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中,教师通常会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与幼儿分享,但教师的授课方式往往只是单一地讲解故事,引出其中的道理,这样显得过于生硬与机械,并且教师没有为幼儿层层剥离故事中的情节以及情感上发生的转变,也没有与幼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导致幼儿不能深入了解这个故事,从而体会故事中隐藏的深层次涵义。而且幼儿会对这样的教育方式产生厌烦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幼儿将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听故事,导致最后毫无收获[4]。
(二)分享阅读与情感教育结合死板
与上文所述不同,有的教师在分享阅读故事时,会和幼儿有交流互动,例如在内容中穿插互动问题,让幼儿进行回答,并且引导他们思考与分析其中的情感问题等。但这样往往会使得分享阅读与情感教育结合上显得过于死板,教师机械地抛出故事情节中的感情转折点,并且没有对幼儿进行详细的叙述,也没能将提出的问题与故事情节相结合,情感教育在阅读中插入不自然、不深入,没有浑然一体,显得没有亮点,这样的结合使课程十分死板,枯燥无味。虽然这一举动能较好地将幼儿一步步带入故事中,但是却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无法投入情感,更难以懂得其中蕴藏的深层含义[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