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谈我园的“特色打造”
内容摘要:根据幼儿园自身的情况和孩子们的兴趣点,我园选择了音乐作为我园的特色。但随着音乐特色的开展,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音乐特色定位太大,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等,问题出现后,我们做了及时的调整,首先,将音乐特色缩小范围,改为“打击乐器演奏特色”。其次,为了提高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让老师们慢慢体会,获得成长。用耐心和恒心打造“特色”。
关键词:特色园 打击乐 教师专业素养
时下,我们整个幼教领域都在研究这样一件事情——打造“特色园”。外出学习,你会看到各个幼儿园“特色园打造”的情况;听讲座,你会听到园长们关于“特色课程建设”的汇报。特色办园无处不在,我们幼儿园也顺应时代浪潮,融入到特色园的建设队伍中。根据幼儿园自身的情况和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选择了音乐作为我园的特色。但随着音乐特色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逐渐发现了问题,首先,音乐这一特色涵盖的内容太大,比如在幼儿园音乐学科中包含着“歌唱、韵律、欣赏、器乐”等形式,如果像现在这样全面铺开一起抓的话,特色将不是特色。我们有必要以点及面找到一个抓手,再逐渐扩大特色范围。其次,我们只关注了幼儿的兴趣点,却没有考虑到老师们是否能适应?音乐专业素养是否跟得上?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件事:幼儿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这也是为什么音乐特色做了一个学期,却收效甚微的原因。
问题出现了,要改吗?如果不改的话,我们也能继续进行,但是,这样的特色园打造就如同一场急功近利,盲目速成的“秀”。如果改,那我们前期的许多工作就白做了,我们将重新回到起跑线,相比较已经初具特色的其他姊妹园来说,我们可算是晚了一大步。在这样一个纠结的过程中,我忽然看起了一个绘本《等等》中的一段话。“每天早上,我都要去看看,一棵我很喜欢的小树。一天,小树的枝头,朝我开出一朵花……它对我说:“这是送给你的。”然后,它又说:“如果你不急着摘它,如果你再等等,它就会变成一个果子。”最后,绘本中的小主人公“小不点”选择相信小树,耐心地等待,最终得到了美好的回报。遇事的时候,请等等,请耐心,这是我们经常对孩子们说的,其实不只是孩子,我们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有等待的耐心,等待老师的慢慢成长,等待过程的不断调整,只有拥有耐心和恒心才能将特色园的打造深入细致的进行下去,让特色促进幼儿园的发展。于是基于两点问题的出现,我们做了及时的调整。首先,将音乐特色缩小范围,改为“打击乐器演奏特色”。其次,关注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
之所以会选择打击乐这一特色,我们是这样考虑的:
一、用打击乐作为敲门石,敲开音乐这扇大门
因为“草珊瑚含片”我们知道了江中制药;因为“快乐大本营”,我们知道了湖南卫视……拳头产品往往可以带动一个企业,让企业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我们为什么不能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呢?于是在音乐的众多形式中,我们选择了打击乐器演奏这一“拳头产品”,希望通过由点及面,来带动我们幼儿园整体的音乐教学水平。
二、化无形为有形
相比较其他的艺术形式,音乐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而在歌唱、韵律、舞蹈和打击乐这些音乐活动中,我敢说,打击乐器演奏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因为它不仅可以摸得到,还可以玩一玩,这让无形化为有形,更容易帮助幼儿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捕捉到音乐的瞬间,获得音乐的享受。
重新定位了特色后,我们感到工作有了底气,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到处抓又似乎什么也抓不到了。现在除了正常的教学和游戏以外,我们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打击乐器演奏”这一特色上。试想,我们将更多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时,那又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呢?
前面我说过,决定幼儿发展水平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为了提高我园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老师们慢慢体会,获得成长。
一、通过读书交流会,帮老师爱上读书
离开了校园,我们从哪里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撑,当然要靠读书了。身为教师,更应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开学伊始,我组织老师们进行“好书一起读”的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她们爱上读书,获得成长。首先我精心挑选了有助专业提升的音乐书籍:由南师大许卓娅教授编写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一书。这是一本具有引领性的专业书籍,书中既包括理论知识又有许多的实际案例,是一本实用性很高的理论教材。我希望通过读这样一本好书,帮助老师们提高专业修养。但接下来发生的却出乎我的意料,在收上来的读书笔记中,只有几篇是老师自己写的,更多的老师是通过百度搜到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