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玩具的设计和运用策略,往往反映着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我园开展的语言活动《月亮的味道》中,通过一课三研,例证教玩具的设计及运用策略的调整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很好地促进和帮助。本文尝试,从教玩具的设计、应用以及操作策略的调整看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玩具的设计应从分析教材出发,挖掘教材内容以及本班幼儿现状发展水平等考虑。然而,当前我们许多老师对教玩具的设计往往是“一头热”,让教玩具成为一种摆设,未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分析:教师打破以往教学中粘、贴画等图片教具的形式制作,尝试用新颖可操作的提线木偶引发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的兴趣。然而,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对于老师设计的提线木偶,幼儿的注意力只是短暂的,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能保持10—1分钟,远远超过分钟。那么,我们所要考虑的就是教具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及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教师有没有从幼儿出发,以幼儿为中心。对教材的解析、挖掘够不够?案例(二)A教师将原先提线教具改为带线的可在滑道滑行的教具,将在黑板上的操作移到可移动的大纸板上。在纸板上开出不同高度横线开口,让带线的小动物先藏在一棵大树的后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动物一个一个沿着横线滑道滑出,根据出场顺序的先后,在不同高度的滑道出现,最后,呈现叠加的形式。案例(三)A老师将大纸盒挖空布置成皮影戏 提线玩偶,活动中,教师深情并茂利用教具讲述故事.如,在小动物召唤同伴来帮忙时,教师用夸张肢体动作和生动的语言引起幼儿的关注,“大象,请你快到我得背上来,说不定就能够到了”----回答,“来了”。教师慢速拉出小动物。让幼儿关注到小动物的出现时机和教具的操作演示, “绳子在小动物说来了之前还是之后拉”,抓住活动中的重难点.利用有效手段,解决幼儿操作可能遇到困惑.并引入讲完配合操作教具,帮助了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有话说,说的好,说的完整.总述,通过《月亮的味道》这个活动的,我们不难看出,教玩具设计方案的调整是教师专业成长重要途径。在一课三研,教师对教具的一步一步的改进和调整,基于的是教师对“儿童观”的重新认识和改变,以幼儿为中心。我们说,教玩具的操作方法是形式多样,各不相同。无论哪种形式都要基于幼儿所接受和认同的,便于幼儿的操作,操作性强。分析:操作时,A教师一会儿站在黑板前面讲述故事,一会儿站到黑板的后面操作教具。首先,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的跑动,不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其次,教师站在后面,观察不到,幼儿的表现效果。一个一个的小动物从后面出现,教具的出现显很突兀,不自然,脱离了故事的本身。月亮的操作没有明显的提示,幼儿站在背面根本不知道每一次到底要往上拽多少分析:教师有效地将故事中的情节和幼儿的认知,兴趣相结合.布置大树背景,将小动物藏到树后,增添操作的趣味性和故事的真实性.其次,幼儿可以从纸板的侧面进行操作,加强幼儿操作的精准度,可边操作边看.滑的方法,更有利于幼儿手部的运作.分析:教具设计周到,幼儿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有趣。具有很强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可利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三、指导策略的调整是教师驾驭教学的重要体现1、变重记忆性为重过程性导向的指导策略。例,在案例(一)中,A教师的指导策略,重在于记忆,教师操作教具一遍又一遍地讲述故事,旨在帮助幼儿记住故事的内容情节。重复性地提问较多,“XX(动物),又请来谁帮忙?”多数的幼儿在不断的重复,显然,让他们在活动失去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3、变单调讲述为配合体态语的讲述。在活动中,教师的讲述也尤为重要。单调的讲述会让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让活动缺乏乐趣。单调的语言会难以引发幼儿的达到情绪上共鸣,体会不到故事的意境美。如,在案例(一)中,教师平铺直叙地讲述,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会到,小动物在帮助同伴时快乐情绪.深情并茂的体态语,能很好地及时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是解决活动中重难点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案例(三)中,教师用夸张的动作,欢快的声音来招呼“xx,请你快到我的背上来---好嘞,我来了”教师的体态语为幼儿创设一个愉快,温馨的画面,幼儿情绪很容易被带动、感染。
件 .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