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我们开展“抽绳画”教育的指导策略
绳画是一种特殊的作画方式,不采用画笔直接绘制,主要是通过各种绳子蘸用多种颜料,通过绳子在画纸上的移动留下痕迹从而形成绘画效果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班幼儿手指肌肉群发展迅速,已经能够表现捏、搓、拉和拓等动作,会适当地控制手部的力度,喜欢用手去探索和操作。实践证明,在中班开展绳画教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需要。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们班开展绳画教育的指导策略。
一、绳画创作的材料提供
(一) 绳子的种类由少至多
幼儿刚开始学习绳画,所提供的绳子只有一种,种类不宜过多、尽量少一点,以避免对幼儿作画产生干扰、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另外绳子的粗细和材质也要有所考虑,尽量选择容易吸附颜料和便于幼儿拿取的绳子。且不应过细、过软或过长。可提供如:麻绳、鞋带等。
当幼儿能够较好地拿捏绳子的时候,可适当地增加更多种类和不同粗细、材质的绳子,以满足幼儿探索绳画创作的需要。可增加如:各类毛线、粗细不同的麻绳、棉布条等。
(二) 颜料的色彩由多至少
幼儿绳画所用颜料多为广告颜料、水粉颜料或丙烯颜料等。幼儿开始学习绳画,所提供的颜料的色彩可以丰富一些,以满足幼儿个性选色的需要、激发幼儿参与绳画的愿望、提升绳画色彩丰富的效果,使幼儿获得成功的感受。可提供如: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绿色、黑色等。
当幼儿对颜色混合产生兴趣的时候,可适当减少颜料的色彩,以鼓励幼儿探索发现混色的秘密,自主调制喜欢的颜色,提高色彩表现力。可逐渐减少到提供如: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
(三) 纸张的种类丰富多样
幼儿绳画的效果和所用的纸张有很大关系。一般在幼儿开始学习绳画初期,我们提供一些材质较厚实且大一些的废旧挂历纸,防止幼儿运用颜料过湿而将纸破坏,影响其绘画心情和表现力。另外纸张要容易吸附颜料,可提供如:铅画纸等。
当幼儿能够较好地控制绳子的移动和颜料的用量时,教师可以尽量提供多种材质、大小和颜色的纸张供幼儿探索使用,以鼓励幼儿发现在不同纸张上作画时手部控制力量的不同以及所表现的不同效果。可增加如:宣纸等。
二、绳画所需的手部动作
幼儿创作绳画需要一些手部的动作配合,常用的动作有捏、搓、拉和拓等。这些手部动作中班幼儿基本均已掌握,但是在创作绳画的过程中可能显得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巧练幼儿绳画所需的手部动作。
(一)捏一捏
“捏一捏”是指幼儿用右手食指与拇指捏住并移动绳子蘸颜料作画的方法,适合表现流动的线条等。“捏一捏”是幼儿创作绳画初期常用的动作、也是创作绳画最主要的动作,教师要鼓励幼儿将绳子捏牢,防止绳子在绘画中途从手中掉落。教师可以运用儿歌鼓励幼儿练习和运用此动作。如:“食指、拇指捏捏紧,做只小鸡叽叽叽。小鸡吃虫咬得紧,跑来跑去真开心。”
(二)搓一搓
“搓一搓”是指幼儿两手掌心相对、贴紧,前后交错移动使绳子转动起来蘸颜料作画的方法,适合表现跳跃、旋转的图案。幼儿在“搓一搓”的过程中,由于搓的速度不同所表现的画面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鼓励幼儿适当控制搓的速度,以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可以运用儿歌鼓励幼儿练习和运用此动作。如:“两只小手拍一拍,魔法棒儿中间来。想刮大风用力搓,想刮小风轻轻挪。”
(三)拉一拉
“拉一拉”是指幼儿两手各捏绳子两端,将绳子拉长后蘸颜料进行作画的方法,适合表现长短不同的直线条。幼儿在“拉一拉”的过程中,拉的力气对所表现的画面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幼儿适当控制拉的力度,以更好地表现直线条。教师可以运用儿歌鼓励幼儿练习和运用此动作。如:“小手捏牢做放两边、一根竹竿架中间;拉紧竹竿路变长,放松竹竿路变短。”
(四)拓一拓
“拓一拓”是指幼儿先将绳子揉搓成一定的造型后蘸颜料进行拓印的作画的方法,适合表现团簇状和块状的图案。幼儿在“拓一拓”的过程中,揉搓绳子的造型及所蘸颜料干湿的程度对所表现的画面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幼儿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关系,以更好地表现团簇状和块状的图案。教师可以运用儿歌鼓励幼儿练习和运用此动作。如:“绳子揉成团,小手捏上面;团大图案大,团小图案小;色湿像石头,色于像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