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学生准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课时目标: 2、学习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1.出示自学题。(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1)抽读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指名读课文。(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板书:把人击倒 树木劈成两半五、指导写字1.完成《写字书》课时目标:教学过程: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天火之谜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谜就是?(板书:雷暴之谜)是谁解开了这个谜团?(板书:富兰克林)二、整体切入课文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3.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富兰克林解开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体会体会。(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对他冷嘲热讽。1.“这种推论”指什么?(放电现象)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有这个推论?(引导体会:大胆)3.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推论的?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使一般人认为他是无稽之谈,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想像人们会怎么冷嘲热讽他?如果这是对你的冷嘲热讽,你心里是什么感受?7.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怎么做的?(读句子)四、讨论交流问题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在实验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再与别的同学交流一下体会。4.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观察比较(3)“不足为奇”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接受?.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特点。五、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投影出示: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天电了。2.出示:一片乌云漂过……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4.淋湿后的麻绳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在这种情况下,他用手指靠近钥匙,是为了什么?(亲自证实一下自己的推论。)结果怎样?读句子,再说说体会?(引导体会勇于献身的精神。)以评促读。理解“狂”。7.读句子,引导体会富兰克林准备充分,考虑周密。8.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富兰克林成功了,它……引读。更加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再读中心句,相信我们此时对富兰克林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富兰克林是怎样揭开谜团的?谁能把实验经过说给大家听听?先和同桌讲一讲,再指名讲。雷暴这个谜团已经解开了,这个谜团解开后有什么意义呢?理解“安然无恙”六、指导复述课文2.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4.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七、延伸拓展2.出示资料读。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在费城逝世,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赞语:“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八、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大胆推测 震惊世界第三课时 学习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一、复习导入。二、学习第三段。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三、总结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优选复述。1.抄写词语。教学反思:1.有同学提出“既然雷电这么厉害,为什么富兰克林仅仅只是手臂发麻?”当这个问题刚提出,课堂就炸了锅。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争执不下,只好留到课下解决。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会板书课题: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厄运”指什么?(3)什么是“信念”,有着什么样的信念?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浙江 谈迁 抄写 锁在 挣脱 遗迹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家境贫寒 流传千古 鸿篇巨制 (2)理解词语: 翔实可信、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名垂青史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指导分段 ②第二段:(2、3节)书稿被盗,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垮,经过奋斗,重新编写了《国榷》。四、解决提出的问题。(2)什么是“信念”,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记忆。六、布置作业。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1、通过读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读题导入:2.课题中的“厄运”这个词语你理解吗?课文写谁遭遇了厄运?过渡: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语句。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谁来说说2.教师:对于谈迁来说,书稿被偷不仅是一个天大的厄运,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为了《囯榷》,谈迁整整奋斗了20年,追求了20年,可这20年的心血转眼间却化为乌有,这真是:二十余载成巨制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在关键的语句下面圈圈画画,写写自己的感受。(删去)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出示句子: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次修改,谈迁终于在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2)交流引导体会:教师:当你读到“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时,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教师:谈迁这样风餐露宿,啃干粮喝冷水去抄史料仅仅是只有一次么?不,肯定还有许多许多次。(3)指导朗读句子,把谈迁经历的磨难,不怕苦,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教师:就这样,为了这部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谈迁熬红了双眼,熬白了头发,奋斗了二十多年,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0多岁的老人,可是二十年的心血却在转眼间化为乌有,这怎么能不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呢。交流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2)指名读第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一个0多岁的老人,整天老泪纵横,以泪洗面,可见是多么伤心啊,谁来朗读,表达出他悲痛万分的心情。(3)指名读第二句,谈谈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表达出坚强,在厄运面前不低头的精神.教师: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一个疑问:谈迁遭受了如此致命的打击,为什么能很快站起来了呢?再次快速浏览一、二自然段,仔细想一想。 教师:是啊,信念是力量,信念是勇气,信念是希望。是坚定的信念一直在支撑着谈迁。1.教师过渡:谈迁在厄运面前重新站立了起来,那么,他又是如何同厄运抗争的呢?听老师读课文,用心听,细细体会,想像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3.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2)学生交流: 看到了谈迁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 看到了谈迁抓紧时间奋笔疾书的情景;4.教师引读: B.为了国榷,谈迁离妻别子,白天,他——;到了晚上——;.谈迁为了心中的信念,在努力,在抗争,他要与什么抗争呢?再读第三自然段。(恶劣的环境,时间,身体,孤独,厄运)新的《国榷》诞生; 战胜了厄运获得了成功;齐读第三自然段最后部分——四、学习第四自然段2.出示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板书:有信念,就有希望4.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遭遇了厄运,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你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教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完成本课习题。板书设计: 书稿被偷 从头撰写教学反思:1.厄运是什么?(书稿被盗)3.面对厄运谈迁是怎么做的?21.诺贝尔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的精神。生字词卡片、课文图片投影 课时目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谈话导入2、诺贝尔奖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读完了《诺贝尔》一课,我们就知道了。1、诺贝尔奖是怎样来的?3、小结: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工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1、出示生字表,指名读2、指名用生字组词,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盛会 机械 艰苦 爆炸 劈山筑路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课文中难读的句子。(一)按下列提示给课文分段 2、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历程。(二)用一两句话说说指名读,思考:诺贝尔奖有什么特殊性?(2)地点不变2.你从诺贝尔的特殊性体会到了什么?3.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第一段。六、布置作业: 2、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印象深刻、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几遍,仔细体会体会。第二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生命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一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被后人遗忘,鲜为人知。但有一些人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一起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流芳百世。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景仰之情,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不被历史遗忘的人——诺贝尔。二、学习课文。板书:实验3.交流评议。读的层次引导:A. 这段文字具体描写了诺贝尔实验时的情景,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危险、紧张、为诺贝尔捏了一把汗……)你可以来有感受地读一读,也可以抓住关键地方说说感受,再来读一读。(2)“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从火星离炸药的越来越近和三个感叹号,可以感受到危险在一步步靠近,死神随时都可能降临到诺贝尔的身上,所以要有层次地读,读得一次比一次惊险。师导:“怦怦直跳”表明此时的诺贝尔的确非常紧张,你们认为他在紧张、担心些什么呢?(可以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更可能是在关心着这次实验究竟能不能成功)(1)引读:轰!……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因为“巨大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涌出来”无论是在听觉还是在视觉上,都给了人们无比的震撼,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当然都认为诺贝尔必死无疑。)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告诉我们,诺贝尔是不能幸免于难(无法生还)了。可是,我们甘心吗?你们还在期待着什么?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看着满身鲜血的诺贝尔,听着这样激动人心的话语,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们,你会怎样说?4.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虽然诺贝尔几乎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他仍然欣喜若狂。可是就在几年前的一天,一次实验却让诺贝尔刻骨铭心。(1)指名读。(非常伤心,悲痛欲绝)品尝到了什么滋味,就怎么样地来读一读。(亲人的牺牲白费,液体炸药炸伤的人越来越多。他肩负着父兄的期望,以及他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对科学的热爱,使得他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像这样为研制炸药,诺贝尔亲自做的危险实验总共有多少次?我们已无从查考。但是仅仅为了把液体炸药研制成固体炸药,诺贝尔就做了多少次实验?请你去课文第七自然段找一找,用其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师:四个年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危险实验,加上前后做的实验,总共不下一千次,诺贝尔他为了什么要这样做呢?他发明炸药的动机是什么呢?(1)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出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吗?.总之——为了发明炸药,为了劳动人民,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师:(1)结合整篇课文,你觉得这里的“整个生命”具体指哪些东西?所以,我们可以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189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面对这一切,有人也许会问诺贝尔,你所做这一切值得么?想听听诺贝尔的回答吗?那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问:从中,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板书:伟大。诺贝尔逝世以后,大量的炸药也被用于战争,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也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影象资料。五、布置作业。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诺贝尔 热爱人类 永不言败教学反思:其实,上完这节课之后才发现: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方法渗透多么重要!这课要求为诺贝尔写一篇小传。这对于首次接触到“小传”一词的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活。 22.滴水穿石的启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1、预习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教学过程: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4.释题:滴水穿石的意思?启示的意思?全题的意思?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①滴水怎么能穿石?三、品读课文 启发谈话: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张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石块,然后说说它有什么特点?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同学们说得很好,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哪还有什么事情干不成呢?请同学们看第二句话中“如果我们也能像……”(7)齐读第二自然段⑴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四、作业:2、完成习字册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教学过程: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坚持不懈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评点:意思非常接近,(板书)。三心二意 见异思迁 心猿意马 朝三暮四 虎头蛇尾4.同学们,安徽广德太极洞内顽石被水滴滴穿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究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地找一找文中的语句,划下来,并大声地读一读。(学生找、划、读)评点:你有一双慧眼,捕捉关键语句很敏锐。同学们也能找到这一句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这句话)二、学习第一部分(1-2)2.你找到答案了吗?谁先来交流?先读句子,再谈谈自己的理解。B: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目标专一)指名读,评点: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哪!齐读这几句话。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4)他们的成功,靠的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节课文,一边读,一边可以在自己深深崇拜的伟人旁,在自己深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小组讨论:(1)他翻山越岭,……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他取得的成功是什么?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扣住关键词语谈感受)点评:李时珍不辞辛劳,不耻下问,不顾安危,坚持不懈态度和精神,让我们感动。齐读这句话。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3)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位伟人的故事。学生齐读。从李时珍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那就是:(出示中心句,齐读)(1)还有自己深深崇拜的伟人和自己深有感触的语句来交流吗?谁来读?(爱迪生)(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对电学的恋恋不舍和自己一辈子的勤奋努力同学们,仅一项发明,为此就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努力,那1093多项发明的背后,我们又可以看到怎样的付出呢?让我们再来齐读这部分内容。爱迪生的故事,同样也告诉我们:(齐读)(1)齐老先生的画作你们欣赏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出示一组白石老先生的画).小结:齐读第三节末一句。多么强有力的语气,换句话就是说:(出示中心句,齐读).指读第四节四、语言训练老师当初看这幅画的时候,只是一笑而过,可今天再看这幅画,似乎有太多的话想对这位挖井人说。你呢,读了课文后,也有这样的感想吧。孩子,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你可以用第一种句式,如果你觉得语气还想中肯强烈些,你也可以学着课文中的样子,用反问的句式来写,好吗?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对挖井人说,更多的要对自己说:2.当我们面对成绩时,我们不要骄傲,我们想到的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1、完成第22课《补充习题》上第一、二题。板书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 实现理想 创造奇迹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反复让学生朗读有关“启示”的话,并让他们在三个名人身上找到精神所在。这个环节,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本以为孩子们可能会就此总结归纳,结果却不尽人意。突然发现,落后了,得超赶。练 习 1、理解人们说话的言外之意。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学写毛笔字。通过第一题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注重积累的习惯,努力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第一课时1、理解人们说话的言外之意。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一、教学第一题(1) 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中的知识点。(3) 指名读哥哥的一句话演说,提出问题。()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是否同意哥哥的观点,并说出理由。2、教学第二部分(2) 师生归纳:这些都是航天器。(4) 学生分组说,选出代表参加班级交流,全班评议。二、教学第二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要求。(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3)同桌讨论:怎样才能读得有声有色?师相机板书:读出变化 欢快 气愤 坚定 沮丧(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朗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3)教师巡回个别抽背、抽读。(1)指名朗读。 (2)集体齐背。 (3)指名背。1、指导(2)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特别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在整体布局中的写法。2、练习。(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3、反馈(2)教师范写。四、布置作业:课时目标:2、学写毛笔字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健康小顾问”作启发谈话。(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1)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回忆并整理出来。3.练习。(2)学生提问题,“小顾问”接受咨询。(1)教师引导学生对“小顾问”的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建之旁、走之儿。两个例字:建、这。(1) 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3) 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1) 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在米字格中的位置)(1) 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反思:如今,电视、电脑等众多媒体都在提倡“养身”,孩子们也深受大人的影响。一提到“健康”一词,孩子们积极踊跃地介绍了好多养身秘诀:有每日一操,每日一汤,有合理饮食、科学搭配,有拔罐熏艾,按摩穴位。习 作 1、仔细观察两幅图的画面内容,弄清每幅图的意思。3、根据图画内容和自己的想像,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时间:2课时课时目标:2、大胆展开想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会怎样?强调内容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想像出两幅图画以后的情景。4、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来看两幅挺有意思的图(出示)。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看到图上内容,你们能猜出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二、启发点拨,情感互动大家看到这两幅图,一定非常感兴趣。愿意把你看到的图画内容说给大家听吗?眼看这只大花猫就要捉到燕子了,情况十分紧急。学生讨论事情的结果。(删去)三、拓宽思路,体验实践大家根据课本上两幅图的内容,大胆地想像一下,后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最后会怎么样呢?(2)母燕子与猫搏斗,小姑娘趁机救燕子。(4)……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故事的发展和结果,比比那个小组说得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故事情节,由此展开想象(就在小燕子危在旦夕的时刻……)将小燕子“如何得救”的这部分快速地写下来。1、评一评,比一比。2、总结升华学生各人按照自己对两幅画面的理解和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的想第二课时自拟题目,完成初稿。 学生练习写作,完成初稿,教师巡视,相机点评指这篇习作大多数孩子完成的很好,题目也很新颖。如《别怕,我来救你》《猫口留情》《伟大的母爱》《猫口惊魂》《爪下留情》《惊险瞬间》……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思考:.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