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又可气的双面娃——关注矛盾型幼儿
实 录
自由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他们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又到自由活动时间了,教室里一下子忙乎了起来。教师中央有一堆人在围着看一本植物大战僵尸的迷宫书,衣帽间的小黑板前做着一堆人在做“老师上课”的游戏,建构区的垫子上阿宝、小南在一起晒他们的果宝特攻玩具,时而站起来各自进行“变身游戏”。我则忙着帮那些没找到朋友的孩子找朋友。
案例一:这时,阿宝哭着来到我身边,边哭边说:“毛老师,小南打我”,还没等我开口问原因,只见小南急忙地冲到了我的面前,大声地说:“是阿宝先打我,我才打他的”,于是我说:“小南你别着急,毛老师先听阿宝把事情告诉我,再听你说”。小南不由分说地继续大声解释:“就是他先打我,我才打他的”。我说:“对啊,那毛老师要问问阿宝为什么打你呀,你先等下好吗?”于是他点了点头。我蹲下身,问阿宝 “你为什么先打小南?” 阿宝一脸委屈,继续哭着说:“不是的,我没有打他,只是……” 阿宝话没说完,只见小南用力挤到我的面前,大声对着我说:“就是他先打我的,真的是他先打我的”。阿宝则再次委屈地哭了,我有些生气的对小南说“你能等阿宝先把话说完,你再说吗?”我听见小南轻轻地“哼”了一声。阿宝终于开始解释了“是我变身果宝特攻的时候,手不小心碰到小南了,小南就打我的肚子,打得我好疼”。明白了情况后,我对小南说:“阿宝碰到你不是故意的,你被他碰疼了吗?小南摇摇头,我又说“那不疼你为什么要打他”。小南说“反正他先打我的”。我又解释说:“他是碰到你,不是打你,你这样打人是不对的。”小南说“我知道了,以后不这样了”。于是我让他们相互道了歉,小南也答应我以后不打人了。一会儿,我看见两人手拉手又做好朋友了。
案例二:自由活动要结束了,孩子们随着收玩具的音乐,都忙着将玩具放回自己的小抽屉,然后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大部分小朋友都坐好了,只听见波波(我班自理能力最弱的女孩)稚嫩的声音:“老师,我没有椅子了,我没有椅子了”。我说:“波波是中班姐姐了,自己去找找哪里有空的椅子”。话音刚落,只见小南搬着椅子放到了波波的座位处,说“老师,我帮波波搬好了。波波,你坐吧。” 波波用稚嫩的声音说“谢谢”开心地说“不用谢”。
分 析
小南是我们班上性格比较特别的孩子,他聪明可爱,思维敏捷,但总是在班级中调皮捣蛋;他性格活泼开朗,集体面前表现大胆,但是活动常规意识较差,好动、坐不住,还经常插嘴;他喜欢和不同的小朋友交朋友,但又经常因为小事和朋友“大打出手”,出现攻击性行为。由此看来,小南是一个典型的矛盾型儿童。心理学上所谓的矛盾型儿童是指那些被某些同伴喜爱,同时又被其他同伴看作是有破坏性而不被喜欢的儿童.也称有争议的儿童。矛盾型儿童尽管比例比较少,但是在幼儿园班级集体生活中却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群体。一般认为,矛盾型儿童一方面能力较强,性格较活跃;另一方面调皮捣蛋.行为具有破坏性。那么小南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矛盾型儿童呢?据我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父爱、母爱缺失
小南的家庭是单亲家庭,他跟爸爸、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日里爸爸工作很忙,很少照顾他,基本由爷爷奶奶照顾。因此,其实小南和自己的父母交流都很少,只是偶尔双休日母亲带出去游玩。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指出,在孩子成长中,父母因性别角色、社会分工、家庭分工的不同,应各自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担负起不同的教育任务。一般来说,母亲偏重于生活和情感,父亲偏重于精神和心理;母亲强调稳定,父亲强调创新发展;父亲传递给儿子的是坚强、勇敢、承受力强等阳刚之气,母亲传递着细腻、呵护、富有同情心等阴柔的一面。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造就了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质。相反,如果过分地强化或弱化某一方面,都将影响孩子的心理成熟和性格完善。美国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那些没有得到足够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出现焦虑、孤独、任性、多动、依赖、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击性强等行为缺陷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与成年后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有一定关系。母爱,是帮助婴幼儿完成人格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情感,是任何爱都无法取代的。因为儿童是通过感官去领会世界的,如果他得到了母亲的关怀和爱抚,生理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就会感到安全,从而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否则会对世界产生恐惧,对人不信任,而敏感多疑。
像小南这样,与父亲交流并不多,又长期缺少母爱的孩子,当然会出现一些敏感多疑、攻击性强等行为了。
第二,家长教养方式不当
另外,由于日常教育责任主要由爷爷奶奶承担了,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相对比较宽容。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类。宽容型的亲子关系表现为家长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家长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他们虽然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小南爷爷奶奶基本就是这样,平时都顺着小南,在家发脾气时也哄着小南,实在觉得管不住时就打一顿,因此这样不当的教养方式对小南性格养成很不利。
第三,同伴交往机会缺乏
随着我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很多“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同伴的缺乏,导致幼儿的玩伴由成人来代替,由于亲子交往往往是一种不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迁就孩子。在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情景中,如若不是对孩子有意识的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就会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小南的奶奶也和我们坦言,自己岁数大了,一般吃好晚饭在家看会电视,不会带小南经常出去和小区里的小朋友玩的,所以小南很喜欢上幼儿园的,由此看出小南在非幼儿园时段的同伴交往时很缺乏的。
对 策
鉴于以上这些原因,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第一,家园合力,一致教育
我们经常预约小南奶奶避开离园高峰来园,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进行交流。我们老师将小南在班上表现好的方面告诉了奶奶,并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聊天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奶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奶奶也已经意识到了孩子的不足,希望老师也和小南爸爸进行一次交流,于是我们也和小南爸爸进行了一次电话交流。通过这样的家园交流,我们和家长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
第二,明确要求,加强常规
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游戏过程中,我们注意告诉小南正确的方法,告诉他怎样是守纪律,怎样在学习、游戏中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游戏前,就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他逐渐习惯与伙伴合作游玩,在合作中学会协调。
第三,进步可喜,鼓励表扬
当小南上课能安静倾听他人说话,不插嘴时,我们都不吝啬地表扬他;当小南能和好朋友友好相处,快乐游戏时,我们开心地拥抱他;当小南能和大家一样进行一日活动各环节,不调皮捣蛋时,我们更是请他做小老师来激励他;当小南大声、流利地回答问题时,我们总是在集体面前一起说“小南小南你真棒!”
启 示
处于矛盾型地位的幼儿,恰恰是人际关系中最真实的幼儿。这种两面的同伴关系更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看清自己在不同朋友心目中的模样。具体而言,对于亲社会行为突出、但表现较内敛的矛盾型幼儿,我们要多鼓励他勇于展现自我,促使他向受欢迎儿童转化;对于攻击性行为显著的矛盾型幼儿,我们要对发生冲突的真实情况加以了解,使他们明白攻击和破坏并不能解决问题,并告诉给他们与同伴交往的一些技能,获得更愉快的同伴交往体验;对于表现不突出的矛盾型幼儿,我们要了解其兴趣所在,为其树立积极行为的楷模,鼓励多与其他幼儿交往,而不仅仅局限在几个同伴之间;对于典型的矛盾型儿童,我们要积极转化他们调皮捣蛋的行为,更好地引导他们把活跃和充沛的精力为集体服务,让他们获得更大的个人效能感。
总之,要把儿童作为真正的单独的个体去认识,而不是盲目地贴“标签”了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