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 录音机、挂图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1、听课文录音。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检查自学效果。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锨镐:劳动工具。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4、讨论: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三、指导写字 描红、临写。 一、复习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奏响了植树歌谣; 滋润着/颗颗树苗 (4)默读第3~~7节,思考: 交流。 ()讨论: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 听课文录音。 “开火车”朗读 3、第三部分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 三、练习背诵 2、跟录音轻声背。 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披绿装 环境变美丽2.只拣儿童多处行 1.能分辨第1、3、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分辨课文第1、3、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第1课时 1.自学生字新词。(二)教学过程 2.初读课文。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②给课文分段。 3.检查自学情况。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1.学习课文第一段。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1)指名读第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1)配乐朗读课文。 第3课时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早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第一课时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二、范读课文(听录音)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五、指导书生字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六、作业 2、练读课文一、复习二、精读讲解: 2、小组讨论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南墙上----匾 画前面----先生座位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①自由读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e.指导朗读这段话。三.朗读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1.朗读课文。教学后记: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从课文描写梅花的句子中来考虑这个问题,而是让学生思考梅花的特点和鲁迅的品格,让学生把梅花的特点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这个故事结合起来回答。这样,大部分学生一下子便能体会到作者写梅花的真正用意了。教学目标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揭示课题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1.白渎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3.检查自渎情况: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第一步:释诗题; 第三步:明诗意;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1、释诗题: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①"开火车"朗读。 ③齐渎,; ⑤指名试说诗意: 4.悟诗情: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㈠十么?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 (3)再次试说诗意。 .体会写法。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第二课时 1.齐背《游园不值》。二、继续精读训练 指名渎。 2.知诗人:简介杨万里, (1)白读绝句,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3)朗诵。 男生渎,女生想象诗意。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连起来说-说,就是《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试着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教学后记:《游园不值》是宋体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这首古诗配有一幅“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彩色插图。在学生了解诗意后,我让他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在作者没有看到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分小组画出作者没看到的“满园春色”,并用幻灯打出来,再根据自己画的“满园春色”,向全班同学解说图上画的内容。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能想的想,能画的画,能说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一活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习作一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重点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2、板书:二八月看巧云1、轻声读课文,完成练习。(2)、作者在云的造型上重点描写的奇巧,又分( )、( )、( )三种情况来写的。(1)写景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三、细读例文,明确写法小作者是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奇巧的?读了“习作要点提示”后,你明白了什么?小作者在云的造型上浓墨泼洒,重点描写了它形状的奇巧,而后作者又分三种情况来写: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每一处都是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变化来写的。1、指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3、组织学生分组填写下表:形状多云云厚、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习作练习第三课时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二.指导修改(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3)可以怎样解决?1. 组织交流。(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三.尝试修改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朗读课题。 1、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交流发言,指导学生感受人们为神舟号送行场面的热烈。 4、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最激动人心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 2、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4、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而最让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就是在太空看到的景色和我们可爱的地球了!谁来读好这一节,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利用网络的优势,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回复到教师发出的帖子上。四、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课文学到最后,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对全中国的人民说些什么?对我们的少年儿童说些什么?可以完成一次小练笔,同样也发到教师发出的主题帖子上。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板书设计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二段(2-)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练习设计 2.反复朗读课文教学目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1、齐读课题 3、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一)学习第二段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3、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的两种推测。 、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1、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师适时补全板书)二、继续学习第三段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四、练习指导 1、抄写词语 3、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