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 英语名言 英语美文 作文大全 教育随笔 半年总结 年终总结 调查报告 自查报告 演讲致辞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在表演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时间: 2016-07-27 19:59; 作者: 邓勇  电脑版浏览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在表演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内容摘要】表演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往往由于老师在游戏中的过多干涉,限制了幼儿主体性发展。为此,文章从表演方式、重表演轻游戏、语言禁锢等限制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同时,作者结合在教育实践中摸索的几点体现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指导展开说明,包括:学习形式多样—看故事、让幼儿做故事的主人、不分角色同步表演、鼓励幼儿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提高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文】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表演游戏能促进发展幼儿的集体观念,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融入了想象的表演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正确的指导,能够使幼儿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其本质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超越性)。但是,在平时的表演游戏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现象:幼儿的动作、语气、表情,就象从同一模子里出来一样,缺乏游戏的乐趣,幼儿失去积极性,会表现出消极被动、无聊的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组织指导表演游戏时存在如下的倾向:

一是表演方式。教师以集体活动的形式组织幼儿表演游戏时,一种会将孩子分成若干组,独立表演。一种会请个别孩子表演,其余孩子观看。这两种组织方法分别存在弊端:(1)全班幼儿虽然被分成了不同的小组,但在有限的活动室内,缺乏独立的空间进行讨论。若干组幼儿同时进行故事表演必然相互干扰影响。同时,教师顾不过来,没有精力一组一组指导。这时候的幼儿就会无所事事,或者打闹。(2)教师对表演过于控制,幼儿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跟着教师指挥统一进行表演。由于游戏时间的限制,往往多数幼儿因缺乏参与的机会而失去耐心。

二是重表演轻游戏。教师在幼儿熟悉故事、初步学习对话之后,就急于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扮演角色进行示范性表演,教师在指导中逐步将表演模式化、统一化,虽然快捷,但抑制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表演游戏中,教师往往把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强加到幼儿身上,幼儿做不到时,教师立即示范并让幼儿重复练习。在这种高控制化的指导策略下,故事角色的对话、动作、表情都是以教师的标准为主,幼儿只是被动的执行。常常可见“大灰狼的样子很凶恶,呲着牙……”“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像啊”这样的指导语和评价语。。

三是语言禁锢。表演游戏的指导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帮助幼儿记忆故事,模仿人物对话上,让幼儿反复的听故事、复述故事。有些作品内容需要加工,角色对话相应需要提炼,但教师往往照搬故事,无论是否适合表演,幼儿都要被动接收。这种语言学习观不符合表演游戏的目的,说明了教师指导的侧重点是学故事而非表演,结果限制了表演游戏要发挥的应有功能。

要纠正这些弊端,就要从转变教育教育观念,改变指导方式做起。为此,我做了尝试:

一、学习形式多样——看故事

以往,表演游戏往往是作为故事教学的末端环节,教师先复述故事、提问故事情节内容,接着幼儿看图复述故事、分角色复述故事等,环节枯燥、拖沓。以《三只小猪》为例,我播放了《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改讲为看。在多种感官的调动下,看故事更给人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幼儿看到了三只小猪和大灰狼的形象及动作、看到了稻草的柔软、看到了砖头的坚硬。不仅听到了故事角色的对话,还跟着音乐的情绪体验着轻快与紧张。一遍看完孩子们意犹未尽。

二、让幼儿做故事的主人

1、让幼儿参与改编故事

有些故事的描述性语言不适合直接表演,有些故事的环节在表演中可以省略,这是一个加工的过程。过去,这个过程都由老师来完成,现在我和孩子们在看完动画片后进行讨论,集体改编设计完成。如下面的儿歌型对话。

2、节奏型儿歌对话

以《三只小猪》为例,故事中大猪二猪看到稻草和木头,都会有相应的心理活动和对话。如:大猪看到稻草想:稻草盖房子又快又省劲。它就对二猪三猪说:“我就用稻草来盖一间房子。”这点不仅不适合表演,而且对话也很平淡。

孩子们受动画片中的启发,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大猪的心理想法融到对话中去,改编成:

×·×︱×× ××︱× 0·××︱×× ××︱× -︱

我 用 稻草 盖房 子, 我用 稻草 盖房 子,

×× ××︱×××︱×× ××︱×× ×‖

稻草 盖房 不会累,我才 不怕 大灰 狼。

有大猪的对话版本,二猪只要将稻草改为木头就可以了。三猪改为砖头的同时,我又引导幼儿“砖头很沉,盖房子累吗?”“三猪为什么要盖砖头房”

大家改编为:

×·×︱×× ××︱× 0·××︱×× ××︱× -︱

我 用 砖头 盖房 子, 我用 砖头 盖房 子,

×× ××︱×× ×︱×× ××︱×××‖

砖头 盖房 很辛 苦,但是 不怕 大灰狼。

这样简短有节奏的对话让孩子们很快记住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

三、不分角色同步表演

以《三只小猪》为例,孩子们不分角色,跟着故事同步表演。让我欣喜的看到孩子们的对话记得越来越牢固,他们的表演更是异彩纷呈。孩子们都进入情景,以自己的理解方式表演着小猪盖房子的动作、逃跑的样子。当故事进入到大灰狼时,刚才还躲在“床下”瑟瑟发抖的小猪,立刻跳起来瞪着眼粗声粗气的说“把门打开!让我进来!”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真正按自己的理解自主表演,演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并且个个情绪高涨,演兴浓郁。幼儿的自主性带来了表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进一步提高了幼儿表演的情趣。

四、鼓励幼儿参与道具的设计和准备

合适的道具是表演游戏必不可少的物质材料,它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与兴趣,提示幼儿在一定游戏情景中进行表演。以往在每次表演游戏前,教师会根据表演的作品来确定需要哪些道具,在指导游戏前还要反复交待幼儿道具的摆放位置与使用方法,幼儿只是被动接受,不利于其主体性的发挥。为此,我尝试让幼儿思考和寻找适合替代的物品。如:在三猪家要准备一口大锅,孩子们有的说在一张大纸上画个锅、有的干脆指着地板上的图案说这就当锅。大猪的稻草,孩子们就想到了用皱纹纸、用手帕、用纱巾。幼儿准备的道具富有童趣与创造性,更切合他们的水平,适合在表演中使用。而且,让幼儿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工作过程,幼儿的主动性提高了,创造性有了表现的机会,主体性得到了发挥,从而成为游戏的主人。

五、提高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以往总是老师出面解决,这不适合幼儿的主动性发挥。为提高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引导幼儿自己去尝试想办法解决矛盾,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如:《三只小猪》中,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角色参与表演时,大灰狼太多了,孩子们就商定用剪刀石头布确定分为两批玩,第二批大灰狼正在家睡觉。有些不愿意等待的孩子,主动选择了小猪的角色。表演游戏中,还会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在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幼儿的依赖心理逐渐减弱,独立性、主动性充分发挥。

这只是在组织表演游戏《三只小猪》后的一点感受。如何真正在游戏中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发挥其主体性,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幼儿主体观,倾注满腔热血长期探索和实践,以不懈努力使表演游戏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返回栏目
  • 上一篇:科研论文: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 下一篇:幼教论文: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教师指导策略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