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二、教材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多数已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能够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日记的形式如实地记录下来,但写连续观察日记还是初次接触。学生通过这个“百花园”的“阅读平台”《螳螂的启示》,已经认识了这种应用文。在开学伊始,就布置学生确定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并作好记录。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都很感兴趣,因而为本次习作积累了素材,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1、学会连续观察事物,能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3、形成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新事物。1、确定观察对象,布置学生连续观察。(开学初就进行布置)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谈谈最近的新发现,并说说是怎么发现的。2、引导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在写法上的特点。(1)如实记录。(3)不仅记录自己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还要写下自己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4、揭示新课:【设计意图】:采用复习法引入,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而且要学生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力求做到观察仔细,如实记录,为完成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1)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三、研读“习作讨论平台”内容 2、小结。(板书)(2)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四、习作指导 2、展示观察记录,师生评议。4、师小结。、强化习作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在习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7、试着口头练习说一则日记。先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再小组交流。五、学生试写一则。1、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评议。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共同修改。教师对好的习作给予肯定。 是否写出了所观察事物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和启示;是否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句子是否通顺;能否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习作内容更为生动;有无错别字。 【设计意图】: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修改、展示,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整体设计意图】:本节习作指导课,我采用了“学、说、写、评”四步法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作好观察记录,积累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复习阅读平台中的《螳螂的启示》,让学生又进一步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然后通过指导审题和研读“习作讨论平台”,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习作要求,为进行习作作好了铺垫。在进行习作时,先说后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写作兴趣。习作完成后,学生交流习作,一方面让他们体验写作的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另一方面,让“耳朵”做老师,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自己会分析、会修改习作的能力。【评析】:鲍老师的这节习作课,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多方面考虑,确定了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1、教学中注重习作兴趣的培养,开始教师从学生的发现入手,让学生自由表达,给学生写作奠定了基础。引导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在写法上的特点,让学生习作有章可循,语言材料和写作方法上有了方向。(1)写出所见所感。 3、习作指导是本节课的重点,鲍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日记交流,这既是范文,又是新日记的起点,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别具匠心。让学生试着口头练习说一则日记。先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再小组交流。通过学生交流,就降低了写日记的难度。在交流中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进步。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第三实验小学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设计:潘丽娜 评析:刘玉梅二.教材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观察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本次习作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从而激发智慧与思维的火花。1、能写出多篇观察日记,并能够记录详细,了解豆芽的变化规律。 3、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学具:课前预习书中的范文;每人一个器皿,泡过两天的黄豆。第一课时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日记——《螳螂的启示》,谁能说说:它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教师准确地下以定义,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以便为后面的学习及写作奠定基础。) 1、同学们,现在小黄豆就在你的手中,请你也把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吧。(学生写观察日记)2、再读《螳螂的启示》,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对比自己的日记,说说你的体会。3、请同学们再审视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再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同学们,在刚才的过程中,你们都表现出色。是否这样,就达到了写观察日记的要求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一、引入:我们就再次与它们相约,为它们写下第二篇观察日记。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写观察日记一定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针对前测中出现的“写不具体”的问题,教师加以训练,引导要会从多个方面来观察。)2、再写第二篇观察日记。(在训练完成后,开始进入后测阶段,即再次的写作检验训练是否达到目的)(后测之后,进入评价阶段。跳出认知看认知,请学生在感知之外,说说自己所认知到的)三、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而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则为孩子们作出了实用且精彩的指引。因此,在此次观察日记的教学中,我遵循着这样的程序进行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指导,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获益非浅。 一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潘老师的这节作文教学让我们最感动的是她努力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整个教学体现如下特点:本次习作是“学些连续观察日记”,潘老师紧紧抓住了“观察”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新课伊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日记书写模式,“对比观察”文本范例《螳螂的启示》,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泡过两天的黄豆”——是潘老师为学生选择的观察的事物。很普通、很平凡,被学生常常忽略掉的小事物其实正是观察写作的最好“道具”,通过一系列的连续观察活动,通过几篇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学生从小小的黄豆中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历程,使学生明白了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