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
摘要:幼儿孩子告状行为是幼儿园种常见的一种现象,老师也通过观察、调查、实例分析等几方面根据幼儿使用告状策略和以规则为指导的告状策略,研究者发现以规则为指导向的告状策略是幼儿使用最多的策略,幼儿告状策略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由单一化转向复杂化。
案例:
第一节课是音乐课,老师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打节拍,大部分小朋友做得非常好,在大部分小朋友掌握节奏后,老师带领全体幼儿将歌词念出,小朋友们都在自己认真地学念歌词,我却发现马XX小朋友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地向窗口张望,这时只见毛奕超开始告状了, “老师:毛XX在你教歌曲的时候不认真,眼睛不停的看窗户外面。还有梁承运不停的下座位。徐XX嫌我说话不想和我做好朋友了。
分析:
1、毛XX小朋友平日里比较爱表现自己,希望他的这种行为能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希望老师能对他刮目相看,所以他喜欢告状。
2、喜欢爱打小报告是想让老师表扬他的同时批评别的小朋友,从而使得到一种满足感。
就针对孩子爱告状的这一问提,在幼儿园里属于常见问题,是每个年级都存在的问题。通过大班幼儿告状行为主要集中在消极评价、神态示意、解释说理等几个方面,比如说一节活动下来小朋友就会告状“老师,老师说了大家玩具一样多,为什么你的比我多,不和你做好朋友了!”。还有的小朋友会指责同伴的行为,对同伴的行为做出负面的评价,美工活动时有小朋友会指其他小朋友的画说:老师,你看他画的时候总是看我的,我不想和他画的一样” 。等等。
在平日的生活中,有些幼儿家长非常溺爱孩子,当他们听到孩子告状时,就肯定地认为孩子受委屈了、吃亏了,而不问青红皂白就去找“打人者”算账。其实,孩子由于年龄小,他们在日常活动中因为小事而“打架”,无外乎就是你挠他一下,他推你一把的轻微动作,家长无须替孩子兴师问罪,相反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首先,会使孩子失去很多朋友而变得孤僻、不合。其次,还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变得畏缩、怯懦,缺少独立性。遇事不敢自己作主,总想依赖父母。所以引导孩子弄清为什么被打了,做错了什么事没有?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清楚,教给孩子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或向教师反映。不要认为这样做孩子就吃亏了,告状时孩子那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家长正确引导下,将会变为初步的“道德评价意识”,孩子将逐渐学会正确地区分、评价自己及同伴的是与非,独立地解决同伴间的矛盾。
·表现自我吸引大人注意
有时,孩子告状是为了表现自我,以吸引大人的注意,讨得大人的欢心。如幼儿园常有孩子告状说“他上学带零食,我没带”、“他睡觉说话,我没说”等等之类的事。
处理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娇气等不良习惯,跟别的孩子相处时缺乏合作友爱、关心他人的品格,矛盾不断,又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就向大人告状。对一些无关是非、鸡毛蒜皮的告状,将问题的处理权交还给孩子,不要事事包办和直接参与评判,而是要培养孩子独立处理纠纷的能力。如孩子争抢玩具时告状,可采取任何方式,让孩子明白与人相处时相互谦让的重要性,独立解决纠纷。
·嫉妒、推卸责任
有些孩子自尊心较强,喜欢争强好胜,当看到小朋友比自己强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通过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打消孩子们嫉妒心理,如: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用平常心看待这一切。有些孩子,攻击性比较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虽然是引发冲突的直接责任者,但因为害怕受到责备,就向老师告状,以推卸责任。首先,正确的引导、承认错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走出误区,这样才会使幼儿的成长道路变得光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