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新授课)1、知识与技能:②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①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体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小组合作、课文朗读音频2课时第一课时1、课题齐读课题。“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凡卡》写于188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4.自学生字新词。2、理解词语: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慈悲:慈善和怜悯。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1.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2.理清文章的脉络。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学生找出一共几处地方采用插叙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①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五、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2.交流汇报。(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七、读写。 另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注重激活学生头脑里的词汇,让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如:听完录音朗读后我问: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也可用文中的)来形容凡卡的生活?一个个鲜活的词语出来了:悲惨、可怜、凄惨、没有指望、连狗都不如、生不如死等。可一个学生却说“猪狗不如”这是我课前根本没有预设到的答案。我愣了一下,这不是我们平时骂人的话吗?“ XXX, 你猪狗不如!”这时,我分明看见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等待着我评判这个答案正确与否。“凡卡的生活猪狗不如。”“凡卡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这两个句子迅速在我脑中闪现,显然后者才符合语言规律。于是,我告诉学生“应说成凡卡的生活连猪狗都不得不如,课文中也讲了连狗都不如。”别看就这样一个词语,它关系到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即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这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潜移默化的,以后他就会在准确上下工夫了。所以,平时上课与学生对话时,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述,充分肯定或纠正学生的说法。二、在取舍之间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