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互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要“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以观察和解读儿童行为为切入口,在与儿童积极互动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反思教育行为,改进教育、教学的态度、方法和策略,与儿童共同建构、共同成长。心理学家罗伯特说:“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可见,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都是通过环境的影响和潜移默化而获得的。我们认为,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在于,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但是通过教师单方面创设互动环境,不能有效的调动幼儿活动的主体性、积极性。根据目前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的现状,如何通过师生共创与主题相关的互动环境,将主题教育融入班级的环境创设之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就成为了我们急待于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在本学期我们作了专门的观察、研究,获取了一些初浅的尝试与经验。
一、寻找主题活动中的蕴涵目标作为区域互动环境的素材
主题活动有其自身的优势。它可以对主题下的所有教育因素进行有机的整合,也就是跨学科整合的玫瑰模式。其最终目标在于建构幼儿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主题活动也有很多局限性。它可能会更加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主题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是根据主题而创设的,主题活动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具体地开展。
以往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更像是一种成果展示。老师的确在鼓励幼儿参与,而这种参与形式对于而幼儿来说是被动的。也缺少相应的目标体现。
我们针对中班幼儿的目标化活动区的课程模式,在主题活动进行之初进行了一些尝试——将主题活动所蕴含的有价值的教育目标逐一分解,提炼出有利于用互动环境形式表现的目标并与各个区角对号入座。
这样做可以帮助教师正确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有一个框架式的基本把握。也可以对区域互动环境的创设起到方向指导作用。
1、区域互动环境创设之材料的可操作化。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几乎对任何动态的都感兴趣。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自身的活动了解环境,并参与环境。如果区域互动环境中材料是可操作的,那么他们就在摆弄这些材料的时候与环境发生着自然的互动。例如:在主题活动《我长大了》猜猜我是谁的互动环境中,幼儿通过现在与小时侯的照片对比连线,发现了自己和身边同伴的成长,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在《电话探秘》电话装配厂的互动环境中:利用幼儿对电话键盘的兴趣,幼儿把一个个小数字卡片按一定顺序填放在电话键盘模型中。这样的操作不但发展幼儿的认识数字的能力,还增加了幼儿对数字的使用机会。
2、区域互动环境创设之经验的可操作化。
幼儿的学习就是一种经验的获得。但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建构自己的经验的途径也是不同的。我们创设区域互动环境的目也是对幼儿学习效果的检验。让他们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并逐步建构新经验。例如:在《电话探秘》特殊号码的互动环境中,幼儿通过将各个特殊号码与相应图示相连线,来达到对生活中紧急电话号码地掌握。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了解基本的自救方法。在《有趣的风》中风往哪里吹的连线区域,满足了幼儿对于操作的兴趣,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也充分的利用了幼儿的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使得已有经验成为操作的依据。
3、区域互动环境创设之多种感官的利用。
区域互动环境的创设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幼儿通过看、闻、摸、想、问、说、记录等得到积累到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创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机会公平,在公平的机会中关注和促进孩子的不同发展。例如:《电话探秘》的通讯录互动环境中,教师收集了幼儿的照片和家庭电话。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提出应该将按性别分成两册,幼儿可以在任何时间对它进行翻看。和自己的同伴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想。主题活动《奇妙的声音》,创设的敲一敲、摇一摇的区域。引发幼儿在听、看、摸、想的主动探索中在不断变化的游戏材料中获得新的发展。
可操作化的区域互动环境是幼儿自我学习的场所,也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更多的自我学习的机会。将此过程展现在一面面的互动小墙上也利于幼儿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三、根据年龄特点,共创循序渐进的区域互动环境
活动区域是主题活动产生的源泉、探索的环境,也是主题开展的助推器。可操作的材料就成为了互动环境中的主角。在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求“新”求“变”,一定要具有层次性。在同一个互动环境中要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也要投放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幼儿的多层次活动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
1、材料提供有一定顺序
主题和活动课程的开展使得环境创设不断变化,从而丰富起来。在活动中教师不断引发幼儿的问题和兴趣,了解幼儿的需求,并随之创设相应的活动环境。由于主题活动的环境与活动内容是相互渗透生成的,利用环境可以生成活动内容和教育目标,又可以成为活动导入。这样便可缩短重复的环境。而且,环境与环境、活动与活动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幼儿的经验不断地丰富与递增,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2、材料选择利用原有经验引发进一步探索
整合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将幼儿的学习人为割裂开来,而是挖掘一个活动中蕴含的多种教育价值。另外由于幼儿有差异,即使在同一个活动中,幼儿所需要的发展也是不同的。为满足每一名幼儿的特殊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由单一的目标转向开放的目标,利用原有的经验来深入开展活动。比如:《奇妙的声音》的主题活动中的甜言蜜语角互动环境,它不但是引导幼儿能够学会与小朋友用正确的方式交流,更渗透了幼儿与他人如何交往的深层次目标。
四、开展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互动环境成果与反思
1、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互动环境,能够帮助教师和幼儿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好的形成师幼互动。
在多样化的环境中,每个幼儿都有可能自主地选择合适自己的玩具材料,各自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探索活动,锻炼了幼儿坚强的毅力,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的品质。幼儿通过操作各个区域中的互动环境,他们把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放置特定的背景中加以整合,使独立的个体经验相互交融,从而不断形成新的经验和体验,改变了以往孩子谈一件事物都是零零碎碎、一点一滴的现象,幼儿对相关事物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2、幼儿的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主题活动进行和互动环境创设过程中以往教师统一安排活动,采用单一的“传统式”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幼儿手与脑,限制阻碍了幼儿个性的发展。在主题活动中师生共同建构主题网络,共同收集所需的资料,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民主的互动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方式,借助于不同的材料进行自由表现与表达,使每一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满足了幼儿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使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3、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把握主题活动的发展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之间存在差异,从观念到实践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有时在事后才发现了问题,从而进行反思。应对固定的作息时间和原有的课程安排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每天安排一个集中教育活动,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区域活动、小组活动和自由活动,为教师提供灵活的教学空间,同时,可以调整周、逐日活动安排表,以适应课改要求。
在活动中,自身的知识远远不够,为了幼儿有正确的知识,需要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知识量。幼儿的生活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既有有益的经验,也有无益的经验,因此,必须对幼儿的生活进行过滤。如何筛选有价值的生成内容,产生有益孩子的主题,这是一个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