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也就是教学准备阶段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学实施阶段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学评价阶段的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说有效教学策略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教学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一、幼儿教育领域的现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目前幼儿园教育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1)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幼儿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在呼唤幼儿园课程改革,强调幼儿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幼儿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场景,却怯于对幼儿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幼儿的体验学习就是幼儿的自我游戏,而忽视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幼儿教育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 1.教学准备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如我所组织的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房》的目标为“在理解以内序数的基础上,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搬新房的快乐。”目标中除了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涉及到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传授给幼儿数学知识。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正规数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 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应力求多样性,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幼儿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成为数学活动中的材料。 材料的层次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真正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数学活动中准备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在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房》的活动中,我提供给幼儿的材料不是一样的,而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发放的,能力强的幼儿发放的材料比较难,能力弱的幼儿发放的材料则比较简单。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多样化。在这个活动中,我情景设施导入活动,幼儿十分感兴趣,随后教师示范操作加上请幼儿一起帮忙操作,幼儿的积极性就提高了不少,也十分乐意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教学手段现代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媒体",已成为21世纪的研究热点。利用计算机辅助幼儿数学教学,可以使教师的双手解放出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借助多媒体生动有趣的声像和视听觉等多方位的刺激,更容易帮助幼儿释疑,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而我这个活动中虽然没有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但是如果根据情况制作进行教学,相信所取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行为,二是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应该是: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知识是合作掌握的,经验的习得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小动物搬新房》的活动中,我和幼儿的互动还是比较多的,在操作的时候是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操作,或者是请幼儿参与帮忙,幼儿的积极性也因此提高。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注重以同伴式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注意适时、适度的干预。 总之,应用教育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
.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