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卫生部全国卫生产业协会副会长周宜强,健康大视野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何勇、执行总编辑刘林,健康报社副社长蔡顺利,中国医药导报副社长张皓臣,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社副社长吕军锋,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管理处副处长荆志伟,总医院博士高进宝,北京天坛医院博士张忠及北京神经组织修复中心神经组织修复疗法课题小组组长冷贵生、副组长杨洁等专家和领导出席了会议。
孙隆椿指出,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多,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新生儿成活率提高等多方面因素,造成脑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专家指出,中国现有500万脑瘫患儿家庭,他们大多数都处于艰难的生活状况中,急需社会救济和关怀。对此,河南、四川等地纷纷举办救助脑瘫患儿的大型公益活动,同时中医学界也积极推广针刀微创治疗技术和方法。
脑瘫患儿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生活压力,2008年,一位母亲因无法承受压力,亲手捂死了自己20岁的脑瘫女儿。据调查,很多脑瘫患儿父母都表示,治疗脑瘫的费用就像无底洞,四处寻医问药,不仅花光所有积蓄,而且还背负极大的精神压力。
为救助脑瘫患儿,许多公益机构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由北京神经组织修复中心神经组织修复疗法课题小组作的“神经组织修复疗法”的专题报告,观点明确、实用性强。该技术针对脑瘫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多因素、多环节和临床病情多变化的特征,根据脑瘫患者的发病特征和病情演变规律,结合再生医学生物科技以及神经医学科理论制定了“神经组织修复疗法”。该疗法经过临床实际应用和观察,呈现显著的效果,在临床实际应用与观察中体现较强的创新性和临床实用价值。“神经组织修复疗法”也将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为更多的脑瘫患者送去福音。
据了解,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间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特征,主要表现为智力、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目前我国小儿脑瘫发病率为1.8%~4%,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家庭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因此,小儿脑瘫康复问题越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对脑瘫疾病地研究和治疗也一直是国内乃至医学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生物技术研究成为医学领域的科研热点,被誉为新世纪医学技术领域可能取得革命性突破的项目。北京神经组织修复中心的专家介绍,“神经组织修复疗法”是一种应用神经因子激活、修复脑细胞技术。通过颈动脉介入、鞘内介入、静脉输送等方式将神经因子输送到患者体内,神经因子到达病灶后能产生大量的神经调节免疫因子、营养因子、生长因子及修复因子等。快速修复衰老、损伤的神经细胞,并且补充新生细胞,使神经组织细胞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功能,从而保障大脑供氧和改善脑病血液循环,进而达到治疗脑瘫疾病的目的,使之自理能力或接近正常人水平。
【关键词】修复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41-02
牙体楔状缺损是口腔科常见牙体牙髓病之一,其患病率和缺损的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为此临床治疗应早期对牙体楔状缺损进行修复。近年来,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材料不断更新,临床常用Dyract复合体、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作为补牙材料。为此本将对三种修复材料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宗旨为患者提供最佳修复材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共426颗患牙,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45.6±2.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牙体牙髓病学》中牙体楔状缺损的诊断标准,其中中切牙25颗,侧切牙51颗,尖牙96颗,双尖牙179颗,第一磨牙95颗,所有患者口腔卫生条件较好,且身体状况良好,排除有龋齿及修复体。按照修复材料不同,随机分为Dyract复合体组178颗,光固化复合树脂组120颗,玻璃离子组128颗,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填充材料与设备光固化树脂由古莎公司提供,玻璃离子粘固剂由上海齿科材料厂提供,Dyract光凝单组分复合体有美国3M公司生产。
1.3治疗方法
1.3.1Dyract复合体组一般情况无需备洞,将釉质及牙体表面上的碎屑彻底清洁,并将缺损牙体周进行打磨成45°斜面,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隔湿,若有接近牙髓患者,应用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将Dyract底胶均匀涂抹至各缺损处,并滞留30秒左右,光固化20秒左右,选择与周围牙体颜色相近的Dyract复合体,并填入洞内,填压时可采用器械配合分层充填,每层厚度
1.3.2光固化复合树脂组应用倒锥钻一倒凹,用生理盐水冲洗,彻底清洁牙体,消毒,隔湿,吹干缺损牙体的洞窝,涂粘结剂,经探光灯照射30秒,并选择与周围牙体颜色进行充填、固化、抛光治疗。
1.3.3玻璃离子组生理盐水冲洗,彻底清洁牙体,消毒,隔湿,参照周围牙体颜色,按玻璃离子粘固剂产品要求调制修复材料,随后沿缺损牙体加压填充,填充过程中,应预防有气泡产生,并对洞窝边缘进行修复,随后加以固化,于表面涂抹富士漆,最后24h后打磨抛光。
1.4观察指标三组治疗后均观察12个月,观察对比三组修复的成功率。
1.5疗效评价①成功:修复填充体完整,表明光滑,边缘密合,无继发龋、磨损、脱落、色泽改变、牙髓激发症、根尖周炎症等,且经X光片检查提示根尖周及牙周均正常;②失败:修复填充体松动或脱落,出现上述并发症,患牙对冷热刺激敏感,甚至形成瘘管或牙齿变色,经X光片检查提示有根尖病变。
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三组临床疗效随访时,Dyract复合体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组、玻璃离子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7.08%、73.33%、59.38%,三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3讨论
牙体楔状缺损是口腔科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由于缺损部位及形态较特殊,往往增加修复难度,修复材料易脱落。目前,临床修复牙体缺损材料不断更新,临床疗效亦不断提高,但各有利弊[1]。本文研究中,分组分别采用Dyract复合体、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三组材料加以修复填充,结果提示,Dyract复合体的临床效果最佳,成功率最高。
光固化复合树脂的色泽美观,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且柔韧性好、耐磨,但牙体预备时磨损大,且工艺复杂,成本高。玻璃离子粘固剂可粘固牙体组织,粘结强度高,无需备洞,且对牙髓刺激性小,具有防龋的效果,但隔湿效果不佳,充填体的溶解性较差,不耐磨、易变色术后填充体易发生裂隙或脱落,尤其是位于颈缘处居多[2]。
Dyract复合体通过粘结剂将牙釉质和牙本质进行化学粘连,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的优点,提高临床疗效。其粘结剂是一种PSA材料,具有亲水性羧基高分子电解质和牙体钙离子进行化学结合,其粘结力好,抗压强度高,持久性好,且粘连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对牙齿损伤较小。应用Dyract复合体修复的患牙,与周围牙齿色泽较相似,更贴近天然牙色泽,且有多种颜色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提高牙齿的美观。治疗中经光固化修复后,避免传统治疗需要磨牙备洞,边缘密闭性好,且无酸侵蚀牙齿的情况发生,并可减少对牙髓的刺激[3]。
综上所述,Dyract复合体因其性能好,对牙体损伤小,持久性强,色泽自然不掉色,更适合用于修复牙体楔状缺损。
参考文献
[1]常显亭,张卫东.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对FUJⅠ-Ⅱ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1):16-17.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腹股沟疝;临床疗效
腹股沟疝又称为疝气,为外科临床常见疾病,是机体内脏在腹股沟处薄弱部位突出所致。目前,此种疾病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的手术疗法又以疝修补手术治疗最为常见。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作为修补疗法中最有效、低创、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已经成为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主要方式[1]。本次研究对21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证实疗效显著。现将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腹股沟疝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21例。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45.3±3.2)岁;病程1天-5年,平均病程1.6年;腹股沟疝类型:股疝3例,直疝7例,斜疝11例;腹股沟疝合并前列腺增生1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肥胖患者2例。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54.9±4.1)岁;病程3天-7年,平均病程2.3年;腹股沟疝类型:股疝4例,直疝6例,斜疝11例;腹股沟疝合并前列腺增生2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肥胖患者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腹股沟疝类型、合并症等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手术方法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传统有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手术麻醉方法为硬膜外麻醉,常规手术完毕后,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操作情况用沙袋压迫手术切口4-7h[2]。
1.2.2观察组手术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材料准备:根据患者基本资料、病情及手术治疗方案制定修补材料制作规划,严格依照手术规划制作聚丙烯单丝锥形花朵状疝环充填物,选取适合手术操作要求的单丝单股类成型补片,确保成型补片材料本身的组织相容性的保持,控制厚薄及网孔的大小,为手术操作中材料与周边组织的高度融合及快速、安全的固定安置提供保障[3]。
手术操作:所有患者取仰卧位,术前全面清洁术处并消毒,全部基于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处理完毕后,横向取脐部下方5cm左右切口,切口位置及实际大小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手术操作方案进行实际确定与调整,最终切口以露出疝囊为准,疝囊露出后,小心切开显露的疝囊,充分还纳囊中内容物,剩余物质进行大网膜切除处理,于脐周1cm处环形切开腹直肌鞘膜,于腹膜前端及腹直肌后鞘处扩散游离4-7cm,之后缝合疝周腹膜。并于游离腹膜前间隙处放置准备好的补片,放置时,确保补片平整、上端覆盖疝环3-5cm,最后用4-0可吸收缝线将腹膜稳固处理,腹直肌及腹白线处均以1号可吸收缝线缝合处理,层层平整缝合完毕后,进一步加压包扎腹直肌前鞘[4]。平整清洁处理,术毕。
1.3疗效评价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随访期间定期接受常规检查及专项恢复效果检查。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住院天数等3项手术疗效指标,并对术后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股骨沟疼痛及尿潴留等常见术后并发症产生情况进行详细的跟踪调查和记录,同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病情复况。
1.4统计学处理本次治疗数据均经SPA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疗效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59.7±19.8)min,住院时间(5.8±1.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98.6±18.6)ml,明显少于对照组出血量。P
2.2并发症及复发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未见尿潴留与腹股沟疼痛现象,1例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产生率4.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P
3讨论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腹股沟疝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0.5%,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且发病人群年龄分布广泛,其中的直疝多发于男性,且年龄较大,斜疝患者则多为青少年儿童。医学界研究显示,腹股沟疝发病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伤口感染或内部感染、术处愈合效果差腹部神经损伤等原因导致的腹壁强度降低;体内组织穿过造成的腹壁强度降低;腹白线发育不良致使腹壁强度降低[5]。感冒、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剧烈咳嗽、婴儿持续哭泣等都会震动腹壁,增加腹股沟疝发病几率,另外,长期不合理举重运动易影响腹壁强度正常维持,同时,妊娠也易对腹壁形成压力,大大增加腹股沟疝发病几率。腹股沟疝病发初期,患者多会在咳嗽、奔跑、劳动之时出现腹股沟肿块,肿块多不明显,按压可消失,且患者少有不适之感,若病情得不到控制,腹股沟肿块会更加明显,出现频率更高,轻微的咳嗽、动作都会出现,且按压难以回纳,肿块出现转移,影响患者正常活动,降低患者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多数患者是在病情发展至对活动、生活形成影响后就诊的。
目前,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的手术疗法又以疝修补手术治疗最为常见。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作为修补疗法中最有效、低创、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已经成为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主要方式。传统的高张力疝修补术存在明显的缺陷,修补用材料本身存在结构与性质上的缺陷,并不能达到稳定的修补效果,且手术后期缝合方式不科学,将韧带与肌腱强行统一缝合,不仅形成很多线结,还极易导致病情复发、引发术后并发症[6]。本次研究针对无张力疝那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手术进行了手术疗效对比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出血量;观察组患者术后未见尿潴留与腹股沟疼痛现象,1例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产生率4.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观察组术后未见病情复发,对照组术后病情复发2例,观察组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复发控制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樊明,杨华平,黄乘龙,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155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184-185.
[2]曹洪军.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29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7):140-141.
[3]邱炜,王雪欧,付志民,等.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临床体会[J].河北医药,2011,33(13):1988-1989.
[4]李广平.平片无张力疝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