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创设多维度互动的科学教育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幼儿发展资源。生态学家巴克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
上指出,人总是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环境,而环境为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了线索,但我们
还应提出,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改变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
会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如此形成人和环境之间不断提升的作用。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我努力为幼儿创设以下几种环境: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传递关系,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
了学生的学,师生之间缺乏相互的理解和互动,教师把学生单纯地看作是“接收器”,幼儿的
自主性得不到体现。为此,我尝试通过创设一个互动地交流环境,在活动中改变教师的居高临
下,统一灌输的状况,变“传”、“授”未“引”、“导”。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例如
:组织幼儿做《沉浮》实验活动中,教师让每个幼儿把四个体积一样大的瓶子做了符号,分别
放在水里观察它们能否沉到水里。当幼儿发现了问题急迫提问:“老师、老师为什么瓶子不会
沉在水里呢?”我没有急于回答,却把问题重新抛会给幼儿:“对呀,我们怎样才可以把瓶子
沉到水里呢?”这下,幼儿的兴致可来了,七嘴八舌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急切的动手进行各
种实验。有的幼儿在摆弄瓶子时,水就从瓶口进入瓶内,瓶子就在水里慢慢下沉。幼儿兴奋地
跑到我的身边说:“老师我告诉你,原来将水放进瓶子里,瓶子就下沉了。”有的幼儿告诉我
:“把小石块放进瓶子里,瓶子沉在水里”:有的说:“把磁铁放在瓶子里,瓶子也会沉在水
里”等。幼儿兴奋地进行他们的尝试,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果,找到了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方
法。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平等、和谐、宽松。幼儿就在这种平等互动的环境中激发起他们的
求知欲望,在教师的支持下大胆地提出他们的假设,大胆地进行实验、探索和研究,发他们对
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活动的共同研究者,发现者、游戏者和支
持者,在活动过程充分体现了师幼之间和谐的互动关系。幼儿知识体系的建构,有赖与丰富的信息摄入,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给幼儿非常丰富的
信息渠道,因为每个人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有着许多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交往经验,
对事物的观点看法也有不同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也就是说,对一个问题的讨论,一个班上40名
幼儿,就会产生出超过40种的信息。所以我抓紧各种机会,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产生互动交流
教学环境。例如有一天,幼儿在进午餐时发现嘴里有一粒硬物,吐出来一看,原来是一颗门牙
,这“小事故”引起幼儿的极大关注,我抓住这个机会,在餐后组织幼儿开展一个讨论活动,
让孩子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认识告诉大家,进行分享。他们有的问:“门牙为什么有两个尖
尖?那是什么?”有的问:“牙齿掉下来,会痛吗?”有的说:“我好害怕拔牙,会好痛!”
“我知道、我知道,我们现在的牙齿是乳牙,新长出来的是恒牙,这是妈妈告诉我的。”有的
说:“我去医院拔牙要睡在床上的,一点都不痛。”还有的……一个小小的餐后讨论已让幼儿
基本了解了换牙的基本常识,幼儿也通过互动交流,体会到分享和研究的快乐,同时也促进了
良好情感的发展,因此,我也为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活动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物资条件,也是幼儿学科学环境要素之一。它是教师设计和提
供幼儿的操作材料和制作。其次,发展幼儿的操作,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幼儿通过活动材料的操作过程,还能发展了操
作技能,培养了动手操作的习惯。例如:我给幼儿提供了有趣玩具,幼儿就会通过摆弄探索其
怎么进行工作。给幼儿提供结构的材料,幼儿就可以通过尝试探索其各部的关系,给幼儿提供
工具的原材料,幼儿甚至能做成一个科学“小产品”。在这些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操作技
能也得到发展,而且养成重操作、重实践的科学习惯。最后,收集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其兴
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四、幼儿与家园共建之间互动的环境。我们通过家园小报,家长阅读角,争取向家长介绍好的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