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1. 齐读三首诗歌。
[2. (展示第七屏)出示默读思考问题: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受?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诗句。]
3.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后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学习诗歌《天和海》
1. (展示第八屏)指名读诗歌,学生思考:天是什么颜色的?海是什么颜色的?(展示第九屏)
2. (点击第九屏右下角的喇叭图案,音乐响起)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3. (点击第九屏右下角的喇叭图案,音乐停)汇报自己想象的画面,教师相机点拨。
4. 各种形式读文。(同桌赛读、男女轮读、分组轮读)]
三、学习《海上的风》
(一)入情入境读诗歌。
1. (展示第十屏,播放一段有关海风声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闭眼想象:伴着呼呼的风声,看到了什么?
2. 学生汇报,教师顺势引题:“让我们就随着风姐姐一起漫步海边,去感受‘海上的风’”。(展示第十一屏)
[3. 教师配乐范读,将孩子们带入情境。(教师用缓慢、温柔的声音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花神的美,海风的柔。)]
4. 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
(2)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就()()()()
[(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那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
比如风是花神,这一小节怎样读?
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
(二)感悟海风的神奇。
1. 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把海上的风比作花神,展现海上浪花翻滚。
●把海上的风比作琴师,展现海上各种声音交织的奇妙景象。
●把海上的风比作大力士,展现渔船来往的繁荣景象。
●把海上的风比作狮子,展现海风来临时海上波浪滔天的壮观气势。
[2、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
3. (展示第十二屏)思考:诗歌的最后为什么用省略号?大海还会像什么呢?自由说。
4. 展开想象,再次感悟海风的神奇。
[(1)(展示第十三屏,播放大海美丽富饶的动态画面,海湾、帆船、蓝天„„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浪花的拍打声,柔柔的风声。)学生欣赏影片。
(2)(展示第十四屏)仿照这首诗的模式,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你能继续续编课文么?
如:“海上的风是梳子,他一来,就___;山上的风是___,他一来,就___”]
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 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 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
2. 还从哪儿读到了大海睡觉时的宁静?教师随机点拨“轻轻的”一词,指导读好第二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3. (点击第十五屏右下角的声音图案,音乐响起)深夜的大海没有白天的喧嚣,没有了风浪的嬉闹,多么静!别打破这份宁静。把自己的感受送到课文里,把体会读出来。(配乐自由读全诗)]
(二)感悟大海沉睡时的美。
1. 交流理解“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展示第十六屏)。
(1)这个“她”是谁?(大海)(把“抱”和“背”两个字点红)她怎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
(2)如果你是明月,你是星星,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背脊上,你会做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
2. 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听„„(点击喇叭图案,播放潮声。)
[(1)朗读第三、四句。
(2)当我们再读这首诗时,你是不是对沉睡的大海有了更深的感受?你从大海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3)师小结:大海和星月,母亲和孩子,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情感哪!
(4)指导朗读全诗。]
(三)迁移运用,内化语言。(展示第十七屏)当黑夜渐渐离去,一轮红日从大海里慢慢地升起,此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交流说说。
三、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1 大海的歌 海上的风 热烈2 帽子和鸟窝
[设计思路:
《帽子和鸟窝》讲的是翔翔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痛痛快快地玩耍,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结果帽子被松鼠带到了高高的松树上。他们发现鸟儿要在帽子里做窝,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做窝。本课利用课本资源设计教学流程。在引题部分进行识字教学,并围绕主题设疑;教学重点以读为本,品读词句,体味人物情感,逐层升华 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形状:长方形。
2. 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上短下长;上窄下宽。
3. 难写部分研究:下面竖提、竖提、斜钩及四点之间的间隔要均匀。斜钩要长。
4. 学生练写,实物投影展示、师生评议,修改。
[学生可能会问:鸟窝与帽子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