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幼儿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这些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利用图谱能将复杂的音乐材料简单化、具象化,在歌唱活动中将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正视图谱在歌唱活动中的有效作用,并能合理运用,让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有效性。
关键词:
图谱 幼儿园 歌唱活动 有效
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材料。在歌唱活动中运用图谱是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复杂的音乐材料具体形象化和将某一事物作为另一种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
一、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有效作用
1、图谱能帮助幼儿有效的理解、记忆歌词
理解是学习的钥匙,所以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更是要让幼儿理解学习的内容,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快乐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喜欢幼儿理解歌曲内容是关键所在。在很多歌曲中,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有些也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因此如何帮助孩子理解歌词、有效识记歌词显得非常重要。而图谱的运用能够及时的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了解所要学习的歌曲内容及教学要求。
以我园中班组的教研活动“小鸟醒来了”为例。这是一首三段体的歌曲,每一段的歌词也较长,歌词中还有“振翅高飞”等较难理解的句子。因此,中班组的老师在这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图谱教学法,通过利用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活动中,结合图谱孩子们很快地理解了歌词,图谱也帮助他们有效记忆了歌词。特别是有了第一段的学习作为铺垫,在学习第二、第三段时孩子们显得轻松自如。
2、图谱能帮助幼儿有效的控制节奏
相对来讲,节奏是比较抽象的,怎样让孩子理解不同的节奏并且唱准节奏,是我们老师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会通过机械枯燥的反复练习来进行训练,从而使教学显得枯燥、没有生气。而运用图谱,则能很形象地将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演变成形象的图示。
如,在一次观摩活动中,看到了《秋天里来》这个教学活动。歌曲中 “浪里格朗里格……”这一部分的节奏型变化强,甚至对我们成人来说学习起来都有很大的困难,很难想象孩子将如何能学习。只见在活动中老师运用了两种不同的鼓槌,使孩子们很快感受到不同的图示所表达的不一样的含义:浪里格和郎,通过图示,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形象地表达出来了。就这样,复杂的节奏变得简单化、形象化、生动化了,孩子们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部分的节奏。课后,听课的老师们无不感叹于图谱在活动的“魔术”效应。
3、图谱能帮助幼儿有效的控制声音
声音的强弱变化,也是年幼的孩子很难掌握的。对于这种感受的强化,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听辨能力和音乐素质。如在《大猫和小猫》中,老师运用大大的波浪线表示大猫的很响很粗的声音,用细细的波浪线表达小猫细细软软的声音,形象的声音曲线,将孩子们的情绪调控得恰如其分,表演得很有艺术的味道。同样在创编《大狗和小狗》、《大羊和小羊》中,孩子们都能够演绎得很好。
4、图谱能帮助幼儿有效的表现歌曲的独特演唱风格
不同的歌曲,它内在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首歌中,不同的段落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性质。比如有的歌曲或段落是抒情性的,那么就要求用柔美舒展的声音来表达,而有的是轻快活泼的,歌唱时则要强调欢快、跳跃、而且有节奏感。传统的教学往往以单调讲解记忆和说教以及老式的跟唱教学引导孩子把握歌曲情感,理解歌曲内容。这样的学习不仅老师累,孩子更累。
而如果以具体形象的图谱形式呈现给幼儿,看到图谱幼儿可以马上反应出歌曲所要表现的情感。
如:在《老鼠画猫》活动中,这首歌曲中有一个很特殊的音乐符号,就是滑音。于是设计小老鼠图谱时,我们把小老鼠的尾巴夸张地往上翘,活动时孩子们一看到翘翘地尾巴等图谱就开心的笑了,有的还笑得捂住了嘴巴。可见通过图谱,孩子已经充分地感受到歌曲诙谐幽默的曲风了,而翘翘地尾巴同时也提醒孩子在演唱到小老鼠时,声音要往上滑,也就是这样孩子们轻松地演绎了诙谐、幽默。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单调的讲解记忆有趣的多,幼儿能创造性的通过自己直观形象的观察图谱理解感情、处理感情。
二、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图谱也有有效和无效之别,运用的有效和无效之别。在实践中教师如不慎重,就会发挥不了图谱应有的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那么如何让图谱在歌唱活动中发挥其有效性呢?
1、有效的图谱应该是科学的、准确的
有效的图谱首先是科学的,图谱设计时必须符合音乐材料的结构、内容和情绪,有一定的意义。以我们小班组教研活动的“老母鸡”为例:在活动准备时,为了幼儿帮助理解、记忆歌词,我们决定采用图谱的方式。在设计图谱时,我们用可爱的鸡脑袋图谱来表示“咕哒咕哒”的叫声,一个“咕哒”用一个脑袋表示,而在最后一句“咕哒咕哒咕咕哒”的图谱设计时,为了方便,我们用大小一样的鸡脑袋来表示。在活动后的讲评活动时,听课老师为我们指出最后一句的图谱节奏不准的这一缺点。虽然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老师的引导还是唱准了最后的节奏,但是,最后的图谱就没有起到作用,反而容易误导幼儿。我们说利用图谱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自主学习,小班是打基础的时候,尤其应该给与他们正确的认识,所以在设计图谱时老师一定要符合音乐材料的结构、内容和情绪。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思维发展是不同的。设计图谱时还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以直观形象为主,在设计图谱时,应该以具体形象为主,中大班幼儿抽象思维开始萌芽,设计时可以采用具体形象和象征性的符号形式。如,遇到象声词的地方可以用一些与声音相匹配的线条符号来表示。这样每一阶段的孩子都能有机会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图谱也才显得有价值,才能发挥其有效性。
2、运用图谱时应把握呈现的有效时机
图谱的运用过程中还要注意所呈现的时机,这样才能让图谱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图谱呈现的时机不同,所发挥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如,在歌唱活动《变形金刚》中,我们采取了分组活动的方式,尝试在不同的时期出示图谱。第一次活动,在还没有让幼儿欣赏、感受歌曲时,我就把图谱呈现出来,活动中孩子们根据图谱很快学会了歌曲,但总觉得活动中少了些什么。而第二次活动时,先让幼儿聆听欣赏歌曲,说说自己对歌曲的初步感受,再让幼儿说说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并根据幼儿的讲述逐个出示相应地图谱,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参与的欲望很强。第一次活动中的图谱只是作为图谱简单的出示,只是帮助孩子学会唱歌曲;而第二次活动中,图谱带动了整个活动的发展,调动了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在活动中觉得有挑战性,需要他们全身心地去关注歌曲。这样,活动不仅调动了孩子的听觉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同样的图谱,老师有效呈现和无效呈现却有着如此不同的效果,可见,有效呈现图谱的重要性。
3、图谱要发挥幼儿自由探索的主动性,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
利用图谱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老师的不教。如果教师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利用图谱完全是老师来教,那么意义也就不大了。利用图谱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有效的图谱能够让老师“退位”,能够帮助幼儿的自主学习。
如,在小班《两只老虎》的创编活动中,在创编歌曲的时候,有了第一段两只老虎的图谱作为提示后,幼儿就能很轻松地根据一一对应得原则把其它的动物及相应的身体部分替换到歌曲中。又如,在两段体或多段体歌唱活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歌曲旋律中根据第一段演唱的经验和第二段呈现的图谱自由探索,把第一段中的经验迁移到第二段中,引导幼儿看图谱理解并说出第二段歌词。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幼儿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又将教师从教中解放出来。
综上所述,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在利用图谱时要合理恰当,这样图谱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才能为教学所服务,才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许卓娅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音乐教育》 李晋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游戏化音乐教学》 陈淑琴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4]《歌唱活动》 许卓娅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