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浅谈大班数学区自制玩教具的投放
【摘要】:数学活动区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数学活动与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与延伸活动,共同促进幼儿数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具有灵活性、自主性、创新性等特点的活动区还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幼儿园里数学区的材料投放存在着材料单一,趣味性不足,缺乏普遍性等问题,也使数学区参与的幼儿人数总是相对较少。因此,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下大班数学区自制玩教具的投放及如何在数学区中促使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数学区 自制玩教具 投放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其数学思维能力也异常的活跃,所以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数学,应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台,让幼儿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通过自主探索,提供适合幼儿学习的数学教育,而是让幼儿进行大量的,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不仅会影响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会使其产生畏惧的心理。因此,幼儿园的数学区域活动应具有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拥有充分自由的选择机,让幼儿主动操作,积极思考,探索发现,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从而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教师也从“教”孩子数学变成让孩子“玩”数学,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激发共同学习兴趣,开发其数学潜能,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所以数学区域活动也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我们目前使用的整合式课程中,发现数学活动涉及的内容较少,而且整个数学活动体系的联系性,递进性,整体性不够明显,从而导致区域投放的材料缺乏层次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区域活动材料更新周期偏长,无新意,为此我们幼儿园教学研究工作站经常都在研究,讨论如何在主题教学之外,让数学区域活动活跃起来,而非形同虚设。
二、数学区自制玩教具的实践运用
皮亚杰认为,幼儿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认知结构和构建与发展。幼儿的学习发生在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这种积极互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乃是活动,而对幼儿而言,在活动中没有材料就没有真正的学习,“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是幼儿教育区别于小学教育的重要特点。下面结合我所在班级的数学活动区自制玩教具的投放为例来阐述一下,数学区自制玩教具的实践运用。
(1) 同一种材料,可制作成多种玩教具
自制玩教具不仅是一种废旧利用,也可以培养幼儿节能环保的意识,幼儿园作为幼儿的保教基地,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需培养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与幼儿一起收集身边废旧的材料。以我们幼儿园最常见的废旧泡沫垫为例,在教师的巧手下,能做出多种玩教具,如“百格板”锻炼幼儿1—100连续数,单双数的认识、按规律排序、分类与组合、指定位置摆放等多种数学学习功能;“套指环”锻炼幼儿10以内的加减法,数与量的对应;“七巧板”锻炼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及拼图的技能;“书写板”教师规范书写好的数字1-10,幼儿可以用小手指模仿书写;“图形找家”把泡沫垫裁成各种不同的图形,可以锻炼幼儿认识图形、拼图形、图形找家等游戏。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有时候要集思广义,多动脑筋,运用同一种材料可以制作多种玩教具。相反之,也可以是一种玩教具用多种材料制作,分次投放,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2) 科学性和趣味性。
扑克牌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娱乐工具,扑克牌有多种特征:两种颜色(红、黑)四套(1—13数字卡)、四种花纹(红桃、方块、梅花、黑桃),扑克牌上的数字数学活动中操作数卡相似,可作为排序、统计、分合、搭建,测量等数学学习功能,扑克牌上的图案、颜色可进行分类。除此之外,扑克牌还可以开展更多的游戏,数字接龙,比大小等等,这些扑克牌游戏既包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又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扑克牌的多种玩法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与兴趣,同时也拓展幼儿数学经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扑克牌经常出现在幼儿的视野中,我们从中要挖掘出数学的元素,也要与主题式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同时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扩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扑克牌的取材简易、轻巧、可爱、易操作,它可以单人玩、双人玩,也可以多人玩,不受人数的限制,常常观察到幼儿玩得非常开心。
(3)自制玩教具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潜能
教师在设计一件玩教具时,一定要考虑这件玩教具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哪些价值体现,而非一定要精致美观甚至有多复杂,简单耐用能让孩子玩起来就可以,同时也要考虑幼儿的想法与建议,让幼儿参与玩教具的制作,因为他们制作了,所以他们熟悉,知道怎样更好地操作玩教具,把自制玩教具的教育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我们在数学区投放的“夹豆豆”玩教具,就是孩子们用泡泡泥制作成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豆豆,我们再投放一些有标记的纸杯和几双筷子就可以了。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孩子们也参与了制作,玩法也是体现了多样性的特点。看似简单的操作材料,幼儿玩得不亦乐乎,爱不释手,在这个“夹豆豆”活动中中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锻炼幼儿分类的能力,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老师在夹豆子数量方面也设置的比较大,同时也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及锻炼幼儿的耐性。自制玩教具的实际和探究过程是以儿童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幼儿控制学习过程,包括制作玩具的形式,这样什么样的材料、计划时间、选择和谁一起操作,怎么操作等,活动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开放性引发了幼儿随机应变的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自制玩教具已经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主要工具,无论是对幼儿的发展,还是在教师组织日常教育教学中,自制玩教具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多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区域材料,在区域活动中,自制玩教具不仅仅是能能让幼儿动手动脑的操作材料,更是给幼儿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能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以满足、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可以让幼儿积累经验以及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华爱华 《幼儿园活动去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研究》 幼儿教育 2007
2、刘占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北京释放大学出版社 2008
3、朱若华 《幼儿园活动去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研究》 幼儿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