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创设多元化的阅读环境,提高大班幼儿的阅读能力
【内容摘要】
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阅读环境以其独特的暗示、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迅速发育发展中的幼儿,阅读环境对幼儿分享阅读的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从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一个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阅读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关注幼儿兴趣点,引导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图书材料相互作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表达,以激发大班幼儿对阅读活动的愿望,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关键字】
多元化 阅读环境 大班 阅读能力
幼儿分享阅读,是当前国内外非常关注的热点之一,它被教育界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们十分关注分享阅读,特别是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他们特别的重视幼儿分享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分享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分享阅读具有先进的理念,能使儿童受到完整的阅读教育,提高阅读能力,帮助儿童从依赖阅读走向独立阅读,为终生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分享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愿望,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养成自觉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更加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它客观的存在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并以其独特的暗示、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迅速发育发展中的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经验。因此,创设分享阅读的环境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益处的。环境有“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大环境”主要是指包括家庭、幼儿园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关注幼儿分享阅读,包括正确的理念、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途径等,形成支持幼儿分享阅读的良好氛围。相对于社会“大环境”,各个幼儿园、不同的家庭、乃至各个具体活动开展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小环境”,我主要是进行“小环境”的探究,在班级中为幼儿创造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阅读环境,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享受阅读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分享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分享阅读它强调的是“享受”,既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又让孩子享受到成人的爱。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把情感交流和共同参与放在首位,注重关注每个孩子。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与孩子平等的平台,创设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为幼儿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自由、愉快的语言运用的外部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与教师、同伴以及其他人交流,这样,在教师积极情绪的引导下,在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随意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孩子们乐意参加活动并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享受阅读的乐趣和成人的爱,于是在活动中,老师开心、孩子更开心。如:在《气球飞起来了》这一故事中,第一张图片是兔妈妈把一串气球给小白兔。有的孩子认为今天是××节日,妈妈送礼物给小白兔;还有的孩子则认为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卖气球的,就吵着让妈妈买一串、、、、、、孩子们说的这一切都是符合情理的,教师不可以武断的态度,轻易予以否定,而是应该创设民主气氛,尊重孩子们的看法,鼓励他们合乎情理的不同讲述,以鼓励的、亲切的态度,小心地呵护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嫩芽,使孩子们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孩子们讲述的欲望,使孩子在良好和谐的师生氛围中茁壮成长。
二、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幼儿语言的学习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因此,我们应当为幼儿创设并引导幼儿接触一定的阅读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加强分享阅读训练、培养分享阅读能力。因此,我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有文字符号的环境中。这个环境是真实的,能看、能听、能说,让孩子们感到文字与自己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他们身边一个个玩具一样,可以随时运用、表达,使他们对文字、对阅读充满了兴趣,产生学习和参与的欲望。
1、要为幼儿提供一个真实的物质阅读环境。
在活动室里,凡是幼儿能接触到的、视线能看到的玩具、物品、墙饰上标上汉字,把与读本密切相关的汉字用不同的形式张贴于阅读区中,有的“一字开花”在墙上,有的挂在架子上,摆在窗台、柜子上,让幼儿自由朗读、组词。这样,通过标牌文字提示,与物品建立起意义联系,帮助孩子形成有效阅读意识。
2、创设课内阅读环境与课外阅读环境
课内阅读主要是指教师在专门的阅读时间里对幼儿进行阅读训练。因此要求是一个相对比较安静、优美、宽敞、明亮,有一定文学氛围的环境。以光线充足、不易受外界干扰处为佳,投放一些软靠垫,所使用物品的高低要适合于幼儿。课内阅读可以是集体阅读,也可以是休闲或分散阅读,课内阅读一般是以书籍为主要形式,因此在环境的设置中,要求读物及时更新,投放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为了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适时播放一些轻音乐,需求幼儿安静看书,低声交流等,我和孩子们共同制订了图书阅读规则,“三轻”即走路轻、说话轻、那放轻;看完书要懂得放回原处,放时封面向上,封底向上;看书时不折书、不拖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图乱画等,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环境是指除课内以外的一切机会和场所。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外出郊游时都可以进行,并不一定以书本为主要内容,更多的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在季节的变化中、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丰富的大千世界,从而提高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
多元化的语言环境,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如:图书资料、VD片、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发问、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
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应多变,内容除定期更换外,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
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1、创设与主题活动相融合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潜在的课程成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注意为幼儿提供指向性的环境体验、交流和思考的机会。在班级中开设主题阅读墙,以主墙面、图书区的环境创设为主,生活环境、活动区为辅,努力营造有趣味的阅读情境,促进班级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把主题活动和分享阅读更好的优化结合,以主题活动引导环境布置。如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各种天气变化,和幼儿动手制作了“天气预报台”的展板,引导幼儿画出各种天气预报卡,老师在旁边贴上相对应的汉字,幼儿每天可以操作记录天气的变化,孩子们在操作、记录中相互合作、自由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思维更为活跃、兴趣更为浓厚,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分享了快乐。
2、精心设计班级中的阅读区,以开放的形式、空间时时吸引幼儿。
为幼儿创设了四个独立的小区域,分享阅读区、小手操作区、小小播报台、梦想剧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里,让幼儿能更好的表现自我,增强自信心。
分享阅读区:精心设计班级中的阅读区,专门开辟了“汉字宝典”专栏,制作了一朵朵漂亮的花,把一个个的汉字置于花儿之中,每周根据读本及时更换花朵中的汉字,既美化环境,又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设立“天天读句角”,孩子们可以在区域活动、晨间活动、日常生活中随时翻阅、朗读,与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分享阅读的乐趣。
小手操作区:小手操作区我从幼儿兴趣点上生成材料,投放材料,让幼儿在进行对应、排序的游戏操作中,自主地识得字、词和句型。比如:《词语接龙》、《找朋友》的操作卡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不断吸引他们的注意,更不断促进他们动手、动脑、动嘴的尝试探索,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还在班中设立了废旧图书回收箱,幼儿可以将家中的旧书、破损书集中到这里再利用。幼儿将破旧图书拆散,重新组合成故事,装订成册,相互讲解,既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废旧的图书、蜡笔等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开展自制图书活动,并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孩子们阅读图书的兴趣也随之增强了。
小小播报台:为了让幼儿有一个敢说、想说、乐意说、大胆说的空间,同时更好地学习倾听,我设置了《小小播报台》,让幼儿轮流播报当天的新闻信息、天气预报,能更有目的性培养幼儿大胆进行表达,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更有成功感!
梦想剧场:在表演区我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情景道具(房子、大树、花草),让幼儿在这样的舞台上来进行故事人物的简单对话和周围人、物、情景的再现,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及激发幼儿表演欲,给幼儿最大的语言发展表现空间,开展故事表演,通过让幼儿扮演书中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再现图书内容,这样,不仅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把阅读游戏化,幼儿更容易接受。如:大班读本《苍蝇苍蝇快走开》的阅读活动中,在表演区中幼儿把玩具苍蝇系在长长的细铅丝上,操纵苍蝇一会儿落在娃娃的眼睛上、一会儿落在胳膊上……孩子们一起赶苍蝇,并反复使用“苍蝇苍蝇快走开,不要落在××上”的句式,孩子们一边表演一边游戏,很快就熟知了读本的内容。
3、创设一个看、听、说等多器官综合运用的教育环境。
简·豪斯顿在《教育可能的人类》中谈到,如果我们的教学中让“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他们几乎能学一切东西”。也就是说,如果在学习中能动用各种器官,学习效率肯定会增长。在活动中应尽量采取多种方式让幼儿开动各种感官的功能,培养幼儿的分享阅读能力。比如,在“看读”的过程中,家长与幼儿不仅要一起认真看画面,同时,通过家长的讲解,与幼儿的对话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手指还可随故事情节在画面上移动,进行点读、滑读等;“听读”主要是依赖于父母、教师的朗读或听录音磁带,家长、教师的朗读必须咬字清晰、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还应用眼神与表情和幼儿交流思想情感,用声音、手势、身体描摹形象的情状,使幼儿如临其境,如闻其人,如见其人,这样才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能听清、听懂、爱听,更好地培养其专注的倾听能力。在班级中开设了“视听角”,在这个角里我们不仅投放了随身听、音乐磁带、故事磁带,而且在故事磁带上动了一番脑筋,我们改变了以前只有外买的故事磁带,变听陌生人讲故事为听熟悉的人讲故事。其中有教师讲的故事;同伴讲的故事;爸爸妈妈讲的故事。这些故事幼儿听起来更加亲切、更加投入。
四、营造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家长半日活动,组织家长观摩阅读活动,引导家长们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为孩子设置了专门的小书柜、小抽屉,每天抽出时间为孩子朗读故事,和孩子共同看画面,帮助孩子理解内容等等,激发对阅读的兴趣。老师还引导引导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阅读,如:家庭故事表演会,鼓励幼儿和父母一起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演一演书中的故事,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优秀的动画片。又如一些有趣的识字游戏,同样适合在家庭中进行。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外出,通过看公路的名称、交通标志、商店名称、广告用语等,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边看边聊,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字的敏感性。在同年轻段中举办“图书漂流瓶”的活动,发动家长收集许多的优秀读本,制定一定的规则,幼儿轮流借回家,资源共享,阅读优秀的儿童读物,扩大阅读的范围,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我们还指导家长在家长开展“快乐一刻钟”及拓展体验的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激励幼儿自信的阅读态度。
环境与幼儿始终共在,幼儿既依赖于环境,也可以作用于环境。幼儿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他成长的质量,实践证明,创设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幼儿阅读环境,对幼儿分享阅读的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幼儿阅读环境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喜欢上了阅读,他们在阅读活动中不断地感知内化,获得丰富的感受与体验,逐步积累阅读经验,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孩子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孩子的交往、合作、动手能力也在逐步的提高,幼儿体验了成功、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各种环境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并且互有交叉,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更丰富幼儿的阅读环境,提高幼儿分享阅读的能力。《纲要》中指出“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的理念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分享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幼儿的分享阅读吧,教师应善于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主题方案,培养幼儿探索事物的态度。家长应善于以开放的态度与教师及幼儿一起探索和学习,为幼儿创设一个有系统的、安全的、层次分明的阅读环境,有效的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当然,除了环境的创设外,我们还要还要更多的研究分享阅读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读本的教育资源,从不同领域加以挖掘、拓展、生成各种教学活动,这些都需要教师去思考、去实践、去研讨。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在分享阅读的关怀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享受阅读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市浦南幼儿园.分享阅读研究与实践 2003.
[2]蒋静 分享阅读教育中读本的选择和价值.学前教育 2004年(增刊).
[3]周丽君. 浅议分享阅读拓展活动的设计与评价.学前教育 2004年(增刊).
[ 4 ] 江苏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