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阐释性评价的方式与家长携手共育幼儿
评价是幼儿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行为会影响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甚至影响其一生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评价应当承认和尊重儿童的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评价是教师、儿童、家长及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合作的过程。评价者应在日常生活中采用观察、记录、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注重来自家庭、社区等多种渠道的信息。应反映儿童的整体发展,注重儿童的自我意识、群体意识、环境意识和基本能力的发展,防止评价的片面性。”因此教师要做到客观而全面的评价孩子,就必须与家长携手,做到家园共育一致。
在与家长牵手共育,使用阐释性评价的方式是一种很好且有效的方法。由于阐释性评价是用阐释学的方法,注重对评价的整个过程的现象描述和解释,它是一种以描述性语言进行阐释某一事件或行为,帮助家长分析现状,让教师和家长站在同一个片段面前比较客观、中肯而全面地评价幼儿,提高评价效果,促进家园共育,共同推动孩子发展的评价方式。
缘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
三月初的清早,园长办公室收到了一面锦旗和一封由小三班多名家长签名的感谢信。给小班老师送锦旗和感谢信的不少,但是由二十几位家长联名写的感谢信却十分少见。
【一面锦旗和一封厚重的感谢信】说明家长对老师工作的认可,对老师的一种信任。园长请我总结一下自己的做法,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家长工作开展的那么顺利,得到这么多家长的支持的。
回眸——我与家长携手共育幼儿的评价之路
【一张微信照片背后的阐释】——携手家长正确评估孩子的行为习惯
今天琦琦在午餐的时候把饭粒撒的到处都是,小脸蛋上还沾满了番茄汁,我把这张照片通过微信上传给他的妈妈,妈妈收到照片后,说:“这小家伙吃饭怎么吃成这样啊!怎么会这么脏啊!吃不消他”。我回复:“那是因为琦琦还没有养成一只手扶碗,一只手拿调羹的好习惯,所以,他在吃饭的时候就容易把饭粒撒出来。琦琦很聪明,相信过几天会变样的。”
晚上,妈妈通过微信又发来了一段琦琦吃饭的视频,妈妈在一旁不断地提醒着琦琦,吃饭时一手扶着碗,一手拿着调羹,琦琦很快吃完了饭,而且吃的还蛮干净的呢!看完这段视频,我马上通过微信的语音进行了通话,肯定了琦琦妈妈的做法,同时表扬了琦琦是个能干的好宝宝。
当我观察到琦琦吃饭的现状后,将琦琦的行为详细的描述给家长,使家长首先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了解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缺少正确的用餐的方法,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然后我还给予了家长正确的用餐方法的指导,从而促使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实施正确的教育手段。采用提醒,鼓励这样的有效的方式去改变孩子的行为,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终身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借助微信这样一种现代化手段,可以让我实时实地和每一位家长进行互动,阐释孩子的行为,帮助家长及时地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正确地养育孩子!
【班级群里进行的绘画作品阐释】——携手家长学会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孩子的作品
晚上回到家,我第一件事就是在“班级群”里上传白天孩子们绘画的照片。
一会儿就有家长回应。诚诚妈:“哈哈,第一张画的是什么?毛毛虫吗?”我回应:“不要取笑孩子。是小刺猬,我看出来。”童童妈说:“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会有另一番解释。”我马上表扬了童童妈:“看到哇,童童妈就能理解孩子。”
“琦琦说第一张是他画的。”琦琦妈说。我回答道:“对,是琦琦自己画的,厉害吧!问问他,为什么小刺猬的刺会这么长?”琦琦妈回复:“琦琦说因为要背那么多的果果,所以刺要很长很长。。。。。。”“嗯,走进孩子,有的画需要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来。”我肯定。
峰峰爸爸说,“那张像野猪的是我儿子画的。”我回复道:“我觉得很不错了,至少成型了,半圆形的身体,圆鼻子和脚,就是再注意下颜色的使用。”童童妈也说:“不错的。”我又回复:“峰峰,好样的,叫爸爸画一个,比一比。”不一会峰峰的爸爸又上传了照片,说:“一个我画的,一个他妈妈画的。”“哈哈,还是峰峰画得好,对吗?。”
琦琦妈又说:“琦琦现在在画呢,他边画边说,先画长长的线,再画一个小山坡,再画圆圆的眼睛和圆圆的嘴巴,再画脚,再画长长的刺,再画许多的果果,不然肚子要饿了。”“嗯,小家伙现在对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我肯定到。琦琦妈说:“就是画的不太好,说的比画的好。”我回:“孩子的绘画技能可以慢慢来,至少从他的话语中知道他今天是用心学本领了,应该表扬他,鼓励他才是。”“嗯嗯,好的,是要表扬他,最近是用心了很多。”
家长们很喜欢这样的班级群的交流方式,他们很期待看见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得到的成长和收获。像这样的绘画活动,多数家长只是以看热闹的心态参与其中,觉得画的像就是成功,就是好,认为孩子绘画的技能是关键。其实大多数家长是缺乏对孩子行为正确的分析和理解,不懂得如何去欣赏和评价孩子的作品。
班级群的平台,可以使更多的家长们聚集在一起,针对教师抛出的一个的共性问题,共同参与探讨,在这样的畅所欲言的过程中,教师透过幼儿的绘画作品,详细的阐释和剖析孩子的绘画语言,进而在解读中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多的家长在育儿观念上有了转变,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们作品中的美,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孩子的作品——注重孩子表现与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淡化绘画的技能与技巧,发现孩子的独特创意和特有视角,学会倾听孩子用自己特有的语言阐释自己的作品。
【双休日有约中对亲子互动的阐释】——携手家长科学评估孩子的发展
l 快乐运动
由于大多数家长都是80后,他们热情、直爽,很快就熟悉起来。有爱好运动的家长就利用双休日,包了附近的体育场馆,邀请我和其他家长一起参与双休日的亲子运动,孩子们在阳光下有的骑自行车,有的玩滑板,有的踢足球,好一幅欢乐的画面。
文文看见意意玩滑板车很熟练,也想尝试。得到意意同意后,开始了他的滑滑板车,但因为四肢的不协调,使得滑板车看上去东倒西歪的,只能慢慢的前行,文文很着急。妈妈看见了,走过来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好玩的都不会玩。”被训斥的文文哇哇地哭了起来。
我马上走上前问:“文文,你怎么啦?为什么哭?”
“这个孩子太笨了,人家玩滑板都很老居的,他怎么就不会呢?”妈妈回答。
“文文妈妈,你不能这么说孩子,文文以前玩过滑板吗?”我问道。
“没有,还没给他买过。”妈妈说。
“对呀,孩子第一次尝试,总归要先经历失败,孩子的成功更多是靠你家长的鼓励和表扬的。文文是8月份的孩子,比意意要小好几个月呢。孩子年龄越是小,差异就越明显。更何况文文又是男孩,多数男孩在动作发展上比不过女孩子,协调能力也相对要弱一点。作为家长不能用其他孩子的尺去衡量自己的孩子,要给予孩子按自己的成长而自然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建议你,先去教文文如何掌握滑板车的平衡,帮助他学会控制车头,学会如何用另一只脚用力蹬地,当他掌握了这样的方法后,相信文文很快能学会的。我们现在一起来试试看。”我耐心地和文文妈妈沟通着。
文文妈妈听了我的一番解释,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欠妥,过于激动。于是先和孩子道歉,然后耐心地教文文怎么玩,并运用了我刚才说的方法,开始一步一步的指导文文,我在一边也及时的给予文文鼓励和表扬。在我们共同的帮助下,文文逐步掌握了玩滑板车的技巧,手脚逐步协调起来,滑行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了。文文开心的笑了,妈妈也开心的笑了。
家长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缺乏耐心,缺乏教育的方式方法,有时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十分不利。
“双休日有约”的活动的开展,给教师提供了一个亲临现场指导的机会,在真实的场景中,有针对性的及时给予家长正确的引导,运用自己拥有的理论依据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不正确行为,了解如何评价孩子的动作发展,用纵向的观察和评价方式评估自己的孩子。教师在活动中也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及时地传递给家长,使家长掌握如何指导孩子开展运动游戏的窍门,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让孩子们的运动能力变得越来越强,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了。
l 快乐植树
3月12日是植树节,大宝的妈妈在网上预约了上海市全民义务植树,认建认养活动。她在“班级群”中向大家做了推荐。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正好又能结合三月份幼儿园开展的“环保节”活动,于是号召大家一起参与这个植树活动。大宝妈十分主动,再次上网帮助大家报名预约,一共争取了10个名额。
活动前一天,我在“班级群”提出了问题: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次活动中有什么收获?可以事先预设一些问题: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话?我们可以怎么来照顾小树啊?也可以去查找一些有关树木的知识:树木对人类的作用?多种树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当我们来到植树的园林区域时,我马上组织家长聚在一起,和家长进行了交流。让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沟通时,可以先问问孩子们,听听孩子对树的认识,然后把自己想要让孩子在“植树”活动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植树的情景中,家长们和孩子们边种树边交流,加深了孩子们的印象,提高了孩子对保护环境、爱护绿化的认知和情感的激发。
虽然活动的路途比较远,但是大家却没有疲惫的感觉,孩子们超兴奋,还不停地问着爸爸妈妈:“我们走了,谁帮小树浇水啊?我们什么时候再来看小树啊?”回程的路上,孩子们还心心念念的。
带孩子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如何真正的体现和发挥这样的活动的价值,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活动,是要靠我们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教师作为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在活动前让家长做足准备是关键,抓住教育的契机。在活动中和孩子互动,加之孩子亲自参与活动过程:铲土、种植、浇水,激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活动使家长教育的教育意识提高了,为家长开辟了新的教育道路,感悟到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利用的教育元素,学会关注身边的事,抓住每次的教育契机,尝试如何让孩子获益。
l 快乐出游——摘草莓
采完草莓聚集后,孩子们开始比较自己采摘的草莓。可莹莹却撅着小嘴,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妈妈问她:“莹莹,今天玩的不开心吗?”“不开心”,莹莹说。“为什么不开心啊?今天玩了游乐场,摘了草莓,还不开心啊!”妈妈着急的问。
“我们的草莓太小了,没有人家的大。”莹莹说。“哦,原来是这样啊!”站在旁边的涵涵爸爸听见了,马上招呼涵涵,悄悄地对涵涵说:“莹莹现在有点不开心,她嫌自己的草莓太小了,你有什么好办法?”
涵涵说:“没关系呀,我给她几个大草莓吧!”说完,涵涵从自己的篮子里拿了一个最大的草莓递给莹莹:“莹莹,我送给你一个大草莓。”
莹莹看见涵涵送的大草莓,一下子开心起来,笑容又回到了莹莹的脸上。莹莹妈妈提醒莹莹谢谢涵涵,同时也给了涵涵一个草莓,还说:“我的有点小。”涵涵说:“没关系的。”
看到这一幕,我马上走到涵涵爸爸身边,对涵涵爸爸说:“涵涵爸爸,你刚才的做法很好的,在你的提示下,涵涵也懂得了去安慰同伴,和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了,真的太好了。你看,现在两个孩子玩得开心哇!我相信,通过这件事,对涵涵今后的发展也会有很大帮助的。像这样的活动以后还是要多参加,毕竟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和同年龄孩子交往的机会不多,以后有这样的集体活动多参加哦!”
涵涵爸爸也连连点头,“是呀,平时我们工作忙,爷爷奶奶对他照顾的太多,交往方面是比较弱,也不懂得分享,这样的活动的确很好,对孩子有很大帮助,对我而言也能更多的和孩子在一起。我们以后一定会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
“采草莓”活动中涵涵爸爸看见莹莹为了自己的草莓而不开心时,能主动叫鼓励自己的宝宝想办法让朋友得到快乐。而后,宝宝也主动提出去用自己的草莓和莹莹交换,尝试关心同伴和共同分享。我觉得正是在多次双休日亲子活动中家长对孩子社会性发展意识方面逐步提高的结果。
一个“草莓”换来了两个孩子之间的友情,换来了同伴间的相互分享的喜悦,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这正是这样的亲子活动让孩子收获的意外的成长。
“双休日有约”的活动,为家长、孩子、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现场活动互动的机会。孩子在与成人、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教师在活动中能及时关注到家长在与孩子互动中产生的错误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家长从意识上、策略上逐步发生转变,从而正确的评价自己的孩子。
家长在这样一次次的集体出游的活动中,和孩子之间的亲密程度加深了,同时学会了正确看待自己孩子的不足,学会用鼓励、表扬的言语和孩子交流,学会用榜样的行为和孩子相处。家长也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