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过多或过少介入游戏不利于幼儿游戏的生成和更新,过多介入,既不利于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有可能偏离游戏的轨迹,并最终破坏儿童的游戏,如在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活动中,有些教师指导幼儿武断干预,将幼儿从游戏带到现实,对其进行说教,再让其进行游戏,这不仅没有很好的保护和支持儿童游戏,反而破坏了儿童游戏;教师对创造性游戏的具体内容方式等都做了详细规定,不利于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次过少的介入,不能有效引导幼儿,教师放养式的方式,不利于游戏的自我生成和更新。 针对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出了一些提高教师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二、指导策略
1.小班教师指导要点
小班幼儿刚刚步入幼儿园,因为对新环境的不太适应,在游戏中他们常常会出现哭闹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与同伴争抢玩具、争抢扮演角色等。小班幼儿的知识经验、交往技能缺乏,能够听从老师的意见。 2.中班指导要点
中班幼儿具有了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看见什么都想自己动手去尝试。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攻击性行为的增加也是中班幼儿个性发展最为突出的特征,他们常常由于玩具、角色等发生争执。他们已经能开始遵守规则并且自己组织游戏。 3.大班指导要点
大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因此游戏中他们的能够进行无实物的内部思考,有意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大班幼儿做事有一定坚持性,参与游戏能够从一而终。他们已经开始逐渐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合作等社会技能。三、游戏中及游戏后应注重活动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区域活动的一个必要部分,而且必须是对幼儿正面积极的评价,引导幼儿活动时积极地有意义地讨论,帮助幼儿总结道理,引导幼儿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同时也是为为今后更好活动奠定基础。这个评价在区域活动结尾时注意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了下一次继续游戏的心愿。本论文针对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如教师可以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新颖丰富的材料,教师能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中去。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游戏材料投放不够充分或者不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游戏的时间不够长;游戏中教师总是处于主导地位而不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游戏中师生缺乏情绪情感交流;研究方式较为单一等。这些都还需要在日后的实践中加以分析、总结。[2] 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