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 英语名言 英语美文 作文大全 教育随笔 半年总结 年终总结 调查报告 自查报告 演讲致辞

家长——幼儿道德的塑造者

时间: 2016-07-07 19:59; 作者: 邓勇  电脑版浏览
1、父母形象:无形的教诲一是认同作用。从幼儿的认知特点来看,由于各方面发展的不成熟,幼儿缺乏客观地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对他们的父母则保持着一种依赖的心理状态。父母的言行用道德标准评判无论是正确或错误,幼儿往往都会作为正确积极的东西加以肯定。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作为孩子在家庭中接触最多的成年人,他们的道德人格状况、道德修养水平,往往成孩子道德认知的标准。父母良好的道德人格、高水平的道德修养,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导向作用。幼儿处于人生的基础阶段,他们得到的规范仍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观念、道德习惯等方面,都可以通过教育而获得、而改变、而提高,也可以由于教育的不利而出现偏颇。父母按照自己的认识对孩子肯定与否定、赞赏与斥责、奖励与惩罚,孩子将会逐渐地接受这些认识,并变为自己的某种认识与习惯,从而表现出或优或劣的道德行为。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中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主要是父母的教育动机、教育内容,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方式。进一步说,良好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不良的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道德社会化,而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孩子道德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父母应特别注意自身的带的修养和采取科学的骄阳方式,这是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的关键。

件 .
.
    返回栏目
  • 上一篇:科研论文:解析日常活动中幼儿常规管理
  • 下一篇: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师的音乐教育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