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摘 要】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关心幼儿安全的不仅是成人,还有幼儿自己 。我们要让幼儿知道危险的存在,培养起较强的安全意识才是长久之计。一:集中教育,正面引导,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二:随机教育,及时提醒,增强幼儿的防范能力。
【关键词】安全教育
人的身体是人的发展之本,幼儿期的健康发展是孩子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弱,因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在实际的工作中感知到了许多的安全小事其实孩子是可以自己避免的。所以我认为关心幼儿安全的不仅是成人,还有幼儿自己 。我们要让幼儿知道危险的存在,培养起较强的安全意识才是长久之计。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呢?根据我的教育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集中教育,正面引导,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这孩子一点记性也没有,不让他爬高,会摔的,就是记不住,这不,摔了吧。”其实,这不能完全怪孩子。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对他们仅仅进行说教是不行的,孩子听后很快就忘,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将安全知识作为活动主题对幼儿进行集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鉴于幼儿时期的认知具有直观行动和具体形象的特点,集中教育活动可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进行。如在户外活动前如果先和幼儿一起看别人是怎样玩游戏的,一起分析可能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玩才不会出现危险,从而了解游戏规则。这样孩子玩起来的时候就会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了。又如在教幼儿消防知识的时候,可先向幼儿展示有关安全知识的图片、音像资料;请消防员给幼儿讲解火的危害和防火救火知识;玩玩体育游戏:“小小消防员”;再和孩子们分析什么东西是容易着火的~~~孩子在多种感官作用下吸取的安全知识,自然能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应采取正面引导。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一名小朋友太兴奋了不小心一屁股坐在地上时,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跟着也做到了地上。他们也许并不觉得这样好玩,也不是故意捣乱,而只是模仿别人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这时老师对其中一位坐的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其他孩子就会向受表扬的小朋友学习,坐得更好,而不会再去模仿别人坐在地上了。安全教育也如此。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强调危险的不良后果(如:“有个孩子不听话到河里玩耍被淹;另一个孩子在课室奔跑撞到头等),孩子虽知道不对,却有可能好奇的去模仿,。但如果我们多举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这些正面材料会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安全知识,避免盲目模仿。如在教幼儿走失的应对方法时,如果只是教孩子不要和大人走失,走失了会很危险是不够的。应让幼儿学会走失的具体的应对方法。
二、 随机教育,及时提醒,增强幼儿的防范能力。
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集体活动中集体进行,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针对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随时教育,随时提醒。如小朋友在上下楼梯时,我提醒小朋友要一个一个走,不推不拉不挤也不抢。喝水时,分成若干组,一组一组来,避免了拥挤现象的发生。
春天到来,各种各样的昆虫也纷纷出来了。在一次散步时,孩子们对新发现的毛毛虫特别感兴趣,围在它的周围唧唧喳喳的讨论,有的幼儿还想伸手去摸虫子。我知道这种颜色鲜艳的虫子是有毒的,我便随机对幼儿进行了有关预防虫子有毒,不能随便触摸的安全教育。几天后,朱朱在我班的花坛中又发现了毛毛虫。他对我说:“老师,快用棍子把它挑走吧。记住不能用手拿的哦。”瞧,这小家伙反倒提醒起我来了。但这也正好说明孩子已把上次随机教育的安全知识记在心里了。
三、 运用有效的“危险后果”教育法。
曾经看到这样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