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稳定新生入园焦虑的对策研究
【摘要】幼儿园新生入园,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少孩子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会产生入园焦虑情绪,面对开学新入园的幼儿每天哭闹着不上幼儿园,作为我们老师应从哪些方面把这样的局面调整过来,才能让幼儿高高兴兴地上学,让家长放心,让老师能够尽快正常地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 幼儿 稳定 焦虑 情绪 家长工作
“老师早上好”,我们小小班的小朋友现在每天都能笑眯眯地从幼儿园门口自己走进班里和老师问声早,自己放好书包、上厕所洗手喝水,准备晨间锻炼做早操。想起去年9月开学的这批孩子新生入园的那几天,孩子们每天哭闹的情绪,有的不肯吃饭,有的因对环境的不熟悉变得大小便不会去厕所等等,我们老师从稳定孩子情绪开始,一步一步地教会孩子自己自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和秩序感。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小班新入园的孩子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持续两周的占%,持续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见,稳定新生入园焦虑情绪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时期。作为带新小班的老师,我们怎样有效地稳定新生入园焦虑情绪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三大方面开始着手:
一:入园前的家长工作。
幼儿新入园,让孩子有心里准备前,首先要让我们的家长也有个心里准备,知道老师将要进行的工作,了解自己的孩子入园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让家长理解配合和信任老师,那么对稳定幼儿的焦虑情绪也会事半功倍。首先,我们在得知新生的通讯方式后可对幼儿进行家访,不同的幼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通过家访,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性格和喜好,让家长和孩子对老师也有认识;其次,安排时间召开新生家长会,和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生活,让家长了解新生入园的焦虑,孩子新入园由于对人和环境的不熟悉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如尿裤子、不想吃饭等,所以在入园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要用积极的言行和良好的情绪影响孩子,告诉宝宝自己长大了,所以星期一到星期五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要背小书包上幼儿园学本领。有些家长在送孩子入园后还和孩子难舍难分迟迟不愿离开,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分离焦虑的程度。再次,要坚持送幼儿来园,有的家长由于孩子刚入园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或者在幼儿园对环境的不适应有流鼻涕等的现象,就和老师请假,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表明:坚持一个行动,关键在头三天,如果能坚持21天以上,就能形成一个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天以上,想改变都很困难。所以,在幼儿新入园的第一个月,能够坚持送孩子来幼儿园,对孩子养成上幼儿园的习惯很重要。
二:入园后的家长工作
入园后的半个月召开的家长会中,向家长介绍开学以来老师和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老师可以把幼儿在园的生活拍下记录下来,从刚开始入园哭闹的现象,在短短的两个星期后,幼儿学会自己上厕所洗手喝水,知道自己书包毛巾杯子的位置,会自己吃饭、睡觉,游戏活动时会排队等待等等的情景展示给家长们看,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相信孩子能够独立自理,所以家长在家中也不要过分包办孩子能够自理的事情,让孩子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也让家长通过看到孩子成长对老师的肯定,在今后也继续会支持配合老师的工作,信任老师。
三:入园后老师的工作
幼儿入园后,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自己的教室里生活学习,稳定幼儿对陌生环境产生的焦虑,首先要让幼儿熟悉自己教室的环境,告诉孩子哪里是小朋友放书包的地方,喝水的杯子在哪里,上厕所洗手睡觉在什么地方等;根据孩子年龄的喜好,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第二,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故事音乐等游戏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游戏活动中,主班老师组织活动和配班老师的配合,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并通过游戏活动告诉幼儿已经长大了,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爸爸妈妈一定会来接我的。通过各种音乐故事游戏,让幼儿喜欢老师,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第三,用音乐开始建立常规,上厕所、喝水排队、游戏活动座位的位置都贴好标志线,通过音乐,让幼儿知道听到不同的音乐应该做什么,养成良好的常规,建立班上幼儿的秩序性,对今后老师开展各教学活动等方面非常重要。
稳定新生入园的情绪,一直以来都是每年小班开学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作为我们老师,在开学前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开学后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新小班孩子的焦虑情绪稳定下来,养成良好的常规,让家长放心,肯定信任老师,配合老师的工作,让老师的教育工作正常进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家长如何帮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中国教师教师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