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观察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而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教师只有仔细观察,才能获得来自幼儿多方面的信息,才能不失时机地给予幼儿启发性地建议。因此,在游戏中教师的仔细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那么教师在观察孩子游戏时应观察哪些方面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观察幼儿的行为:
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思维和行为的个体。游戏中我常会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发展情节的?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出现哪些问题?角色游戏开始了,只见夏梦和金思远两个急急忙忙走进了小医院,她们穿上了衣服,一个做了护士,一个做了医生。早上的小医院里真热闹,只见护士在大声叫喊“快来看病呀….”人多的时候,她们两个组织的蛮好的,会叫病人坐在外面排好队等,一个看好了,还会叫下一个。进来后还会问病人,你叫什么名字,你哪里不舒服呀。“但是,也看到了她们给病人配药还没有概念,都是四瓶五瓶配的。孩子们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其实,医院是需要安静的,不能象做生意一样大声叫喊。对于看病的过程,孩子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需要更细化的指导,就如配药,不能随心所欲的乱配。 以掌握时机、适时介入,协助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请家长平时做有心人,帮助孩子积累看病的经验。在游戏中,教师以玩伴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二、观察幼儿的游戏材料:
材料是游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游戏材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游戏中我常常会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在娃娃家中,为了丰富游戏情节,我以客人的身份拎着蛋糕去娃娃家为娃娃家的贝贝庆祝生日了。我按了门铃,小主人很有礼貌地问:“是谁呀”“请进”“请坐”,他们一下子被漂亮的生日蛋糕吸引住了,忘了请我喝水,吃水果。于是我暗示了他们“我好累呀”可是他们急于吃生日蛋糕,我也顺应了他们打开了生日蛋糕,他们高兴地拍起手来。于是,我们先点燃了蜡烛,然后每个人对贝贝说了一句祝福的话,然后唱了生日快乐的歌,最后吹灭了蜡烛切蛋糕分享。由于是新提供的材料,所以小朋友兴趣特别高,来娃娃家做客的人特别多,也导致了其他几个区域都没人去玩了。好几次,我想进去叫他们别一直呆在娃娃家,也去别的地方去玩一下。但是,看到他们的高兴劲我又不忍心制止他们。看见他们玩了好长时间,吃了蛋糕就坐着时,我还是介入了他们的游戏,“哎呀,时间不早了,我们客人也该回家了,爸爸还要收拾整理,洗碗呢”,于是小客人离开了娃娃家去别的地方玩了。由于是新提供的材料,而且是幼儿感兴趣的漂亮的生日蛋糕,我以客人的生份拎着蛋糕去娃娃家做客了,所以幼儿的兴趣特别高。也导致了娃娃家过于热闹,而其他的几个区域比较冷清,也导致了理发店的理发师,点心店的老板无所事事了。活动后反思一下,是不是应该将游戏材料生日蛋糕投放在娃娃家内,让幼儿自发地开展过生日的游戏情节,老师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游戏。
三、观察幼儿的能力水平:
今天点心店里真热闹,去的客人很多。也看见服务员站在门口在热情地迎接客人,服务员笑嘻嘻地说:“欢迎光临,里面请,请坐.”而老板什么也没说,就随意的给客人烧了馄饨,客人也没说什么,拿来就吃了。吃好了也没说什么就走了,只见服务员很有礼貌地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于是小客人也回应了一下,说了再见。孩子们之间的能力有差异,导致游戏的开展有影响。一些能力强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会交往,可以带动其他孩子一起游戏。而能力差的孩子,只会摆弄材料,不会语言交往,缺乏一定的游戏情节。孩子们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讲评让孩子们一起来说说客人应该说什么?老板应说些什么?如客人问:“老板,你们店里有什么好吃的点心。”老板回答:“我们店里有馄饨、水饺.......请问你要吃什么?“然后客人说出自己想吃的点心,并询问价钱。老板说:“请稍等,马上就来。”点心上来后老板会说“请慢用”等,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幼儿丰富游戏语言。同时,在游戏中,教师以玩伴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个好途径,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渠道。我在游戏中比较重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独立游戏还是串联游戏;能否主动结伴;是否能协调解决同伴间的矛盾以及突发事件;碰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通过观察使我能够及时分析、总结,调整指导策略适应孩子们游戏的需要。当然,多种观察内容不是独立地分割开来的,还需要相互联系,相互穿插,灵活使用。在观察时教师都应该以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为前提。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