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谈民间游戏资源在我园的运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 “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而民间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有的特点及价值,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民间游戏是幼儿园活动中不可多得的可利用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
民间游戏由于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劳动,游戏活动中所配有的歌谣一般是用当地人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出来的。这就使民间游戏贴近自然,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而我园坐落于郊区,大多数的幼儿来自于农村,有着不可多得的民间游戏资源,因此我们尝试着利用民间游戏的资源,开展民间游戏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主要从创设的游戏空间、投放的游戏材料、提供的交流平台几方面展开并运用。
一:为幼儿营造和创设有利的民间游戏环境
环境是民间游戏活动开展必要的引发和支持条件,我们主要从游戏的时间、场地、玩具材料三方面做起。
1、适宜的场地。我园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开设了陶艺室、民间游艺室、感统室、科发室等。这些游戏室的环境布置都有较强的民间特色。我们还带领幼儿利用结构材料自己动手动脑,搭建轻便灵活的小矮墙、小栅栏、屏风等。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只需要作小小的改动,幼儿就可以顺利的开展了。在室外,我们在操场上画上了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图案,各种各样的格子,大大小小的圆圈,还有鹅卵石的小路等,幼儿可以自由自在的“跳圈”走“平衡木”等。便于幼儿以更快、更好的角色开展民间游戏。
2、自由的玩伴。玩伴是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的一个重要的人的因素。通过实践可以发现许多民间游戏都非常注重强调团结合作,强调通过合作来开展游戏,这有利于锻炼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游戏精神,如“编花篮”,“荷花荷花几月开”,“炒黄豆”需要大家一齐说、一齐跳,游戏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游戏玩伴的选择上,我们尊重幼儿的意愿,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从而保证民间游戏的正常开展。
3、宽松的氛围。游戏中,我们老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包括教师的角色转换、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表现等方面。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淡化成人权威,从领导者、指挥者的角色中走出来,以引导者、游戏者、大伙伴的身份来往于幼儿中间,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民主、平等的游戏氛围。其次,幼儿在游戏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不愉快,我们以敏锐的视角观察幼儿情绪的细微变化。例如:当幼儿为了争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时,我们总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况,待幼儿不能自行解决问题时,我们再出面了解实情,引导教育。作为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解决矛盾问题的机会,千万不能摆出“高姿态”,专横独断地以成人的做法来解决幼儿之间的问题。
二:民间游戏在区角中的开展
为了使民间游戏能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有机的结合,我们把收集的民间游戏分成了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童谣说唱四大类,并在各区角投放相应的民间游戏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
如在益智区我们投放了“翻绳”“七巧板”、“找东南西北”、“手指游戏”等,使幼儿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幼儿在玩“七巧板”的游戏时,在观察到幼儿已掌握了不同的组合方式,能拼成单一图案的情况下,我们以游戏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并提供一些别的材料或提供一些带有一些情节的图书。这一方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在美工区我们增加了陶泥、编织、剪纸以及各种各样的草等材料。我们还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大量的废旧材料和一些半成品,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造出新的玩具。我们还进一步引导幼儿,针对其制造的玩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最后设计出新的游戏活动。
在音乐表演区我们投放了彩绸、扇子、各种民间小乐器、头饰服装、音乐等,幼儿在音乐表演区穿上漂亮的服装、摆弄着道具、载歌载舞,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如玩民俗游戏《抬花轿》等,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孩子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并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在体育区我们投放了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在户外小型分散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意愿自找伙伴,自选玩具。在室内活动区我们也按排了自选游戏。如,“抓籽”、“挑棍”、“扔口袋”等可以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总之,民间 游戏在各活动区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扩展幼儿游戏的空间,更为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合可行的途径。
三: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开展
1: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集体活动中的开展。我们结合幼儿日常教育目标,从幼儿在区角游戏中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把其引伸和设计到各领域教育活动中,如大班的数学活动中,教育目标为认识的相邻数,就可以利用“跳格子”
游戏,在地上画上格子并在格子中分别写上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有两个好朋友4和,大家一起玩跳格子,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使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的相邻数,教学目标实现了。
2: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零散时间中开展。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中有许多的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课间时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翻绳”、“转拉线陀螺” 、“找东南西北”、“手指游戏”、“石头、剪子、布”等,使幼儿一日生活中减少排队、等待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四:老师在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民间游戏作为幼儿园活动中可利用的资源,要想使其能充分地在幼儿活动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则需要我们老师在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搜集、改编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由于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流行于口头,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在对搜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对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应加以改进,或者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并使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如:在教民间童谣《小儿戏具谣》时,最后一句“杨柳芽,打拔”。打拔是一种民间游戏,孩子们没听过,也没玩过,不易理解,我就把它改成“杨柳长,转花墙”。并解释说,转花墙就是转陀螺,陀螺上面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转起来很漂亮。陀螺孩子们都见过,易于理解。
2:运用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度性
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一日活动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幼儿的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3:在组织幼儿民间游戏时,还应该注意安全性
对于幼儿民间游戏的动作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反面,都应该加强安全性的检查。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时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时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
总之,幼儿民间游戏蕴含着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