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教材仍然采用“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4篇写景散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是精读课文,课文后面编有思考练习。《山雨》和《索溪峪的“野”》是略读课文,课文前编有阅读提示。它们为我们提供许多关键的信息,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运用好。另外, “单元导读”,简要说明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使我们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在教学中我们也不可忽视。除了主题相同,四篇课文在表达上也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用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所以,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同时也是本册的一个学习重点。课时安排1.山中访友《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童心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并且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热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内容比较简单、浅显,对景物的描写繁多和零散,逐一分析就会显得凌乱,还会导致学生思路支离破碎。所以我认为在处理本课时应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与课文充分接触,在细致地体味课文的同时产生个性化理解。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一、引入揭题交流之后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第一组词语是本课的二类字,第二组是两个多音字,第三组是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三、概括课文内容学生交流之后总结出,作者按顺序拜访了: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这些老朋友。学生回答,方法指导:写景现在你是一棵树,你也是林中静立的一棵树,我们都是这林中的一棵树,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再次想象,齐读这一段。(三)以学促写——感心灵相通学生接读: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出示这一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排比和拟人写法的综合运用。并说说这样写好吗?好在哪?然后出示练笔要求:学生练笔。六、总结课文,体会写法2.山雨《山雨》是赵丽宏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用如诗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教学重难点是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一、导入揭题,今天我们就去欣赏一场山雨。略读课文只有二类字。(2)句子: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3)指名读课文,生边听边想:用一个词来概括山雨。(嫩绿、浓浓、让人难以忘怀、滋润万物、色彩斑斓、无尽、焕然一新、柔和宁静、温柔轻盈、恬静)三、首先出示雨声,听到山雨的声音,你心情怎样?带着体会朗读:沙啦啦,沙啦啦…… 3.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演奏一下这首神奇的歌谣。将“沙啦啦”调整至第二段后。师生合作读,学生人数又少到多读沙啦啦,沙啦啦,来体会雨声“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美妙。出示这段描写:雨声里……B让我们一起弹奏这首优雅神奇的小曲,你们是琴键,我们开始演奏。老师用手势指挥全班一个标点加一组,这样一组组加进来合作读。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小组内自主编排,创意阅读,享受雨的音韵美。学生交流。(二)色彩美 带着遐想朗读体会1.学生自由读。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这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色彩”。连用两个“流进”是指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雨中的“绿”美得让人难以忘却。 五、雨后话雨,延伸拓展2.总结:无论是赵丽宏的山雨,还是朱自清笔下的雨,还是金波的《雨中的森林》,雨是都美的。罗丹曾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是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 3.草虫的村落《草虫的村落》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教学目标有这些,教学过程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不知道这草虫的村落你们留下了什么的印象?二、检查预习2.快速地浏览全文,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篇借文中“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来激发学生练笔。学生闭眼伴随着音乐想像。3.交流练笔1.学生交流:草虫的村落就是 学生接读课文第10、11三个自然段。教材分析学生搜集张家界、黄山、泰山、庐山、桂林的文字图片资料,并评论众山不同之处。教学过程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名山大川的资料3.概括课文内容。3.简单解题这是在阅读提示中的一个问题,学生讨论完全可以解决。师:既然“野”在此是褒义,为何它上面加了引号?引号有以下三种用法,你认为在题目中它是那种作用?学生判断选择。二、交流话题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重点指导品味动物的“野”和山的“野”(1)出示“猴子撒尿”片段的描写。指名读。(3)作者原文是这样写的“那只调皮的家伙”,可是课本的编者将它改成了这样“那个调皮的小家伙”这样的改动有必要吗?生谈自己的看法,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与动物的关系。学生回答。师总结:课文的选材很有讲究,紧紧围绕着一个“野”字取材。(1)展示索溪峪的山(3)自读找出作者描写了山的哪三个特点?并用心读读最喜欢的山的特点。出示“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一段文字。师生接读:(师)我想高高的往上长,(生)你就直插云天;(师)我想挡住水不让它过,(生)你就横栏绿水;(师)我想长出一块斜斜的平面,让小鸟在这里栖息(生)你就旁逸斜出;(师)我觉得一个人孤单,想长成面对面的样子,(生)你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师)我想长成一个淑女的样子,(生)你就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师:读着读着,我自己也好像这群山中的一座,如果你是这索溪峪的山,你想长成什么样子?师:这么美的文字我们应该积累下来。3.人的野(师)大自然的灵气与秀美感染了每一位游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游人,来到了索溪峪,亲吻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你一定也会像城里的姑娘一样……(生)一边攀谈,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也会像年过花甲的老人一样……(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儿时的功课。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你一定也会……(生)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平膝的水中趟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我们在这山水中……(生)返璞归真了。(师)于是我们也和作者一样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千言万语融汇成了一个字:(生)野。一起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等你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的美景。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分别从三个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建议:1.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融入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写一写。2.走进音响世界,选择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听音响的录音,发挥想象进行说话或习作。3.回顾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下面我就简单说说习作的设计:课上:同学们本单元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一个个侧面。关于大自然,你肯定还知道很多,你想跟大家介绍什么?1.出示相关情景:墙角的爬山虎、蔷薇花,柴房里的织网蜘蛛,风中的小草;浩瀚的大海,无垠的沙漠……2.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可以边想边自言自语。)三、互述2.同桌相互叙述,分享故事和乐趣。四、分享2.其余同学认真倾听,相互评价。五、习作以上就是我对本单元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