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正、家风好,幼儿在家庭受到的熏陶就好,它是对幼儿言传身教良师好友,我们做幼儿工作的人,决不能忽视家风对幼儿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一个人的成长,有没有受到好的家风熏陶,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对不少人来说,家风会影响他一生的成长。我们做幼教工作的人,决不能忽视对每个幼儿家风的调查,我们有责任教育幼儿放弃不良家风影响,发扬光大好的家规家训。 我国从先秦到明清家规家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十大家典型如:周朝、周成王家训《诫白禽书》。汉武帝太史令司马焱嘱咐司马迁的《命子迁》。蜀国丞相诸葛亮《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南北朝时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朝唐太宗的《诫皇蜀》,北宋名臣包拯的《包拯家训》,其中讲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希望儿子能养成读书习惯,写下的《诲学说》中讲到:“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啄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属金玉良言。宋代袁采的《袁氏世范》家训有许多惊世之言》,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已而薄责人”,“小人做恶不必即”,“党人不善知自警”等。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朱柏芦的《朱子家训》和清初的教育家李毓秀的《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的《弟子规》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对社会都有很大影响。但是这些典型由于受历史局限性,不可能全部符合当今社会道德和思想,我们应当废去糟粕,珍惜其美德和精品,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固有的“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美德,传承接代的传下去,既能继承历史传统又丰富育人的思想。 一、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读通读懂中国十大经典家规家训的名著,以及其他有关孝德书籍,要吸取精品、废弃糟粕,结合现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上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家风和民风。正人先正己,特别从事一线的幼儿教师更应注意自身家风建设,多学、多看、多调查优秀家风,在接触幼儿家长时,注意观察幼儿的家风,对于好的家风要铭记在心。要善于总结和充实好家风的内容,首先把自己的家规、家训、家风内容充实好。让家风在自己心目中展示出来。做好幼儿家长和幼儿的精神表率,身先垂范,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带头要做道德规范,带动幼儿或幼儿家庭营造出向上向善的道德氛围。 三、 在制定家规家训时,要分清好与坏得家风。应明确反对、利用家规家训搞宗族、宗派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在农村,有不少村庄存在宗族势力,搞团伙活动,破坏团结友善,影响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的村庄和单位缺乏道德的约束力,一些家庭出现不赡养老人、赌博、酗酒、婚外别恋等等不良现象。也有很多家庭平时也注重孩子的学习,望子成龙,但忽视很重要的读书习惯的养成,道德培养方面缺乏知识,缺乏家规的全面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有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以防止这些不良现象对幼儿的侵蚀。 五、 我们幼儿工作还应当把“五老”请进园,聆听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老师、老模范的“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经验和体会传送给下一代。把他们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奉献一生的正能量传送给教师和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