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准备】古诗多媒体、荷花图等第一课时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二、初读指导。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一)课堂交流。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有感情地背诵诗句。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动态多:翻、遮、跳、入、吹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第二课时1、出示、欣赏荷花。二、自主学习古诗。2、补充:(1)前两句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2)后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三、再次学习交流。2、同学之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4、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读。指导背诵。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写的?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1、把诗变成一幅画,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画下来。3、朗诵并背诵古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教学重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积累有关月亮的诗句。第一课时1、交流积累: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顺读通课文,理解部分词语。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1、默读、思考:课文单写月亮吗?除写赏月外还写什么?四、学习第一段。2、学生交流。引导:月光下江景太美、美丽如画。4、出示图画,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五、指导书写。2、用钢笔描红。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二、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1、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这特点?2、质疑:“是月亮把我叫醒了。”月亮怎么会把我叫醒呢?4、了解诗句的意思。(1)学生解释。(2)教师点拨理解。、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鼓励积累。8、小结。1、过渡: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3、讨论交流。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细细品读。三、学习第四段。2、播放录音,展开想象。师: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学生闭目遐思、幻想。)四、指导背诵课文。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背诵课文。3、写出近义词。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2望月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自然段。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准备】电子幻灯片第一课时1、板书课题:2、灰椋鸟二、自读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1、默读,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五、指导书写,布置练习。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一、讲读第二段。2、讨论:灰椋鸟开始归林——归林时——归林后的情景。4、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1)默读思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这顺序体现在哪些词上?( “一开始” “几分钟”。 “一小群一小群” “先回来的鸟”……)(3)写“大部队”时,作者用哪个词,准确地描绘了当时的气势?“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描写的句子。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1)指名读。7、指导背诵第二段。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1、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2)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2、朗读课文。1、写几则保护益鸟的公益用语。2、灰椋鸟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27、水【教学重难点】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及为我们村里人带来的欢乐,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教学时数】 二课时一、研究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