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基于家庭视角的幼小衔接探析
摘要: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阶段,想要过渡成功,除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协调配合之外,家长的高度重视不可少。本文首先分析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阐述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面临的困难,从而提出改善措施,确保幼儿能在最短地时间内适应小学生活。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庭;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该与社区、家庭相互合作,与小学充分衔接,能够懂得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促进幼儿良好发展。”
一、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指的是父母或者是家庭其他成年人对孩子开展教育的过程。其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在接受集体教育之前拥有身心健康地发展空间,为幼儿园、小学等学习奠定基础。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认识到:虽然孩子习惯与能力的培养除开自身能力特点之外,更多影响因素来自于后天,但是这个影响因素洽洽又是有效衔接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即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突然的改变会造成教育面临困境,但良好的适应力可以改变这一问题,而适应能力来至于哪?当然是家庭[1]。
二、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忽视一日生活与学习习惯的过渡
一般幼儿园都遵循“保教结合”的方式,孩子的一日生活都有老师帮助,她们会照顾孩子日常的一言一行,如课堂坐姿、叮嘱孩子饭前洗手等。但是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自己的一日生活突然失去了老师的帮助,再加上小学作息时间与行为制度的严格规范,孩子往往很难适应小学阶段,如上学随意说话、作业完成不按时、上学迟到等。但是孩子良好的习惯并非一初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只有懂得抓准这个关键时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地适应性,确保孩子在进入小学后不会出现太大的身心偏差。
(二)失衡身心健康与知识学习的发展
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的精力基本都放置在孩子的知识与智力两个方面,更关心孩子会背多少古诗、会记多少汉字与单词等,但却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会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而这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孩子的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当然社会适应方面也存在一定影响。就《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每一年我国大约有200万孩子进入小学学习,他们中的大部分孩子对小学生活不适应,感觉上课时间过长,作业太多,身心压力太大;部分学生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身体疲劳等反应;也有部分学生常常违反课堂纪律,导致其自信心受挫,留恋幼儿园生活,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2]。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师生关系都会有所变化,作为家长,就应该懂得帮孩子跨过这个阶段,让孩子健康成长。
三、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教育实施的对策
(一)关注年龄上的发展特点
科学的开展幼小衔接,需要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从分析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顺序性理论,我们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属于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错综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从一个不明显的渐进性量转变成为较为明显的跃进性质变的过程。当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之后,就处于发展过渡阶段,孩子存在幼儿与小学阶段的双重身心特点,在这一环节,幼儿特点不断减弱,小学特点不断增强。孩子无法在进入小学那一天立刻失去幼儿阶段的所有特点。所以,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发展的一般特点,根据其年龄特点与接受水平进行教育,为幼儿的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做好身体上的衔接准备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身体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其发育不够完善,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或者是疾病的伤害。而进入小学的孩子因为精神过渡紧张,也会出现身体疲劳的现象,小学教学目标是要求孩子进行相对较长的智力活动,这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承受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能保持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必定能尽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3]。
家长应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孩子的作用,根据孩子生理特点,开展游戏活动、体育活动,适当增强孩子的体制,如每天抽取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做做游戏,进行定量的户外运动。另外,幼儿阶段的孩子骨骼柔软又富含弹性,具备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走姿、坐姿以及站姿,如发现孩子姿势不对,及时纠正,可以避免孩子脊柱变形。另外,幼儿阶段的孩子,其小肌肉发育相对迟缓,在家中可以适当利用泥塑、画画等活动,加强孩子锻炼,为小学阶段的写字等活动奠定基础。充足的营养是孩子身体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孩子偏食,应该尽量纠正,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一阶段孩子活泼、好动,但兴奋之后很容易疲劳,所以,保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但可以消除疲劳,还能够帮助孩子大脑皮层正常机能的恢复,确保孩子身体得到健康的发育。只有大脑健全发展、身体健康发展,才能为孩子升入小学奠定身体基础。
(三)做好心理上的衔接准备
在每一年的9月份,我们总会在小学门口看到很多拉着家长手不肯放,不知所措的孩子。所以,作为家长,从大班开始,就可以尝试性地告诉孩子,等待大班学习生活结束之后,就会成为一名厉害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介绍小学阶段的生活与学习,让孩子提前了解入学之后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让孩子明白小学阶段可以学习到更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参观一下小学,让他们看看已经在小学学习的一年级、二年级小哥哥小姐姐是怎样做的,他们在上课时的表现是什么。当上课时间结束后,他们课外活动是多么的精彩,当带上小小红领巾后,能够多么的引人注目。
在家庭内,家长可以通过场景的模拟,家长当一年级老师,孩子当学生,模拟小学阶段的上课下课、回答问题、练习与作业等,从心理上引导孩子养成一种积极心态,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当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更独立地面对周边事物,在大班阶段,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离开孩子一定的时间,给孩子独立支配自己的时间,提前做好这一方面的训练,可以为孩子分担进入小学阶段的焦虑心理,为孩子的入学奠定心理方面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暑假强化训练
第一,帮助孩子打好“友谊基础”。等待孩子入学后,如果有认识的小朋友,可以减少很多的焦虑与寂寞。在大班结束后,家长可以事先打听下周边哪些小朋友与自己的孩子是同班的,可以邀请其来自己家里面玩,或者是前往这些小朋友家里玩。在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孩子与未来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在开学时,也不会感觉到孤单,反而认为能与好朋友一起上学是一件很幸福、很高兴的事。
第二,让孩子提前熟悉未来的校园。如果孩子对新环境不熟悉,也会在入学阶段产生焦虑。暑假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前往就读的小学散步,让孩子了解上学路线,熟悉校园的环境,并且提前告诉孩子学校的教室、卫生间在何处,也可以带孩子在操场上跑跑步、玩玩游戏。当孩子亲身感受之后,也不会对环境产生陌生感,当新学期开始时,孩子很早就熟悉了“新”校园,自然而言就能轻松地学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自己孩子面对幼小衔接阶段时,家长要发挥自身的使命,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家庭、以父母的优势,帮助孩子愉快地进入小学学习,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的参照标准,所以父母应该明白在幼小衔接中自己的位置,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是为孩子铺平升入小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13,08:1-3.
[2]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理论,2011,2:11-12.
[3]翁飞燕.我国幼小衔接课程政策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