趣。如,案例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废旧图书,幼儿可以根据需要从上面剪下各种形象的图片进行自由拼摆讲述。所提供的各种事物图卡,也可应幼儿拼摆顺序的不同,而有多种联接、讲述的方式。
2、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儿童游戏的典型类型,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使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对发展幼儿的独立性、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
角色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其重要特征就是高度的独立自主性和特殊的想象性,它能够实现幼儿、材料和教师三者之间的交流,可以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自我学习的条件和形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选择自已感兴趣的主题,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索去创造,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去主动地克服困难。
在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时,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幼儿自主生成游戏主题。 在设计角色游戏时,我充分考虑与尊重幼儿的选择权,鼓励幼儿自主商量确定游戏主题,尝试角色探索。我在其中只是扮演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兴趣点,通过暗示、启发式的引导,让幼儿自主生成游戏主题、自主构建游戏的主体框架。由于是幼儿自主生成的主题,因此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主动性就表现得更为突出,更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用创造性思维投入到游戏中去,从而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2)提供丰富的游戏素材,鼓励幼儿自已准备游戏材料。 在以往的角色游戏中,所需的材料一般都是由教师为幼儿准备的,尽管有利于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但因为剥夺了幼儿思考的能力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为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我尝试让幼儿自己动手准备游戏材料,如通过提供原材料让幼儿自已加工、制作各类游戏材料,以满足游戏对材料的需要;又如,通过提供多功能、多用途的材料,供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创造性的取用,尝试以物代物,以此锻炼和培养幼儿的创新智慧和实践能力。
(3)充分创设条件,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 在游戏中,幼儿担当自己喜欢的角色,就会在其中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充分创设条件,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但也不能回避角色选择中存在的问题,自主选择并不意味着每个幼儿都能充当自己最喜欢的角色。一旦大家都要争当某一角色或都回避某一角色时,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幼儿以适当的方式协商解决。虽然孩子有可能暂时压抑自己的愿望而去扮演自己不喜欢的角色,但孩子在这种过程中获得的发展是可观的。它可以让幼儿在角色的分配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分工,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从而形成“去自我中心”,不断提高其社会化水平。
(4)利用游戏角色,对游戏进行指导。 在游戏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处于游戏情景中,作为游戏的角色参加到幼儿游戏中来,一旦出现需要教师现场指导的情景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角色来实现,引导、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也可以用询问,建议等方法帮助幼儿理清游戏思路,并适时地进行指导,这样更符合角色游戏的特征和幼儿的意愿,更能体现教育者对幼儿的尊重,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的影响,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3、通过自主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自主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自主游戏给幼儿以选择游戏方式、游戏伙伴、游戏进程的机会,它有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可以唤醒幼儿的好奇心。
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游戏活动,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才能正确指导游戏,充分发挥自主游戏的教育作用。根据自主游戏的特点,我重点要把握以下三点:
(1)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及知识经验。 成功的体验于经验的获取,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技能越充分,幼儿游戏的技巧和技能就越丰富,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就越大。因此,我首先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利用谈话、讨论,参观、访问等多种手段,交流分享经验,扩大并加深幼儿对生活的理解,从而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如有一段时间班里生病的幼儿非常多,孩子在医院里打针的时候,能碰到自己的好朋友,回到幼儿园他们也经常聊在医院打针的事情。于是我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向幼儿提出问题,“人什么时候会去医院?”“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等。幼儿谈论非常积极、激烈,连护士打针的细节都描述得很详细,孩子们边说边表演。在这个基础上,餐后自由活动时,我班的“医院”游戏就开始了。这就是在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下产生的新的游戏主题。这是幼儿参与游戏的第一步,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而且能提供锻炼幼儿能力的机会。
(2)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 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是满足幼儿自由选择愉快游戏的基本保证。我们每天保证有一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时间。提供尽可能多的安全的活动空间,如:教室、走廊、阳台、室外场地等诸多场所。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让他们自由选择,让孩子自主分割活动角的空间大小和高低位置。
(3)帮助解决特殊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自主游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完全由幼儿自发开展,因些在游戏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特殊问题出现,包括游戏内容不够健康、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影响他人游戏的正常开展等,这些特殊事件的发生,会影响到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进行,这时教师必须以指导者的身份进行指导,通过劝阻、协调、商量、建议或转移的方法予以改变。在开展自主游戏时还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不同幼儿的能力差异,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有的幼儿能很快找到游戏材料、伙伴,友好协商进入游戏,而有的幼儿久久不能融入到自主游戏中去,这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以使每个幼儿都能顺利开展游戏。
4、通过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体育游戏是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的规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和个性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体育游戏融思想教育、意志品质培养、锻炼身体、发展智力于一体,寓教于乐,具有独特的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能有效的活跃教学气氛,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和锻炼形式,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1)放手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 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凡是幼儿能想的,能说的,能做的,我都放心放手地让幼儿自己去做,决不包办代替。如参与中、小型体育活动器材的搬运、摆放和收拾,通过自主的参与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大大加强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鼓励幼儿主动尝试,变被动模仿为主动探索。 在体育游戏中,我以发展幼儿的主动性为重要任务,使幼儿成为主动和成功的探索者与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改变以往让幼儿机械模仿的学习模式,鼓励幼儿边思考边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幼儿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在游戏体验中主动发展。如:在跨跳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大大小小的多外纸盒,供幼儿自由叠加、摆放,自主探索跨跳的方法。
(3)根据个体差异,提供多种选择。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决定了幼儿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等,从而使他们存在了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与自主练习的机会,使幼儿有机会根据自己体能的状况进行实践,将统一的、标准化的身体练习转化为有能力层次的、可自主选择的身体练习,并使他们有机会尝试向更高的体能目标挑战自己。
从具体实践的效果来看,应该说在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幼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主动性提高、独立性增强、创造性萌发。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丰富经验,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