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4、能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重点难点作者是从那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知识难点: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原因。能力难点: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来了解维也纳的有关资料,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技术难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体系的形成。教学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师:春天到了,又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曲,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一起读课题。 师:那么维也纳究竟在哪?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出示画面,出示第一小节内容,指名读。 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地方? 我们要把这么优美的景色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1、维也纳为什么能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呢?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 2、交流: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3、课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看了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大致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4、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一个问题,认真仔细地读课文,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自由选择浏览,朗读,交流感受。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抓住音乐之都这一突破点,在学习课文前,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对文本感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搭建了学习平台。本文的结构层次十分清楚,学生以前也已经学过这样的构段方式。为了降低难度,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把它们划下来。这既是让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于他们从整体上进行感知作者组织安排材料的特点。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自学,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我们要充分承认、尊重学生个体,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在自学成果汇报时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通过这一环节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用、复习、巩固常用的总分结构方法,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重点段的的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板书设计反思重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解决问题,重点研读二.学习总结,布置作业 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回答,找出这小节的中心句。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引导理解,生简介音乐家。(出示图片) (抓“许多著名的”、“都在”、“大部分”理解) (4)教师总结:是啊,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拓展延伸:少年宫是____的摇篮。 ___是____的摇篮。 ()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师:现在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引读第一句)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 1)学习第三小节 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第二个原因是? 你知道装饰什么意思吗?(装扮)是的,维也纳用音乐装扮着自己。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了。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 生:在这儿到处……铜像或大理石像。(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出示图片) 师:还有谁要补充的?生:为了……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出示图片) 师:还有吗?生:就连王宫花园……也用鲜花……作为装饰。(出示图片) 师:是啊,维也纳用音乐装饰着自己,一起来把第二小节读好。 过渡: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氛围。课文还从哪个方面来叙述?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习第四小节(女生读) 师:你从哪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生:人们在漫步时……(两句) 师;从这两句话中这里体会到了……(音乐与自然、人类巧妙地连在了一起。)齐读。 生:维也纳的许多家庭……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维也纳人民沉浸在音乐中的画面)(出示图片) *说话练习: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合家欢乐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比如在我们中国八月十五是合家欢乐的日子,我们都做些什么呢?(生交流) 师过渡:而维也纳人民呢?他们真是把音乐当作精神食粮了啊!一起来读好这一句。 师:还有吗? 生:更有趣的是,政府会议……成了一种习惯。 师: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 师过渡:是啊,在维也纳小到普通人民大到政府,音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血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维也纳人民的一种习惯。我们一起拿起书读这一小节,把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迫切需要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生配乐朗读第四小节)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是心脏的中心吧。 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国家歌剧院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宏伟壮观,在全世界影响巨大。)(出示图片) (1)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A、交流:“142个座位”、“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出示图片) B、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引读第小节。 (2)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这么宏伟壮观的歌剧院一定会举办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1、维也纳何以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 归纳板书,课文以总起分述的结构,把音乐之都维也纳展示在我们面前。 师:难怪有人会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维也纳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之中。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2、课后作业: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和前面相同的均是在抓住重点词句后进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背诵的训练。叶老曾经说过“凡是技术的,没有不需要练的。”我国的俗语: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在自主的读书活动后,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内。如果说这节课是一首交响乐的话,那让学生当导游、开展专题研究就是那绕梁的余音,我们应该做到语尽意未穷,让我们的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运用课内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培养他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这是课堂教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课改背景下的大势所趋。板书设计总起 分述 古典音乐的摇篮zhaiaan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19音乐之都维也纳 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歌剧中心反思重建习作4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走近山川河流,“行万里路”,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诗意的思考,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3、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4、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之情。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习作准备二、赏析部分作品 三、指导练笔 在本次习作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名人游记,并从内容和思路上做适当的记录和摘抄。 推荐《爱如茉莉》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重点难点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教学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四、布置作业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 掏出 谎话 叮嘱 光泽 静谧 洗漱 眸子 胳膊 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 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 [写字学词是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初读阶段的教学至少要拿出10分钟识字写字]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用动情的语言激荡起学生心中的涟漪,用简明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自学课文的三个要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符合阅读规律,又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尽快过好认读关][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而现行的阅读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有的即使关注到了,也没有落到实处,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中快速准确地捕捉信息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会影响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布置作业需要灵活与扎实相结合,一般还是像这样务实一些的好,便于学生作业,便于检查反馈,便于学生改进提高]板书设计反思重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四、归纳提炼,它是课文精华的浓缩,压韵合辙、琅琅上口,便教利学。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诗意 弥漫 缕缕幽香 袅袅 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1.描述: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 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这些问题在指导朗读中相机引导)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妈妈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 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引导3:分角色朗读。 引导4: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1)读一读,背一背。 (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问题浅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问题深了,学生会如坠云雾。这一环节围绕作者对茉莉的感受的不断变化创设问题情境,抓住了要害,使学生急于探求“爱”和“茉莉”之间如丝如缕、似断实续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通过这样的比照感受“探”的独特,也能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语言,这就是语言有温度的原因所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接近语言的真象。][对“钻”字的处理,让学生说出别样的体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架构具体的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深层次考虑,自己得到答案。教师的总结,延伸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教师的话向学生传递教师的理解,这样,把教师的理解评价与学生的理解结合起来,就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认识。板书设计爱 如 茉 莉 平凡朴实 ? 平淡无奇普通的饺子里 清香弥漫 急切的脚步里 洁白纯净反思重建17.月光启蒙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教学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指导 三、指导书写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 齐读) 1. 自由读课文,要求: (1) 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 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 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 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 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写母亲是启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指导 三、总结全文 1. 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1. 学习1~自然段 (1) 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 学生交流感受 ① 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 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 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 女生齐读2、3自然段。 () 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 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7) 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13自然段 (1) 自由读~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 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 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 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 交流 ③ 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出示:最后三句话 (1) 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 简介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2. 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 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没有母亲何来启蒙,母亲的形象是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四、汇报交流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1.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通过初读,对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交流中心句: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板书: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齐读) 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 4、理解礼貌待人的作用。(板书:和谐美好) 、依据板书,背诵第一、五自然段,把道理记在脑子里。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收集到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还可以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礼貌的感受。) 1、学生生交流古今中外关于礼貌的古训、名言、俗语、格言或自己的感受。 2、教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训、名言等。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作者: 松苏内吉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作者: 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作者: 孟德斯鸠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作者: 冈察尔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六、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写一个与课文礼貌故事结构相似,关于礼貌待人一个礼貌小故事,一个礼貌小道理的小练笔。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感悟,在表演中体验,从而深刻认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将学生的生活积累、体验引入课堂,达成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的沟通,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读写结合,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板书设计谈礼貌古训和传统——彬彬有礼
失色——态度粗暴 失口——出言不逊
不失色——礼貌待人 不失口——使用礼貌语言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反思重建《习作》
教学目标1、读懂《迎"六一"征稿启事》,弄清征文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2、根据征文启事的要求,进行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3、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揭题。(二)指导学生读懂《迎"六一"征文启事》。(三)根据习作指导提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四)学生草稿。 (五)要求学生留心各种报刊刊登的征文启事,踊跃投稿 1、让学生自读《迎"六一"征文启事》。 2、思考:这则征文启事的要点: (1)题目(范围)是什么? (2)征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参赛对象是什么人? (4)截稿日期是什么时候? 3、学生阅读后回答。 1、指导审题:教师板书作文题后,启发提问:写谁?小能人可以在几个方面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在某个方面具有特长的? 2、开拓思路,选择材料:从小能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找材料,也可以从他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或独有特点去找材料。 3、指导学生围绕重点材料写具体。 (1)你打算表现小能人的什么突出表现或特长? (2)你想通过写什么事来表现他的这个特长或突出表现? (3)师小结:选择事例要典型。 (4)你相怎么写这件事?说一说,要求把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出来,突出重点。 ()学生尝试说,指名说一说,师相机点评。 ()师:写事要典型,但不要凭空想象,要写真事,讲真话。 板书设计反思重建练习
教学目标1、用钢笔描红。2、读一读,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3、读一读对韵歌。4、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熟记12个成语。、读背小诗《问到底》7、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8、学写毛笔字。重点难点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教学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教学第一题二、教学第二题三、教学第三题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读贴,注意这句话中每个字的笔画各布局。 对重点字进行指导 3、练习描红 反馈、评点、强化训练。 1、审题 2、指导 (1)分小组读读议议,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异同。 (2)讨论完后,请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讨论的结果。 (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把轻声读好。 (4)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一读,标出自己读得可能不够准确的字词。 (2)让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或请教别人解决,也可以查字典解决。 (3)理解后再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清丽雅致的校园生活情味。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用铅笔给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分小组讨论正确答案。 (4)指导,归纳总结。 ()读一读。 3、练习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 要开学了我来到商场的文具部买了尺子铅笔橡皮盒等崭新的文具 4、反馈用钢笔描红。读一读,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读一读对韵歌。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熟记12个成语。读背小诗《问到底》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8、学写毛笔字。板书设计反思重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第五题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读成语,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纠正读得不正确的成语,尤其注意“白璧微瑕”和“差强人意”这两个成语。 (3)再请学生正确朗读。 (4)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中自己已经大体理解的成语的意思,也可提出不理解的成 语请教别人。 ()让学生自己再读读,找找这些成语有哪些共同之处。 ()齐读成语,读出成语歌的韵味。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小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这首小诗的意思。 (3)理解诗意,再请学生读,听听他是否读得好。 (4)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练习 4、反馈一、课前准备 到生活环境中进行污染源调查,有条件的可延伸到农村和野外。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话题: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2)学生自读课题要求。 3、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说书上的要求。 (3)指名说说调查到的情况 4、练习 (1)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组成讨论小组。 (2)请小主持人来主持讨论交流。 (3)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对大家说说调查到的环保情况。随机指导。 ()学生交流发言。 、强化。 (1)要求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加以整理,再当众说一说。 (2)写一份建议书。板书设计反思重建20、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难点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结合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四、指导朗读《长征》五、布置作业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同志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2、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1、学生自学课文A、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B、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2、指名学生逐句朗读诗歌(七律:七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理解词语的意思: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2000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193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1、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2、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3、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征经历的时间、路程,初步感知艰难如果孩子对这一问题感到困难,一下子有些无从下手,可以再设计一个问题:第二句诗里有一个词语概括写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困难多,找出来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板书设计反思重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二、 细读鉴赏,领略诗境三、播放歌曲,提升情感。四、朗读背诵,布置作业1、朗读诗题2、“七律”代表什么?“长征”呢?3、检查,个别朗读全诗1、教师朗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长征图”? 2、小组讨论3、交流: 腾越五岭图 疾跨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4、在这几幅图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自己欣赏的理由。、学生自学,在诗歌的精华处圈圈画画、全班交流:谈自己欣赏的图图。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A、“腾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1)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想象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3)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4)再带着对红军崇敬的心情读一读。B、“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补充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的险恶。(3)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4)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喜踏岷山雪”(1)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读一读。(3)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4、加深理解,回归全文。A、 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可以体会到,在这2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B 那毛主席为什么只写了五幅“征难图”?(它是由几幅画构成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诗只选几个典型的画面作艺术概括。)1、 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2、 播放歌曲1、熟读成诵。2、课后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感受其诗词的风格。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教现成的知识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让学生自己选读,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诗文中总分结构,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基础是文本,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自由地讨论交流,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板书设计20、七律 长征 腾越五岭图 疾跨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英雄气概 飞夺泸定桥 乐观精神 喜踏岷山雪 反思重建21 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4.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人课题二、自读课文:三、检查自学效果。四、指导书写生字五、作业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14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在开课的伊始,以学生预习中提到的问题作为导入,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设计反思重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默读课文,思考:二、再读课文: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四、指导造句五、总结课文:六、实践活动:七、作业: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③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 “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岁月,环境……)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 急”的时候吗?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小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先让学生了解大黑骡子,才能了解彭德怀为什么不肯杀他的原因。因为学生已经阅读了长征中的故事,所以这一说话训练能把学生的预习劲头调动起来,让他们尝到到预习的甜头,激发今后预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处的教学抓住人物细节进行品读,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彭德怀的矛盾复杂的心情和杀大黑骡子的决心。从而把对话读好,并学习人物对话描写对描写人物体现中心的作用。因为预习中学生提到了这一难以理解的地方,而这也恰恰是文章的难点,这一问题的设计是必须的,没有的话就感到隔靴搔痒了。板书设计 爱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杀 更爱 战士们 反思重建22、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节。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揭题,了解学情 二、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三、读文,理清课文脉络四、小结、作业。1、又对解放军的认识谈起。 2、揭题。读,说说读题后想到了些什么?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3、教师口头渲染大江保卫战的过程。 1、指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注意停顿。听得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他(她)读的怎样?(教师伺机正音,同学评议。)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请同学说说注意点。 (2)、读音:鏖(a) 铮(zheng) 字形:铮、筝、挣、睁 凌、陵、棱 鳞、磷、嶙 (3)、描红。 (4)、理解“闪烁”、“惊心动魄”,并指导造句。( )闪烁,( )场面使你惊心动魄。 1、自读课文,要求简单用一个词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板书: 1、大江告急,打响保卫战。 2、保卫大堤(大堤抢险)。 3、面对洪水显英雄本色。 4、黄晓文把丁带伤扛麻包。 、抢救群众。 、大江永远铭记。 3、围绕题目,用重点段突破法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4、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一)、抄词,用带点词造句。 (二)、根据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不允许抄课课通。) (三)、熟读课文,进一步批注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当时的背景,从而走进文本。精炼、深刻的成语如颗颗珍珠熠熠闪光。学生多读、多记、多说,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大有好处。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积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理解、鉴赏。在此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