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幼儿自制玩具的指导策略
玩具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自制玩具是开发幼儿全脑、培养幼儿良好品质非常有益的活动之一。要想让幼儿在玩具制作中更好地“DI”,教师应在幼儿玩具制作教学中正确地运用以下指导策略。
一、注重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关键,教师应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对所要制作的玩具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幼儿“我要创造”的愿望。其实,自制玩具活动的产生往往来自于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兴奋时教师一句带有挑战性的点拨往往会引起幼儿进一步的关注,由此自制玩具活动也就应运而生。比如:教师问:“你今天是怎样来幼儿园的啊?”幼儿纷纷说坐爸爸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教师接着说:“要是我们来制作一辆车就可以玩宝宝上幼儿园的游戏了,大家觉得怎么样啊?”这种情境下幼儿的制作兴趣往往会被调起,积极投入到玩具“DI”之中。
二、注重幼儿在制作中的快乐体验
在幼儿玩具“DI”中,教师要注重幼儿在制作中的快乐感受。一般来说,游戏性是小班幼儿玩具“DI”突出的特点,要让小班幼儿快乐就应在游戏中进行玩具“DI”;中班幼儿则应突出自制玩具的应用性特点,在自制玩具成功后,教师应启发中班幼儿把所制作的玩具运用到活动之中,从快乐的活动中体验玩具“DI”的乐趣;大班幼儿可突出集体性的特点,通过集体制作大型玩具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体验合作“DI”的快乐。
三、注重幼儿的制作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幼儿自制玩具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幼儿制作玩具的过程,而不是单纯追求制作出来的玩具“像不像”、能不能利用玩具进行游戏等。教师应着力于观察、研究幼儿在玩具“DI”中的方法、解决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在玩具“DI”过程中,教师要多和幼儿交流,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和与伙伴的协作关系、以及存在的困难等,针对幼儿个人的特点和水平适当地加以语言辅导、方法辅导、动手辅导等。教师在指导时的侧重点不宜放在幼儿“DI”的技能有多高,做出的玩具有多精美,多像真实的实物……而应关注幼儿在玩具“DI”过程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以发挥等。当多名幼儿制作出同样的玩具时,教师不宜进行横向比较,而应进行纵向比较。比如,教师可对幼儿说:“你这次制作的××比上一次制作的××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注重幼儿“个别化”学习的设计
在玩具“DI”中.教师应重视对每一名幼儿进行“个别化”学习的设计,即尊重幼儿自己的经验、兴趣、智能倾向及其年龄特点。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代替,应该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专门设计,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每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智能类型都各具独特性。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幼儿在玩具“DI”中的主体地位,转变自身的角色。比如。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收集材料的权利是幼儿教师在“DI”中转变角色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玩具“DI”中,教师应由传统的讲解、示范角色转变为“DI”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而不是指挥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拥有充分自由的动手机会和发展空间,并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张扬,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极大提升。比如,在大班幼儿制作一个新玩具时,教师只需为他们提供成品,允许他们拆散成品进行观察或模仿,在拆散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记住或者记录下拆散顺序和过程,拆散后再进行组装,整个拆散或组装过程要有序组合、层层递进,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还要开动脑筋分析这个玩具需要的主材料、需要的辅助材料是什么,主材料还可以由什么东西来替代,辅助材料是不是最好的等一系列问题。幼儿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以后教师可稍加点拨,如启发幼儿把坦克履带由麦秆换成废旧电池,使新坦克更加威武:把两块三角形彩色包装纸制作的热带鱼分开,用夹子把三角形夹成椭圆形,然后再扣上三个鸡蛋壳,制作出生动形象的“海龟生蛋”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