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快乐游戏与小班美术教学
摘要:美术教学活动就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对于本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美术方面发展特点参差不齐,常常出现有的幼儿的绘画作品不理想、作画常规混乱等现象。老师们和家长们都在关心何种教学模式是适合现代幼儿美术教育。本文明确提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参与是整节活动的核心。美术活动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本人结合自己的幼教实践,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运用多种作画工具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多样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投入地参与美术活动;运用趣味形象的游戏性语言指导幼儿绘画,我逐一做了论证性的阐释。
关键词:优化,生活,工具、形式,语言
幼儿教育工作者大多赞成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主张以游戏为载体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通过游戏实现了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它具有顺应幼儿发展的价值;教学的价值则在于将幼儿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它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但是它们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应充分考虑使游戏与教学得到优化结合,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并根据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等因素来确定教育方案的价值趋向。在这学期,我将游戏与小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了优化结合的尝试,有了以下一些心得。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我在选择美术活动教材时就从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入手。比如孩子们喜欢小动物,我就设计了“鸡妈妈和鸡宝宝”、“公鸡吹泡泡”、“小鱼游泳”等绘画内容。让他们用短竖线添画小草、用五颜六色的圆圈画泡泡、用蓝色的波浪线画水纹;另外,我还选择了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的绘画内容,如“我来绕毛线”、“快乐的节日”、“冷饮店”等等。记得在进行“冷饮店”的活动中,调皮大王蔡秀峰认真地捏出了一个一个圆,串成冰棒的样子,我看到他口水都流下来,一副好想吃的表情,他还会教其他小朋友一起做,一起假装吃。教材的选择具有游戏性,体现了幼儿的生活,使他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整个作品过程,孩子们会感到非常轻松和自在,从而引发他们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就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了。
二.运用多种作画工具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 在这个年龄段,如要求孩子反复用一种工具来作画,那么幼儿失去的将是一种兴趣,失去的将是自我表现的机会。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工具,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如:印章、油画棒、吸管、喷壶等,丰富的作画工具也往往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作品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途径。这些材料会使孩子们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这样,幼儿就愿意去参与。例如我为幼儿提供弹子,用弹子蘸上颜色,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我还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让幼儿在开心吹泡泡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对着白纸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放烟火”的教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喷画,有的孩子还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绘画形式让孩子们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是件快乐的事情。他们从中体验到了活动的有趣性,使孩子的注意和兴趣有机的结合在活动中。
三.运用情境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学习美术技能的兴趣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做任何事其实都是游戏。对于孩子来说,美术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表现、宣泄自己情感的一种游戏。只有当孩子愉快的或宣泄的在画纸上留下对他们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痕迹时,同化思维特征也会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演绎。再一次美术活动中,我说:“老师很喜欢可爱的大白乌龟,我想来画画它。”“——草地上有两个蛋宝宝(乌龟的身体和头),它们俩分得很远感觉很孤单,小蛋宝宝想跟大蛋宝宝做朋友,于是小蛋宝宝给大蛋宝宝打电话:“喂喂喂!你好啊,我们做个朋友好吗?”大蛋宝宝回答说:“好啊!”(乌龟的脖子和尾巴)小蛋宝宝听了很开心,它睁开眼睛,戴上了一顶绿绿的帽子,张开圆圆的嘴巴吧嗒吧嗒唱起了歌。——你们看,两个蛋宝宝变成了什么?(乌龟)”“——草地上又来了两个蛋宝宝,它们俩的位置和刚才一样吗?(离得近了)它们又打起了电话(注意变换嘴巴和帽子的位置,表现出不同姿态的白乌龟造型)”
短短的一个教学情境,可是却折射出了它在这个活动中无穷的价值。而且我始终把这样一个情境贯穿与整个活动,幼儿沉浸在情境中作画,好象是在“游戏”是在“玩”,此时,幼儿得到更多的是感性的经验而非理性的思考,更有利于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美术,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乌龟》活动中老师对情境的巧妙构思与设计让整个活动生机勃勃。虽然小班幼儿年龄教小,但仍然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因此我就设置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在剪纸“雪花”活动中,我让孩子说着:“变变变,我把小纸条变剪成一片片的小雪花”,然后把“小雪花”放在一起,玩下雪的游戏,并让幼儿在捡“雪花”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又如:在《宝贝厨房》这个简单的角色游戏中,我引导孩子们利用皱纹纸去撕“面条”,用塑料袋剪“海带”,用糖纸包“糖果”等等,在这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技能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运用趣味形象的游戏性语言指导幼儿绘画。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房顶”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房顶,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增强了整个活动的趣味性,并引起了他们对小兔的同情,纷纷表示出要为小兔“盖新房”的念头。这时,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兔的屋子上,告诉孩子们,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这样的语言环境对幼儿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使得他们在活动中更加投入。如在我班的美工区,我们引导幼儿收集形状各异的房子,请幼儿用毛线、布、干果壳、羽毛、橡皮泥、彩色纸等来装饰房子,孩子们反应异常热烈,有的说:“房子可以装饰成瓜子屋”,有的说:“房子可以变成小动物的家”,还有的说:“房子可以做成彩色,美丽极了”……。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他们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我就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宰天鑫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他继续作画,而是对他说:&qut;宝贝,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qut;他听了赶紧座上位,一根接着一根,画得可认真啦!
大半年下来,我班幼儿对各种有趣的美术游戏,有了一种积极、主动、兴奋的态度,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自主学习,大胆创作,使自己的情感、态度、能力、认知在绘画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游戏与美术教学的优化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