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穿脱衣裤技能培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本课题通过对小班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穿脱衣裤环节进行观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可塑性大,极容易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特点,阐述了小班幼儿穿脱衣裤技能培养策略,即:在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形成教育合力的前提下,采取环境的濡染、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个别指导教育、“无批评”教育等手段,促进幼儿穿脱衣裤技能得到明显的增强和提高。
【关键词】: 小班幼儿 穿脱衣裤 游戏 “无批评”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小班阶段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同时,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们自身也产生了独立地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裤的愿望。古语曾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说明从小培养幼儿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幼儿养尊处优,独立意识越来越差,许多幼儿在家中是“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幼儿园《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孩子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集体生活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环境,对孩子充满了挑战,但这又恰恰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最佳机会,因为幼儿园里的生活自理活动,充满了精细动作的尝试与练习,让幼儿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能帮助他们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还能使他们在自我服务中发展动作,体验成功,增强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
二、分析小班幼儿穿脱衣裤现象及原因
镜头一:“宝贝们,醒醒起床啦!”孩子们睁开了睡眼惺忪的眼睛,在老师催促下,有的孩子坐在那里不动,还没从睡梦中醒来;有的孩子坐在床上哭着嘴里还不停的喊着:“妈妈,妈妈……”;还有的孩子手脚挺麻利,上衣、裤子都套上了,整个一个“邋遢兵”出世;再看老师,嘴里在催促着“快点穿,你怎么这么慢”,手也在不停的动着,帮这个套毛衣,帮那个穿袜子,恨不得长出八只手。
镜头二:时钟刚敲过七下,父母匆忙把自己收拾停当,走到宝宝床边,轻声叫着孩子:“起床了,宝贝”,孩子翻个身继续睡,经过多次尝试孩子仍沉浸在睡梦之中。时钟在不停地走着,妈妈只好把宝贝从温暖的被窝里抱起帮他穿衣、穿裤、穿袜、穿鞋。嘴里还在说着:“宝宝听话,宝宝乖,妈妈要迟到了。咱们快点,好吗?”匆匆忙忙之中,妈妈抱着孩子上车,融入了大街的车流之中…… 这些镜头在我们许多幼儿园、家庭每天都能看到,老师认为,我们和孩子打交道,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家长认为,谁让我们成为人之父母呢,这是天职啊!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起床后,帮这么小的孩子穿衣服,一点也不过分呀。
㈠分析幼儿身心特点
1.能力有限:由于幼儿年龄小,小肌肉动作发展还不完善,动作准确性和灵活性不够。
2.情感需求:想引起教师的注意:有些幼儿能力较强,已掌握了穿衣裤的技能,但有时故意穿不好请求老师帮忙。
3.缺乏经验:有些幼儿想自己穿衣裤,但由于经验和能力的局限,再加上家长包办过多,就不知道怎么穿,弄不清穿衣裤的顺序,分不清衣裤的正反。
4.有依赖性:有些孩子明明自己会穿衣裤,但就是坐着不动等人帮忙。
㈡分析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比较注重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尊重幼儿,善于运用激励、赏识的话语去引导孩子。而在生活能力培养环节中,特别是穿脱衣裤环节中没有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参与,只停留在表面,而忽视了幼儿的内在潜能,压制了幼儿主体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往往采取简单的处理,批评、指责幼儿:“怎么教都不会!”要么就一味地去教幼儿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但并不考虑幼儿的兴趣点,能否接受。再则,在穿脱衣裤的过程中,图快图省事,多少存在包办代替的现象,阻碍了幼儿的发展。
㈢分析家长存在的问题
1.不正确的教育观念: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裤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孩子长大自然就会了。
2.不恰当的服饰选择:在服装的选择上,给幼儿穿脱衣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连衣裤、后系扣衣服、健美裤、牛仔服等。
3.家园要求不一致:集体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不同,在家里穿脱衣裤的要求和衣服摆放的习惯与幼儿园集体生活有很大的差别。 由此可见,在“小班幼儿穿脱衣裤”这一环节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并非是简单的小事。需要教师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自主互动,师幼互动、家园互动,以及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来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的意识及能力。
三、培养小班幼儿穿脱衣裤技能的对策与措施
㈠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场景熏陶: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穿衣墙”,以表格的形式把可爱的小衣服、小裤子、小袜子、小鞋子作为完成的项目展示在墙上,与幼儿形成互动,谁做到了就在相应的位置上盖上小印章,以此来鼓励幼儿不断进步。
2.图文感染:用图文的形式把穿脱衣裤的步骤拍成照片,并配上简短的儿歌展示在墙上,发挥环境的提示和暗示作用。这样做不仅解放老师,同时也诱发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㈡利用多种可教育的途径
1.集体教育活动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1)游戏法: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游戏了,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就拿扣纽扣来说吧,对于大人,那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可对于四岁的小班幼儿,要手眼协调,纽扣对准扣眼,才能扣进去,那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如果让他们反复的练习口衣服上的纽扣,那也是很乏味的。于是,我结合了季节特征,利用废布自制了许多的果树,在果树上缝上纽扣,另外用废布做了许多果子,在果子上剪个纽扣眼。让孩子们练习扣纽扣时,我对孩子们说:“秋天到了,果树上长满了果子。你们瞧!”然后我就把果子扣到了果树上,孩子们觉得真有趣;让孩子们练习解纽扣时,我又说:“果树上的果子成熟了,农民伯伯请我们帮忙把它摘下来呢!”孩子们觉得真好玩。即使反复地练习,孩子们也不觉得枯燥。
(2)儿歌法:儿歌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及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深受幼儿的喜爱。利用儿歌,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掌握动作要领。我们利用儿歌结合游戏的形式教给幼儿穿衣服。如穿套头衫时用儿歌《小老鼠造房子》“爬爬爬,爬爬爬,捏住袖子往上爬,先把小手伸出来,最后钻出脑袋瓜”。穿裤子时,这样引导“一天裤子两条洞,宝宝们来钻山洞,左脚钻进左山洞,右脚钻进右山洞”;穿带帽的外套,采用了儿歌:“捉领子、盖房子(帽子套在头上),小老鼠出洞子(伸出手),吱扭吱扭上房子(扭纽扣)。”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结合儿歌内容很快理解老师的意思,短短几天时间几乎所有幼儿都掌握了穿套头毛衣、裤子、外套的方法。
(3)奖励法:
——食物奖励法:孩子终究是孩子,有时很象杂技团的小动物,适当地用一些食物奖励,孩子们可带劲了。时间长了,哪怕没有食物,他们也照样不依赖老师。
——精神奖励法:一朵小小的红花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天的快乐,只要能独立穿脱衣裤并整理的孩子,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 2.生活区域活动 生活区主要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所操作的材料也是能为现实生活服务的。
因此我们为孩子们准备的材料有:
(1)根据不同发展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如“系扣子”游戏,扣子有大有小,洞眼有大有小。创设情景提高幼儿游戏兴趣。如“大树妈妈的果实”等。
(2)根据不同兴趣和需要投放游戏材料。如“给娃娃穿衣服”,男女孩喜欢的衣服款式、花样不同,老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小衣服供他们选择,并设置了“桌面小舞台”让娃娃来表演。
(3)游戏区材料不能一成不变,应随幼儿发展目标、已达到的能力水平、兴趣,随时添加调整和更换。
3.个案追踪指导 幼儿虽在同一个班,但是由于遗传因素、生长环境的不同,差异存在是必然的。于是我们针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运用“温馨关切”及“适当辅助”的方法,在幼儿独立穿脱衣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辅助和鼓励,放宽时间,让孩子感受自己的进步。
㈢家园共育,提倡“无批评”教育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转变家长观念:利用家教专栏、夸宝宝信箱、留言板、家委会、家教经验或手记等方式进行家园的互动与沟通。如在家教园地中呈现穿脱衣裤顺序及叠放方法的小图例,请家长直观的了解幼儿园在穿脱衣裤环节的要求与方法,力求家园共育,养成良好习惯。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阶段性的半日开放活动及亲子游戏,以确立阶段目标,引导家长在集体活动中发现问题,找出不足,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
2.引导家长做到:在家中观察、了解孩子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发现孩子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但这种帮助并不是一味的包办代替,而是采用多种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形象榜样法:当孩子不愿意自己穿衣裤时,家长可以采用此方法,寻找孩子平时最喜欢的小宠物或动画片里的形象为依托,激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家长应以身作则时刻起到榜样作用。
(2)情景游戏法: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如好胜心强,喜欢游戏等特点,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有的孩子穿脱衣裤比较慢,父母就应该与孩子经常开展穿脱衣裤等有趣的游戏活动,设立裁判,对胜利者进行奖励。当然父母要有意识地让这着孩子,使他在成功中得到鼓励,激发孩子的参与兴趣,从而达到预设的目的。
(3)“神秘”期待法:孩子对一些带有神秘感的事情最愿意参与,因此家长还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例如,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期待:“宝贝,妈妈现在刷牙去了,你可要等我回来再穿鞋子哦,我想得第一名!”等妈妈回来时假装吃惊地说:“你怎么比妈妈还快呢?下次我可要再快点才行。”孩子会非常自豪地说:“下次你可要努力啦!”就这样一件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就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完成了。
(4)角色交换法:家长还可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采用交换角色的方法,给孩子一些自主判断的机会,进一步巩固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家长可把孩子经常出现的错误再现出来,请孩子当小老师,找出问题。
()难度递减法:当孩子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使孩子自主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幼儿继续完成任务的愿望,由易到难逐步增加操作的难度和要求,使孩子最终学会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
四、小结与思考 通过近一年的培养和研究,我发现幼儿的穿脱衣裤技能大大提高,独立性明显增强。睡觉前,每个孩子都会自己脱下衣物,并整理好。起床后,小朋友都能自己穿衣、穿鞋,小朋友之间会相互查看,谁的衣服穿反了,谁的领子没有翻好。他们不再过多地依赖老师、家长,经常表现出来的是“我自己来”、“我可以”的信念。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此研究属于幼儿生活自理技能培养的范畴,这其中还蕴藏着很多的教育契机和未曾涉及的领域,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实践、思考与提炼:
㈠对于幼儿自己穿脱衣裤习惯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经常会出现自理能力倒退的现象。
比如:一开始会穿裤子,但时间长了,个别幼儿会出现裤子穿反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成人反复的叮咛,才能更好的巩固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㈡虽然在园期间,幼儿都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现在祖辈带养情况居多,由于他们的过度保护与一味的包办代替,致使这部分孩子被弄得一头雾水,而且进步缓慢,与同伴的差距拉大。因此,在以后的家长工作中,应着重和家长沟通交流,以达成深度共识,进一步动员祖辈们参与到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中来。
㈢在家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裤的时候兴致很高,且常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总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帮助和鼓励幼儿完成他们所做的事情,使幼儿能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感,从而形成自信心。相信只有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习惯,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