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展现活力
“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它注重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回归真实世界,回归幼儿自我。它强调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主人。一、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如:春天,带孩子到野外踏春。让他们发现小草渐渐由黄变绿了;柳树发芽了,春风一吹甩起了漂亮的长辫子;桃花梨花竟相开放;油菜花怒放出金黄色的花朵,这一切的一切把大自然给漂染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幼儿从心里散发出对自然美的赞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创设生活化的美术情景,让孩子亲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自主的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使孩子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在《漂亮的蛋糕》活动中,我带幼儿到街镇的蛋糕房去观察玻璃柜里的蛋糕造型、色彩弄懂蛋糕设计的基本思路:知道常见的蛋糕是圆形的,色彩偏淡,生日蛋糕上面的生肖一般属什么就在上面制作一个什么属相,年纪大的老人,制作老寿星,仙鹤和松树,表示延年益寿,寿比南山。这时我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各种蛋糕,并将他们变化成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款。于是方形、心形、宝塔形的蛋糕应运而生,它们色彩丰富、细腻、造型中也有大小花、粗细花;窄线、宽线以及线条的疏密、简繁对比,设计中充满了儿童情趣。三、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活动,营造有利于幼儿自主表现的氛围。春天到了,带孩子们到农村走一走,找找“长头发的柳树姐姐”、吹起小喇叭的迎春花,还有笑红了脸桃花,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好听的形容词来描述他们的发现,有时候表达还有些断断续续,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从活动中体验了愉悦的情感,激起了探索的愿望,也为他们的美术创作积累了经验。另外,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生活就是课堂。有次,我拍了几张幼儿的脸部表情的照片:有笑咪咪的、有捂着腮帮子吸冷气的、有伸长舌头的……并带到教室里请小朋友猜猜那是什么时候才会表现出来的神情。小朋友们猜得可认真了,但有几个始终猜不到点子上。于是,我又请他们来尝尝我带来的糖、辣椒油、醋等东西,让大家一起看看他们的表情,并与照片上的表情配对。这次的美术活动很成功,幼儿不仅能抓住面部表情的特征,而且正确地表达出来。四、选择生活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在《将新年进行到底》的活动中,我们提示幼儿自由准备废旧物品,制作狮子。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大盒子、毛线、黑布、纽扣、纱巾、碎布条……他们将盒子拆开来,剪成圆形,做狮子脸;缝上纽扣做眼睛;在圆形的周围用双面胶粘上毛线做棕毛;然后找一段皮筋固定在狮子脸上,并套在自己的头上;最后将纱巾望自己身上一批,这样一个威武的大狮子就产生了。活动中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形成了节约资源的意识。我们也非常注重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美术创作环境。在争创“绿色幼儿园”时,我们开展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活动,请家长与幼儿合作,比一比哪个家庭心灵手巧。没过几天,用饼干盒做成的微波炉、一次性盘子做成的天平秤……都展现在幼儿园的走廊里,孩子们自豪地讲述着其中的故事,家长的参与热情随着孩子的兴奋而逐渐高涨起来。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训练能力,并获得较多的成功体验,以逐步提高其自信心。美术活动生活化更容易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生活化美术教育”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幼儿的独特性和权利,尊重幼儿不同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它强调“以人为本”,更多地注重每个有个性特长的幼儿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最大程度地让幼儿在生活中愉悦、自信、有尊严感地成长与发展。它让儿童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主人。总之,要展现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功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而且应当与幼儿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扩展幼儿现实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从生活实际的层面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幼儿的实践活动于其生活经验的结合。美术教育活动不能孤立地进行,它是提升教师美术专业化的过程,也是实现家园合作教育的过程,只有将它们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活动中去,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