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根据幼儿好动、好玩、好想象的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角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特别是初入园的幼儿角色意识弱,所以他们玩起来难以进入角色,游戏形式单调、平淡,使角色游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意义和目的。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角色意识,使角色游戏达到其相应的教育意义和目的,我们深入观察、记录、分析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现状。
1.缺乏角色意识
小班幼儿在对游戏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经常会出现不停换工作的现象,如:林林小朋友一开始在超市里做营业员,站在柜台前大喊:“买一送一,买一送一……。”忽而到动物园跟其他小朋友去争做喂食的饲养员了……;忽而去小舞台,围上漂亮的围裙做小舞台的演员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缺乏坚持性,而且不善于控制自己,行为极易受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行动目的。在游戏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角色意识不稳定,随心所欲的变换角色。
2.缺乏交往能力
游戏中幼儿与幼儿之间不善于交往,如:娃娃家里来了客人,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只顾着做自己的事情,对于客人置之不理。又如:超市里来了一位顾客,营业员不和顾客打招呼,顾客自己拿了东西就走了。小班的幼儿在游戏中幼儿缺乏语言交往,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一般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的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
3.不会整理游戏材料
角色游戏环境是开放的、自主的,幼儿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游戏区域内自主的活动。每次游戏,幼儿总会把玩具弄得乱七八糟的,不是他们不肯整理,而是他们不会整理玩具。有的小朋友很喜欢整理玩具,但放的地方不对,萝卜和鸡腿等放在一起,西瓜和青菜等放在一起,铲子放在娃娃家床上等。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究其原因,是幼儿在生活中缺少自己整理东西的经历,生活经验比较少,以至于在游戏中出现了乱放东西的现象。
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现状,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角色能力的几个策略:
一、做好游戏前的准备是提高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能力基础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要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再投放适合的材料,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从而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去。可以说,游戏的准备,是游戏顺利开展的前提。
1.营造生活化的游戏环境
环境能够影响人、也能够塑造人,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的发展,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在游戏时为幼儿提供了足够的游戏材料,它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年龄小、对家庭中亲人的依恋会让他们的情绪不稳定,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所以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焦虑情绪,创设自由、安全、宽松、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娃娃家游戏对于调整幼儿的情绪情感有很好的作用,在游戏时,我们为幼儿设置了温馨的家庭式游戏环境,在家的氛围中幼儿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在游戏情景中再现生活场景。增进他们对环境的亲切感和信任度,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获得良好情感体验。如:我们从创设娃娃家开始入手,在娃娃家四周的墙壁上贴上了漂亮的壁纸,贴上了全家福的图片。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挑选了带有卡通小动物的全棉布料,制作了床套、被套、枕套等。温馨的生活化环境非常好的激起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欲望,从而迈开他们角色游戏的第一步。幼儿在这样游戏环境中不仅感到了安全也体验到了快乐。
2.创设生活化的游戏空间
小班幼儿游戏时往往喜欢一个小型的、相对真实的一种生活化的游戏空间,这样幼儿在其中有一种真实的、舒适的、又不乏童趣的游戏体验。如:我们通过衣柜、橱柜、棒和纱、拱形门等东西的巧妙搭配,为幼儿隔出了卧室、客厅、洗手间、厨房这些家中常见的格局。幼儿可以在纱帘遮挡的卫生间里中为宝宝洗头、洗澡,在开放式的厨房间中摆弄厨具给娃娃炒菜、煮饭,在客厅里招待客人。尽情感受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化游戏空间带来的乐趣。
3.提供生活化的游戏材料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小班幼儿年龄小,好模仿,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喜欢操作和摆弄,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从中获得发展。为此,我们在娃娃家中投放了温暖的舒适的皮凳子,立体的塑料冰箱、洗衣机,小型的饮水机、自制的水槽,一整套的仿真式的塑料厨房用具:煤气灶、锅子、铲子、碗、勺子,砧板、菜刀、杯子等。还有孩子们平时在家里经常的东西:蔬菜(胡萝卜、青菜);荤菜(鸡腿、鱼);水果(苹果、西瓜);点心(饺子、馄饨)……等。这些材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熟悉的,可操作性又是非常强的,温馨的环境也非常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非常好的激起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欲望。幼儿在这样家庭化的游戏环境中不仅感到了安全也体验到了快乐。
二、做好游戏中的指导是提高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能力关键
(一)游戏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的游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然而游戏又是重要教育手段,要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戏和其它活动结合起来,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还比较的弱,应着重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近阶段的兴趣点不断更新的游戏的材料和游戏的内容,调整游戏的难易度,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发挥好游戏的教育功能。
1.自主选择佩戴标志稳定幼儿的角色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缺乏坚持性,而且不善于控制自己,为了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今天在游戏中所承担的角色,并提供幼儿一个充分自主选择的空间,我们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设立了工作服务站,在这里我们把班级的角色游戏区域用简笔画图标的方式进行的简单的罗列。并根据游戏的内容制作了相应的角色标记。如:在娃娃家这一行的口袋中放置了可以戴在脖子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标志。在超市里投放了营业员的工作牌,在小舞台投放了演员的工作牌。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的工作牌既能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的角色又能稳定他们的角色意识,在游戏开始时宝宝们会在选择区前停留片刻,选择今天想扮演的角色,这种选择的过程其实也是孩子思考的过程,有了思维的撞击孩子们才会对自己的角色更加明确。
2.通过图标来帮助幼儿形成整理玩具的习惯
角色游戏的环境是开放的、自主的,幼儿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游戏区域内自主的活动。每次游戏,幼儿总会把玩具弄得乱七八糟的。为此,游戏初期我们几个老师总要在游戏结束后,把玩具进行再次的分类整理。于是我们就想怎样才能让幼儿自己把这些玩具物归原处呢?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偏爱游戏化的学习过程,我们将一些区域游戏中所涉及的认知元素有机的渗透在环境中,通过图标来帮助幼儿整理玩具。我们在超市的每个篮子一头贴上了水果、蔬菜、荤菜的图标。在娃娃家贴上了挂铲子、篮子、砧板的图标。在游乐场的投篮的地方,贴上了放篮子和球的标记和等候区。在小舞台贴上了道具摆放标记,舞台站位标记。在建筑区投放了放安全帽的标记。通过标记的提示,幼儿渐渐地对游戏材料的整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玩具哪里拿就应该放到哪里去,整理玩具的能力提高了。
3.教师直接扮演游戏角色促进游戏的发展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对成人的依赖性强,他们喜欢游戏又不会游戏,有时他们迫切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当老师扮演角色,成为他们的游戏伙伴时,幼儿会格外开心,当教师以角色身份提出意见,幼儿也容易接受。在小班,教师可以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角色,仅用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不知道怎样招待客人,教师以客人的身份进入游戏,让幼儿知道家里来了小客人,应请客人坐下来,给客人倒水、与客人聊天。或主动招呼小客人一块去玩,分给他玩具或图书,拿水果招待小客人,不能欺侮对方。当客人离去时,要说“再见”,并请客人以后再来。等,通过教师的直接参与、扮演角色,丰富了游戏情节,促进了幼儿游戏能力的提高和社会性发展。
(二)不断调整更新游戏材料和内容
不断调整游戏要求和材料投放,保持幼儿的游戏热情,游戏材料的提供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孩子们喜欢推诚出新的游戏材料,要保持幼儿游戏的热情,需要老师不断的调整和更新,保持游戏材料的新颖性、挑战性和适宜性。
1.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孩子们尽情的游戏
幼儿是通过游戏学习的,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才会显出“真我。”游戏就要提供给孩子不同的玩具、材料,它们有着各自的功能和特点,就是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在超市我们准备了半成品的糖、糖果盒包装纸、包装袋子、各种坚果、纸、盘子等。在娃娃家准备了扣纽扣、拉拉链、穿项链、梳辫子、系鞋带、叠手帕、整理盒等等,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在游乐场,提供了10个瓶子和圈圈,一次性的纸瓶子,让孩子们玩套圈和叠叠乐的游戏。孩子们在超市里把糖果一颗颗放在糖果纸中包起来;把坚果装在包装袋里;把纸撕成一条条的面条,放在盘子里;把纽扣一颗颗对准纽扣眼,挖出来,扣好;把珠子穿成一条条项链和手链放在礼品盒里……。孩子们尽情的享受着游戏带来的乐趣。从中也提高了动手能力、自我服务能力、交往能力。我们也为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高兴。
2.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增设游戏内容
在开展“六个好宝贝”主题活动时,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和活动的开展和延伸活动的需要,创设了“感官总动员”的游戏区域。设置了“贴五官游戏”,我们在墙面上贴上了人的头像,并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发型:男孩子的,女孩子的(梳辫子发型、小丸子发型)等,各种各样的眼睛(圆形的、月亮型的、半圆形的),各种各样的嘴巴形状(张大的,合拢的,向上翘的),各种形状的鼻子(圆形、三角形的),各种形状的耳朵。让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摆出哭、笑、生气、发怒、伤心等各种不同的表情。我们还为孩子设置了“小耳朵真灵”的游戏。提供了黄豆、绿豆、红豆,棉花糖、海绵、棉花、积木、纸片、螺丝和瓶子等材料,让幼儿自己把各种材料放进瓶子,摇一摇,听一听,对其进行分类。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着自己六个好宝贝的用处,体验着游戏的乐趣。
3.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阶段性的调整材料和要求
游戏材料的提供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孩子们喜欢推诚出新的游戏材料,要保持幼儿游戏的热情,需要老师不断的调整和更新,保持游戏材料的新颖性、挑战性和适宜性。我们根据近阶段主题活动的开展来更新游戏材料。如:手工作坊中的串项链,孩子玩了一阶段之后学会了,就会很少有孩子去了。为此我们提高了游戏的难度。我们做了五个奶奶、妈妈的头像贴在墙上,并提供了穿项链的图谱,让孩子们根据图谱有规律的交替穿。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又被调动起来了。又过了一阶段我们提供的串项链的材料由一段段地吸管改换成了一颗颗的珠子,洞洞眼儿变小了,这样穿项链的难度又一次提高了孩子们的游戏热情,随着我们一次次的游戏材料的变化和游戏要求的调整,幼儿的游戏热情也一次次地被激发出来。
三、进行游戏后的讲评是提高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能力的保证
角色游戏的评价是游戏组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能对游戏的发展起导向作用。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这时,组织幼儿进行评议、小结,对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发展游戏的情节、巩固游戏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等都有着直接的作用。
1.善于捕捉游戏中的亮点
教师在游戏中要敏锐观察、善于捕捉幼儿游戏中的各种状况。以此作为交流分享的基础。让讲评成为促进游戏进程、幼儿能力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心中有目标,明确这次游戏的指导重点是什么?比如:发现大胆、善于交往的孩子在游戏中的闪光点,玩得有创意、精彩的地方和有价值的情节。关注、鼓励平时少言寡语、内向、不善表现的孩子。发现他们能力差异所在的地方,发现他们的需求,发现他们真实的情感、想法、点滴进步,并用照相机拍摄下来或用笔记录下来。引导幼儿讨论游戏中孩子的的创意、想法、做法是否正确,让幼儿游戏时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水不对的。
2.讲评时教师要及时提升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玩得自主、开心、投入、富有创意。但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教师在讲评时可以根据本次游戏的指导重点,把刚才记录的精彩情境、幼儿的闪光点,通过媒体在幼儿面进行再现,以此来唤起情境中幼儿的记忆,激发他们参与讲述的欲望。让他们的讲述也更加的形象、生动具有视听性,让其他听的小朋友也听得清楚、明白、入味产生共鸣。同时通过幼儿的讨论,幼儿之间的互动来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幼儿,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鼓励他们上进。也为幼儿进一步游戏提出了方向。当然,游戏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交往不顺利,材料使用不当,或游戏中还需要补充调整、更新什么材料等问题。游戏结束时,孩子们也许在讲述中会流露出来或提出来。或由老师来发问,利用幼儿之间的互动,经过老师的梳理,最后引导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同时获得经验的提升。
总之,教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讲评环境中,让幼儿在讲评中再次回味、体验游戏中的成功和快乐精彩的瞬间,从而使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为了使游戏讲评活动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它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