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2.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从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重点2.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从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课时两课时詹(zhān) 天 佑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简述其杰出事迹。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述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由于工程十分艰巨,詹天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ān)测线路。 [⑥“毅然”和“马上”表明什么?]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⑦这句话能够反映出詹天佑什么样的品格?]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 扛着标杆,背着经纬(ěi)仪❶,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 白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⑧这几句话表现了詹天佑什么样的精神?]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suì)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shèn),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⑩“带头”“常常”表明了什么?]八达岭隧道长一千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竖井开凿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六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大大缩短了工期。[句导读: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表现了詹天佑的卓越才干和高超智慧。]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句导读:这是一个设问句。先提出如何让火车爬上坡的问题,接着用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来回答。这是詹天佑对铁路建设的杰出贡献,也是他卓越的创造才能的体现。]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 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详细记述了詹天佑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及他是怎样修筑铁路的。段导读:第7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突出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伟大历史意义。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提问: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3.教师补充介绍詹天佑。请学生边读边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习生字、新词。(2)提示“蔑、陡、藐”三个字的写法。(4)辨析形近字。1.默读课文,在书上写出自己的体会或不懂的问题,画出不理解的词语。3.学生质疑,部分词语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近义词:讥笑/嘲讽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近义词:轻视/藐视争夺:争抢夺取。 争持:争论得相持不下。1.分析字形。2.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实现人与文本的内在交流。一节语文课主要就是看学生与文本是否存在对话,及这种对话是否深刻。本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他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应指导学生体会到这一点。
1.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朗读全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1.学习第2、3自然段。(2)理解句子。帝国主义国家认为当时的清朝政府修筑不了这条铁路,再过几十年也修不了。要修这条铁路,只有依靠外国人。190年,正是清朝末年,那时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声中,在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中,詹天佑毅然接受了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任务,多么了不起呀!学生在朗读中对詹天佑承担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复杂背景和面临的巨大困难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思考题:②你是抓住什么来体会詹天佑的这种品质的?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可抓住关联词,詹天佑的所说、所做、所想或重点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工程十分艰巨。詹天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开凿方法,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竖井开凿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让学生画出两种开凿方法的草图。②学生对照图进行讲解。④如果都使用竖井开凿法好不好?(这是本文的难点,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3)演一演,学习“设计线路”部分。②演一演。③练习朗读,边读边想象。勘测线路,詹天佑做到了精益求精;开凿隧道,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又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在工作中,他时刻不忘为祖国争光,为人民争气,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1)齐读第7自然段。联系上文“是个笑话”“还没出世呢”等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工程师不但能建成京张铁路,而且还能提前两年竣工所具有的历史意义。.谈谈学习这部分的收获和感想。三 总结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主要表现在他的创新精神上,学生可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谈一谈詹天佑的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我国铁路建设方面的新成就。 1.为加强教学效果,教师可创设情境,比如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入情入景。同时,在整堂课中教师都要有激情,努力在语言上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1.看拼音,写字词。3.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么克服的? 詹天佑(181~1919) 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号眷诚,字达朝,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广东南海。1872年离沪赴美学习。18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同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曾获数学奖金。1881年毕业考试得第一名,获学士学位。1919年,因积劳成疾,詹天佑在汉口不幸病逝,终年8岁。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表彰他修建京张铁路的功绩,在青龙桥建立铜像,以示纪念。一天,小天佑对他家的闹钟突然产生了兴趣。他想:这个方方的东西为什么能嘀嗒嘀嗒走个不停?小天佑决定要打开这个宝贝匣子,看看其中的奥妙。他把零件一个一个拆开,一直到把整个闹钟拆到不能再拆为止。一大堆零件怎么按原样装起来呢?詹天佑凭着他那良好的记性,居然一件一件装好了,同时也弄清了闹钟的构造与原理。1872年,第一批留洋学生共30人登上了征程,詹天佑第一次乘轮船、坐火车,他对这些洋玩意儿非常着迷。出洋预备班的同学们目睹了北美和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1881年,詹天佑回到祖国的怀抱。190~1909年他主持修建了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