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不断学习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逐步具备作为这一社会或群体成员所必须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在幼儿时期社会性得不到发展,就会影响其良好品质的形成,影响其自身的全面健康成长。现在的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的还是“独二代”,物质生活条件优越,从身体素质看已经大大好于从前,但是从“社会人”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着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胆怯型。这类幼儿怕见生人,不愿也不会与人交往,常常显得孤独,难以适应新环境。二、骄横型。这类幼儿比较任性自私,对人不宽容,和同伴交往时骄横霸道,无论什么事都要占上风,爱发脾气,无理取闹。三、依赖型。这类幼儿表现为没有自信,能力差,只会用“哭”来换取别人的同情,以达到自己的要求。幼儿这些心理缺陷的形成与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有关。
(一) 社会方面的因素
在我国,传统的幼儿保教观念以“保护”为主,随时随地将幼儿置于成人的严密监视之下。在幼儿园,活动前老师已准备好了一切。幼儿只需按要求做就行,活动中如发生争执或互抢玩具之事,老师会马上来解决,把调皮的调开,给弱小者以保护;平时生活中的一切事务诸如叠被、系鞋带、擦桌子等都被老师做得妥妥贴贴,幼儿只需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就行。由此看,我们的老师、保育员确实认真负责,把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可我们想过没有,这样做孩子失去了多少发展的机会。在我国的幼儿园,如有某位老师见幼儿鞋带脱了让幼儿自己艰难地自己系而不去帮助、见幼儿摔倒不扶起而叫幼儿自己起来、见幼儿争执不赶快去制止,而是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则多半会被认为是不负责。据悉,发达国家的幼儿园并不为此困扰,他们注重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甚至认为小小的伤痛对幼儿也是一种有益的经验,而[家长也能正确对待。
(二) 家庭方面的因素
家庭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少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伙伴。
现在的孩子不象上一代,能在家庭里通过与兄弟姐妹的接触知道人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行为方式;知道必须和兄弟姐妹分享家里的资源空间,也逐渐理解集体的概念。另外,父母由于是多子女,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骄宠,所以自己能在与兄弟姐妹的交往中学会合作、竞争和谦让,克服自私、孤僻心理。
二是家长的溺爱:
目前绝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往往容易成为家庭中的“天之骄子”。家庭中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只围着一个“小皇帝”转。长辈们不是以理智,而是以个人感情来判断幼儿的行为,一切都百依百顺,甚至把毛病当成优点,把恶作剧当作聪明,报以赞许。另外,家长由于唯恐幼儿碰着、摔着、伤着、吓着,不管幼儿能不能自理,总是处处包办代替;由于害怕幼儿被人欺负,总是处处呵着、护着,不让幼儿与同伴交往。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常这样说:“大人受多少委屈不要紧,只要孩子不受气,,反正一辈子就这么一个孩子,能享受的都让他享受吧。”现在幼儿园家长替孩子“告状”的也越来越多。致使某些孩子在园受了一点小挫折就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其实家长老爱找老师诉求的不外乎就是“某小朋友爱拿我家孩子的玩具,请老师不要让他挨着我家孩子;某幼儿爱打我家孩子,请老师注意别让他跟我家孩子玩;我孩子身体不好,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就算了吧”
······笔者曾亲眼目睹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家长看到他的孩子在游戏时被其他幼儿不小心用指甲划破了皮,不听老师解释,自个努气冲冲地将闯祸的孩子训斥一通,然后对自己的孩子说:以后谁打你,你就打他。”这些不当的爱和保护造成了一系列的后果:(1)独生子女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会体验其他人的思想感情。(2)社会交往少,自私,不理解别人。(3)幼儿依赖性强,独立性差。(4)无原则的迁就使幼儿变得霸道、粗暴。
(三) 环境方面的因素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人不再住大杂院,住上了单元化高楼,家长又望子成龙心切,因此,幼儿每天不是被困在“小单元”里写字,就是到处学画画、弹琴等,哪有时间在属于孩子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和同伴玩呢?即使有时间,,也是在一大堆“不许乱翻”、“不准弄脏衣服”“不准野”等清规戒律下,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着转,结果往往是一堆大人出了汗,孩子也兴味索然,哪有我们小时候光着小脚丫和一大群小伙伴在沙堆里蹦出满头大汗的自由。
现在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老师似乎为他关照一切,但长此以往,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娇嫩脆弱,经受不起风吹雨打。试想以后他们如何适应社会,如何经受挫折,如何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社会性得到良好发展。
(一) 更新保教观念,注意幼儿良好品质的培养,变消极保护为积极保护。
据说日本的幼儿教育认为如果一个人能经得住四季风霜雨雪的考验,他必定会变得体格健壮,意志刚强。因此,他的一些幼儿园一年四季都只穿着蓝色运动裤,白色运动鞋。美国幼儿园在孩子出现纠纷时,老师首先表示的是相信幼儿自己能把问题处理好。我们固然不能说日本的“赤体教育”就是培养幼儿意志的最好方式,但我们要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就不能老让他们在成人羽翼庇护下,这也不准,那也不准,怕这怕那,得让幼儿到群体中去,自己动手,逐渐养成吃苦耐劳、顽强不屈的意志和精神,得让幼儿往敢作敢为,适应各种环境、适应社会的方向发展。
(二) 幼教机构多向家长介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使家长知道幼儿社会性的重要性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说,家庭和幼儿园差不多是他的全部天地,在这个时期,家庭担负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化责任。幼儿对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生活,家人言行举止开始。因此,家长教育幼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满足他们正当的要求,抑制他们不正当的要求和愿望,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2、要引导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3、要有意识地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并用积极的方法鼓励他们自己解决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4、要避免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有意地引导孩子关心别人;、要向孩子传递外界信息以及传达一种秩序感,使幼儿适应他所在社会的规范;、要减少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发展其独立性、责任心、意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因地制宜,克服环境限制,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有的幼儿园由于受场地、玩具等制约,使幼儿不能自由地游戏、活动,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保教人员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好幼儿的活动。家庭由于受单元楼的影响,每家又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家长应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玩,适当地陪孩子去郊游,允许孩子到别人家做客和允许孩子让小朋友来家里作客。让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不知不觉地学到遵守规则、主持公道、竞争、分工、合作、推测、防御、进攻、忍耐、领导、服从、争论、评价、辩解、同情等今后社会上不可缺少的能力。另外,家长不要因为怕麻烦而限制幼儿的行动,致使孩子变得胆怯或骄横。
(4)充分发挥幼儿园的作用,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幼儿园是幼儿参与的第一个家庭外集体,是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的场所。首先老师要帮助幼儿逐步了解幼儿园,克服陌生感,并使他们愿意到幼儿园这一新集体中来。平时教师要正确组织集体活动,使幼儿体念到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和集体的力量,要利用幼儿生活中和文艺作品中互相友爱的事例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鼓励和表扬幼儿爱集体和爱同伴的行为。教师还要多向幼儿讲为国家和集体作出巨大贡献的少年英雄的故事,多向幼儿传输集体主义观念。另外,幼儿园还应多开展全园性的集体活动和组织幼儿参加社会活动,使幼儿形成以为集体作出贡献为荣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