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孩子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指令,加上由于小班幼儿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当看到有小朋友离开位置去指糖果时,自己也加入其中,把老师先前的要求置于脑后。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问题出在班级常规管理上,孩子的行为习惯没有被内化,幼儿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良好的秩序感。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那如何做好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呢?早上入园,家长抱着孩子进园,在保健老师那里也不放下。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就要通过家校通短信平台向家长宣传幼儿入园不适现象及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再加上以前在家里是许多人宠一个宝宝,而现在是一个教师照顾许多宝宝,关系的落差让宝宝有很强的不安全感。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帮幼儿度过“断奶期”。班级老师利用晨间谈话时间表扬自己走进来的小朋友,鼓励幼儿自己搬椅子坐下。通过老师的积极暗示和表扬鼓励,让幼儿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并能主动向老师问早和问好。对成年人来说,游戏只是他们的娱乐需要,对学前儿童来说,游戏则是他们的主要活动。游戏不仅给儿童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更能满足儿童交往的需要。在玩桌面游戏时,小宇面前有一大堆,他并没有进行拼搭,而是用双手抱住,嘴巴里大声喊着:“老师,陈成有许多玩具,他还在拿。”那边也回应过来:“老师,小宇也有许多,他不给我。”刚入园的孩子在玩桌面游戏时,他不是在玩玩具而是在比哪个同学的玩具多。那怎样引导孩子进行正常的游戏活动,而不把注意放在玩具的多少上呢?由于小班幼儿已经开始关注同伴并喜欢模仿,这时老师就要充当引导者、观察者,把拼搭的有点成型的孩子的作品,进行大加赞扬,通过老师夸张的“大呼小叫”从而吸引孩子的注意,在争相模仿中完成自己的拼搭。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了孩子的注意,从而保证了游戏的质量。在进行收拾玩具时,通过标记进行归类,比如:大雪花片就用大标记后面跟雪花积木的样子,小雪花片就用小标记后面跟雪花片的样子等等,同时让幼儿参与标记制定、制作的过程,并将标记贴在玩具整理盒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现在收拾玩具根本不要老师提醒,孩子间就能相互提醒,做到井井有条。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怎样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手脏时主动洗手,但不要长时间逗留的好习惯呢?结合本园童谣的特色,将洗手等待的过程采用童谣的形式让孩子记住:“小宝宝,排排队。你在前,我在后。一个跟好一个排,整整齐齐排好队”。在洗手时也用同样的方法:“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清清水里冲一冲,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通过童谣的朗诵再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训练,孩子能逐步的形成秩序感,没有了刚入园的争、抢和赖在洗手池边的现象。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园合作,步调一致,才能有效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成成是我班年龄较小的孩子,不熟悉班级常规,老师在前面说话,他则在下面跟同伴嘀咕;老师因给大伙儿系裤子忙个不停,他则在教室里飞奔乱跳,也忙个不停。提醒一下好一点,没两分钟,又故技重演。于是我们主动向家长反映了孩子的情况。孩子的妈妈告诉我们,在家里他们对孩子也很纵容,如成成在玩皮球,大人说:"成成,快来洗脸。"可成成依旧沉浸于自己的活动里。根本不回应大人。这时候,大人只是仅仅在嘴上反复重复:"来洗脸,来洗脸"的言语。没有真正让孩子执行成人的要求,没有将要求落到实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我行我素的个性了。谈话后,妈妈说他们会转变观念,配合幼儿园做好工作,凡是对孩子提了要求。就必须让孩子履行。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过了一阵子后,成成的改变非常明显,他已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遵守集体的规则了。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穿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采用了这一系列的措施后,我们的班级与以前截然不同了,孩子们已较守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还总结出常规培养的"四字诀",即:细、查、实、恒。2.查口头教育是浮于表面的,幼儿在执行常规时,肯定会打折扣,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凡各种各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督促、检查。当教师提出要求后,一定要落到实处,检查孩子是否做到了,不做到的要明明确确地告诉他这个环节的具体规则,让他执行,而不是要求是提出来了,却不检查,说归说.做归做,即使孩子没有做到,也不管。这样培养出来的班级常规就可想而知了。4.恒科学合理的常规,可以形成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持之以恒的常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促进常规的稳定性和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常常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遵守各项活动规则,对常规教育抓不懈,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从而使各项活动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